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数字品牌运营:社交媒体引发数字出版裂变 数字出版媒体的发展融入了许多社会媒体元素,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崛起,促使出版行业生态发生变化.以新浪微博为例,就融合了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内容收费等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导入: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的"数字遗忘权"[1] 2015年11月2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布题为"人们想要遗忘什么: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的新闻,提出"数字遗忘权"问题,呼吁关注社交媒体数字遗忘权的权责主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韩炳哲的数字精神政治学,旨在探讨数字时代下社交媒体交际异化的现象,通过深入分析功绩社会与精神政治学、数字媒体与媒介时间、同质化暴力与社交异化等方面的关系,揭示现代社交媒体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下社交媒体交际异化的本质和影响,为探索健康、和谐的社交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期间,爆发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抢红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建立在Web2.0技术上的社交媒体,依靠人与人之间快捷的交流、便捷的沟通等方式,"抢红包"的游戏迅速地传播开来,甚至成了一场全民"社交"的公众现象。为什么"抢红包"遇到了"社交媒体"之后会变成一种"现象级"的公众行为?笔者从社交媒体的社交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传播性等角度来分析,"抢红包"究竟诠释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交媒体思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明"社交媒体公开信息"、"社交媒体用户个人信息"、"社交媒体用户个人隐私"三大概念的基础上,从内外环境论述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保存的可行性。社交媒体与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作为内环境,其本质属性允许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保存;信息采集保存的主体与社会环境作为外环境,就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保存而言有求、有权、有责、有保障。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电商在疫情中创造机遇,在技术红利加持下的突围升级热年.电商在抗疫、脱贫、促消费社会背景下呈现更显著的内容化、社交化和智能化的媒体属性,在"双循环"和"数字经济"战略下承担更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2020年电商媒体发展有三大关键词:一是深耕,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纵向引领电商媒体向内容多元化、泛娱乐化发展;二是破圈,横向通过社交推荐和平台联盟扩展渠道,建构全域化、社会化电商媒体生态;三是赋能,数字智能技术助力纵向深耕和横向破圈的同时,赋能电商媒体基于智能生产、营销和风控的智能安全生态建构.三者相互融合发展,以人为本,共同构建电商媒体数字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7.
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中情绪表达的手段,数字情绪应然而生。数字情绪指的是互联网媒介环境中利用不同形态的符号以再现和模仿人的情绪的一种数字化情感表达。在社交媒体时代,无论是私域的社交语境,还是公域的社会参与语境,数字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浸入人们交流的多个场景。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数字情绪的形态、特征、运作机制以及传播与应用,指出数字情绪作为人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的延伸,为人们的社交和公共参与提供了补偿作用,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意义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数字情绪的蔓延正在消解人独立的情感价值,在技术空间中挑战着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庄倩 《传媒》2023,(24):48-51
社交媒体作为日本政府数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成为解决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从生存环境、发展理念、传播实践三方面来看,日本政府通过改善网络环境提高了企业及民众的社交媒体参与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上网低龄化,以包容、实用和安全作为社交媒体的发展理念;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广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政治宣传、防灾救灾、舆情监测工作。日本政府面对技术冲击时的自我革新以及其社交媒体的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社交媒体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0、90后女性是社交媒体环境下数字阅读的主要用户,下班和睡前是社交媒体数字阅读活动的高峰时段,数字阅读用户的付费意愿与内容质量和稀缺性成正比,“社交关系”是驱动用户数字阅读行为的关键动力。因此,社交媒体平台中的数字阅读推广应当坚持“内容为王”,注重情感交流;依托智能技术,拓展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0.
赵雪 《视听》2022,(2):120-122
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技术的革新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模式与关系,也塑造着社会的形态与结构.社交媒体平台创造出一个共享的信息空间和交往空间,重塑了人们的认知、交往和行动框架,显示出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在个体层面连接时空、在平台层面连接内容、在组织层面连接关系.然而,社交媒体无限连接也带来了诸如信息过载、社交倦怠、隐私泄露等一系...  相似文献   

11.
论国外期刊的数字I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艺 《今传媒》2011,(11):45-46
自2010年以来,期刊业面对的一个新局面是:电子阅读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社交媒体(SNS)的遭受热捧,期刊网站也在努力寻求突破。有四个方面来评估期刊品牌的数字IQ:期刊网站的经营、数字市场的盈利、与社交媒体的整合以及移动媒体的使用。更多地参与到数字版本中,更多的网站应用,更多地与社交媒体互动,增加的移动传输兴趣是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期刊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罗艺 《报刊之友》2011,(11):45-46
自2010年以来,期刊业面对的一个新局面是:电子阅读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社交媒体(SNS)的遭受热捧,期刊网站也在努力寻求突破。有四个方面来评估期刊品牌的数字IQ:期刊网站的经营、数字市场的盈利、与社交媒体的整合以及移动媒体的使用。更多地参与到数字版本中,更多的网站应用,更多地与社交媒体互动,增加的移动传输兴趣是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期刊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由传统影视广播与拥有人性化互动思维的新兴载体融合发展而来的视听数字媒体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已经成为视听数字媒体在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主题。界面设计因具有承载内容、引导用户等功能而成为视听数字媒体实现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的重要途径,而受到各大视听数字媒体企业的追捧。本文从用户目标、承载终端等方面来分析视听数字媒体用户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隐私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侵犯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保护上的困难性。中心化互联网是社交媒体侵犯用户隐私的根源,用户的隐私边界意识薄弱和社交媒体利润驱动等因素也强化了隐私侵犯行为。DID(分布式数字身份)作为“安全可信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技术,是实现用户数据确权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治理社交媒体隐私侵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时,往往是通过与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根据纯粹的客观标准来定义。近年来,社交媒体的普及更是加剧了社会比较过程的产生。文章从社会比较理论出发,关注该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新背景下的应用,并梳理近几年国外社交媒体上的社会比较影响因素相关文献。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除了个性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外,在社交媒体这个特殊环境下,印象管理、关系强度、平台属性、社交媒体使用动机等因素也对社会比较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最后对社交媒体上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5):93-100
社交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改变并正在持续改变人类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对之的关注与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对社交媒体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丰富的英美学界进行了历时性梳理,进而揭示出其研究历程具有现实性、非连续性的趋向,并伴随社交媒体实践变化呈现出从"特性考察与功能分析"、"社会影响与公共参与"过渡到"用户研究与全面拓展"的研究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中需对议程设置理论重新检验,结合唐纳德·肖教授的访谈和新近研究成果发现,垂直媒体的权力逐渐向水平媒体转移,社会化媒体强调议题时从传统媒体中借鉴背景内容,议程设置理论正吸纳所有媒体。传统媒体提供议程设置的第一层议题对象,而社交媒体提供第二层属性,二者可能在主题上达成共识,但在属性上存在分歧。议题融合中同时融合了主题和属性。反向议程设置中新闻记者对实际或想象的公共利益做出应对,公众议程获得关注,普通公众凭借社交媒体获得赋权。议程设置可用于测量社会稳定,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间的共识系数可作为参照,"导向需求"理论在社交媒体中依旧适用。  相似文献   

18.
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生活态度."数字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做到积极老龄化?依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在其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20.
张萌 《青年记者》2022,(19):89-91
依随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交生活的多方面都被编码和量化为元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元数据使得用户面临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此外,液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流动性,强弱关系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用户对社交隐私管理需求随之提升。而实际上,社交媒体的隐私管理路径与数字媒体的信息聚合逻辑是相反的。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社交网络陌生人的隐私管理;二是基于大数据监视的隐私管理,由此探讨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