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墨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孔子的后学,墨子继承,发展并超越了孔子的伦理思想:在道德起源问题上,同孔子 注重先天道德论的倾向不同,墨子更注重后天形成说;在理想人格问题上,较之孔子的“圣王”,墨子的“兼士”具有更多的现实性欤生;在义与利,人与我,志与功的人生矛盾上,孔墨的思想虽然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根本精神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2.
孔席墨突: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 住住到了一个地方,坐席还没有暖热,就又动身走了。墨子四处游说自己的学说, 连烟囱也没有烧黑,就又走了,后以"孔席墨突"形容忙于世事,到处奔走。孔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墨子同孔子一样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立场上主张"尊古"、"复礼",而墨子则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主张"兼爱"、"非攻".  相似文献   

4.
刘娟 《现代教育》2011,(Z1):11-12
先贤墨子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教育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吕氏春秋》称他"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开创的墨家学派也是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认真研究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高硕 《文教资料》2010,(33):110-112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两大显学,但是汉代以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而以墨子思想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却成了“绝学”。此种现象从二者的“天人观”分析看,孔子的畏命、知命思想既为统治者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又给予平民百姓精神上的安慰:而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却既没有让统治集团满意.又不能为人民大众提供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略论颜元与墨子的同与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人性论和人生观上,颜元和墨子有很多地方相当接近,但因颜元以孔孟为宗,儒、墨之别也就成了他同墨子的区别。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类似或相同的主张。这种类似或相同。正是早年学儒的墨子与孔子的类似或相同。两家的不同则在教育与国家体制的关系、育才模式、办学方式及社会影响和是否重视逻辑推理等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章从孔子与墨子关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指出从其教育理论的完整性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而言,墨子远远不及孔子。但是,墨子的不少教育主张、教育学说与教育理论也相当精辟与深刻,同样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尤其是首创科技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改革仍有不少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奕云 《新读写》2010,(5):38-38
先秦诸子中,对孟子还是青眼有加的。虽然,在儒家中,他没有孔子的深沉智慧,没有荀子的理陆思考;跨越派别,他又没有老子的真理无言,没有庄子的超凡脱俗,没有墨子的身体力伉也没有韩非子的实事求是。他永远僳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认死理不通世故;他又像—个站在高地上挥舞旗帜的战士,从不屈服。他最擅长的,是“巧舌如簧”,把别人左周旋右权衡的东西直接吐出来,未必填密,但气宇轩昂中,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10.
“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时处战国晚期的韩非所体识到的是一个确凿而非混沌的历史概貌:在中国传统文化定型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和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是其时“百家争鸣”的学术...  相似文献   

11.
黄娴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3):111-118
文学家黄曾樾早期在法国出版的学术代表作《老子、孔子、墨子哲学的对照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哲学专著,同时也是研究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文献。作者通过老子、孔子、墨子哲学思想的对照研究,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中国先秦哲学家同柏拉图、雷慕沙等西方名家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促进中西文化的融通。由于该书是法文本,国内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墨子同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文章从创造性、逻辑理性思维、对实践的态度等方面,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比较,以把握二者的差异性与继承性。并且通过比较,尝试寻找墨学教育思想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墨子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墨子同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本文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剖析,并探讨了二者思想异同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彻底把握二者思想的差异性与继承性。  相似文献   

14.
学了17课《孔子拜师》后,我发现很多古代名人的名字里都有子字,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我想让自己也变成名人,于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相似文献   

15.
墨子是一个勤劳主义的教育家,是一个苦行的宗教家,也是一个利他主义的实行者,所以他一生奔走列国,讲学传道,致使"突不得黔"。他之崇拜夏禹,即所以取法夏禹的节俭勤劳之精神;他之所以特重"义"者,正所以表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侠义精神。墨子虽然取舍与儒家不同,但在当时他的学说是与孔学齐名,他的及门弟子也是与孔门并称。墨学既与孔子齐名,弟子亦极众多,其传授之系统如何,没有专书可考。他奉行"兼爱主义"。儒家对于勿论何事只说出一个当然,墨子并要问出一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1.“他的私人讲学,是新事物,但他传授的都是原来贵族们学的东西。他不同意贵族等级的先天性,而说“性相近也”,但仍然维护贵族等级制度。他在政治上主张“举贤才”,但没有明确反对世官世禄。”这里的他应该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相似文献   

17.
利义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早在先秦时期,利义之辩就成了儒墨之争的重要内容。利义之辩的实质是何谓至善。文章对孔子、墨子的利义观作了颇为精到的剖析,指出孔子重义(轻利),墨子贵义(重利),墨子的利义统一思想,较为正确地处理了利义关系。孔墨的利义观对当今的启示是: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手抓;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墨家是很重要的一支韩非子的︽显学︾一文中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他把墨家看作是与儒家同等重要的一个学派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这一学派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墨子是生活在孔子和孟子之间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既有批判又有继承墨子对孔学中有益的成分并不排除但对一些繁琐而不易实行的礼制给予了大胆的批判比如孔子主张厚葬可墨子认为这样既浪费钱财又使百姓长久服丧妨害日常生产和生活所以他主张服饰简易省财薄葬自我节制这倒是与现代的破除封建…  相似文献   

19.
快马加鞭     
林楚 《下一代》2013,(6):45-45
1.墨子的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为人懒散。墨子常常责备他。督促他必须勤奋用功,学业才会有成绩。2.但耕柱子依然故我,还向墨子说:"先生,我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就算勤奋十倍,也没有用啊?"3.有一次,墨子对耕柱了说:"我要上太行山,需要用马和牛来拉车,你会选择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马。"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孔子及墨子被尊为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迸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老子、孔子及墨子三圣有各自的政治理想,他们在社会秩序、对周礼之态度、治国方略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反映了周秦时代思想文化剧烈发展变化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