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辉  李勇 《体育世界》2014,(12):54-55
大学阶段是人的重要成长发展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解决学生“身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体和全面认识学生身体这一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身体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梳理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脉络,提出了:大学体育要充分认识到身体是人之存在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身体教育的重要组成,但非全部;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兽身与人性”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体操教学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依据教育部编制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科学锻练身体的方法,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和体育道德品质教育。而其中增强学生体质则是首要任务,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掌握体育的  相似文献   

4.
<正> 体育与体罚,词差一字,意谬十里。 体育是一种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依现代的教育观点,体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体罚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对人的身体进行惩罚。 体育与体罚的不同,最根本之处在于其目的的迥异。前者是以育人为本,其中蕴涵着人类崇高美好的思想;后者则是以治人为出发点,是育理想之人的大忌。 然而体育与体罚有时也让人难以区分,或者应该这样说:有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线体育工作者的视角,针对"新世纪新体育”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疑义,并提出对问题的认识体育是身体的教育,以完善人的身体为本;体育不能以探索极限为目的,运动娱乐教育不是体育;体育是属于全人类的,体力劳动者也要接受身体教育;健康教育不等同于体育;体育与体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从第一线体育工作的视角,针对“新世纪新体育”一中的某些观点提出疑义,并提出对问题的认识:体育是身体的教育,以完善人的身体为本;体育不能以探索极限为目的,运动娱乐教育不是体育;体育是属于全人类的,体力劳动也要接受身体教育;健康教育不等同于体育;体育与体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卫生措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增进健康,进而丰富精神文明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 其一,做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教育、体育的内函和外延这些基本问题。体育是身体教育,是科学运用一定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培养人的个性品质的一种有目的社会活动,其外延是各种各样的增强体质的身体练习(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丁东升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1):62-63,69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目前教育目标层次不清,把教育过程目标作为终极目标是造成理论和观念混乱的原因。学校体育所追求的体育价值,必须要与学校教育的价值相统一、保证学校教育价值的实现。学校体育要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服务,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服务,要实现从体育运动教育向身体教育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身体是体育的载体和根本,体育是身体的实践形式之一;只有当身体在哲学中获得准确的定位时,体育才能在社会中找到其清晰的位置。探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认为:人是在世存在的,身体是这种存在的本质,身体的可交流性和开放性是人与人共存的基础,是人类走向和平的希望;而体育正是这种身体哲学的表达形式之一,是促进人类和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实现体育向教育的回归.人的身体需要教育,只有通过体育,人的身体才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体育通过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体育也应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若光 《体育科学》2022,(11):27-34
从“体育何以思政?”问题出发,聚焦体育学科专业的身体技术,对身体技术的规制性、分置性、仪式性、观赏性与师范性5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重点讨论并揭示了体育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在身体技术获得的同时如何与道德品质、合作精神与爱国情怀发生关联。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发生的内在机理是通过身体技术的学习与参与,自然而然地生成;体育课程思政的根本教学途径应是教师以身作则的“濡染”与学生感同身受的“化”“悟”。鉴于体育学科专业特质,通过身体的教育,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不可替代性,需是“通过身体技术的思政”。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上,用英文Physixal education表示体育,直译为身体教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苏联称:体育是增进健康,发展人的身体能力,为适应社会实践需要而利用这些能力的一个社会活动。美国称:体育是泛指一切非生活性的体力活动,即从兴趣出发,以竞技为目的的和以强健身为目的的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5.
选择狭义体育作为突破口,对我国当前体育本质及定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美国"针对身体的教育"到"通过身体的教育"的思想演变说明体育的本质仍然是教育。"运动教育"只是一种体育教育模式。美国的体育是身体教育,其内涵是通过身体对人的教育。认为借鉴英美体育研究的成果,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是解决中国体育概念困惑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正> 什么是体育的真义?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字来理解。一个是“体”字,指的是人体、身体;一个是“育”字,指的是养育、培育。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以“培养人”为目的。这就是体育的真义。为此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与教育就是真义体育。真义体育是具有教育属性的体育。英国的门诺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体育教学过程人性化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种种弊端的纠偏,是对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完善。体育教育过程的人性化,是将人的内在需求,人的主动精神,人的个性化发展视为崇高目的,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注重学生身体、情感、人格、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身体视角对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身体是体育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质载体、评判标准和考察指标。从健康角度看,体育教育体现出人类对抗身体的衰退而做出的自我调整;从教化角度看,体育教育是在改造身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从快乐角度看,体育教育日益趋向于享受身体,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如何面向21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体育工作如何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其目的在于:澄清事实、拓宽视野、理顺关系,为21世纪高校体育工作的腾飞提供理论依据.文章认为,高校体育工作中现存问题的关键是思想意识混乱所至.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的理论搅乱了人们的体育意识,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开展,主要依靠身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活动的普及.要做到:(1)教育行政领导者应从根本上引导身体教育由技术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2)师范院校体育系应培养出合格的身体教育工作者;(3)有关人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健身俱乐部或运动技术辅导班;(4)高校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费,确保学生良好的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不是有别于或脱离于精神的身体教育,而是包括身体在内的对人的全面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开拓人的潜在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激情。笔者结合体育的基本理念与特性,从体力与智力、体育与人格、体育与个性发展和体育与情感智能发展等五个方面来探析体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