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琳 《幼儿教育》2012,(Z4):14-15
为了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一些社会问题,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有效地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联合国确定了16个在国际范围内开展、旨在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环保纪念日,包括世界湿地日、世界反水坝日、世界林业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人口  相似文献   

2.
在写作的表现艺术领域,就构筑艺术世界的形态而言,人们往往划分为三个世界,即写实世界、理想世界和感觉世界。文学的感觉世界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同传统表现艺术的写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相比,它更能超越功利价值而体现文学的本体功能。在由光、色、声、味、触等感觉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生活的空间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世界受到人们重视,而非主流世界却受人忽视.这种非主流世界主要包括一人世界、两人世界、虚拟世界、梦幻世界和老乡世界.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关注这些非主流世界.  相似文献   

4.
客观世界是由未实践过的物质世界、已经实践过的物质世界以及正在实践的人类社会三个世界构成的。主观世界是由知识的世界和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的世界二个世界构成的。与客观世界的三个世界相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一、理念引领——回归生活,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德国现代杰出思想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作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区分。在他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前概念、预先被给予的世界,是一个直观的、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世界。而科学世界是人们依据经验、规范、条例而形成的一种理性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根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极具修辞魅力的小说,用"四个世界"理论分析小说中"语言世界"的偏离现象,对于更好地解读文本很有价值。狂人的"语言世界"的偏离表现在三方面:语言世界对物理世界的偏离;语言世界对文化世界的偏离;语言世界对心理世界的偏离。狂人对于人、物、事非正常的观察,非常理的推断偏离了物理世界;狂人的"狂语、狂行"偏离了文化世界;狂人超常的心理体验和错乱的思维定势偏离了心理世界。"语言世界"偏离究其原因是受到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界,有人依据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客观的和观念的“科学实在”包括现象世界、经典世界、量子世界、经验世界和理搭世界,这五种实在的世界同时存在。然而从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外在的世界只有一个,这五种世界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获得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界,有人依据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客观的和观念的“科学实在”包括现象世界、经典世界、量子世界、经验世界和理搭世界,这五种实在的世界同时存在。然而从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外在的世界只有一个,这五种世界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获得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与语言所展现的世界相遇与融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思考世界和拥有世界的过程。毫无疑义地告诉大家一个真理,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语言世界。一、有语言的地方才有语文的世界当世界进入到语言之中之后,世界才表现为我们的世界。世界在语言中现身与驻留,语言是世界的呈现方式,当我们进入到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了悟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能对我们具有现实意义。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之中必然承载着生活的、民族的、历史的等等复合元素,语言之于人,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希杰先生将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统称为"四个世界"。它以语言世界为轴心,结合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及"四个世界"之间的层次关系,探讨并完成"四个世界"理论对汉语修辞的思想观念上的革新、研究方式方法上的突破,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研究解释汉语修辞的发生原理、运作机制,从而反映修辞的本质和规律。用"四个世界"理论阐述汉语修辞现象,理解起来简单明了,把握实质轻松自如,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精神内涵。利用"四个世界"理论,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泛更为宏观的方面理解修辞,更为简便更为明了地掌握修辞,更为恰当地发挥修辞的语用功能,从而超越以语言为本位的狭义的微观的传统修辞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希杰先生将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统称为"四个世界"。它以语言世界为轴心,结合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及"四个世界"之间的层次关系,探讨并完成"四个世界"理论对汉语修辞的思想观念上的革新、研究方式方法上的突破,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研究解释汉语修辞的发生原理、运作机制,从而反映修辞的本质和规律。用"四个世界"理论阐述汉语修辞现象,理解起来简单明了,把握实质轻松自如,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精神内涵。利用"四个世界"理论,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泛更为宏观的方面理解修辞,更为简便更为明了地掌握修辞,更为恰当地发挥修辞的语用功能,从而超越以语言为本位的狭义的微观的传统修辞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世界近代现代史实际上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的历史。整体世界的形成就是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整体世界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概念基本相同,表现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以经济全球化为核  相似文献   

15.
谈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神家园的概念1.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人们一方面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同时人们的精神、心理、意识又构成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即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不对称,或者说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满足的一些需要及愿望,但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内还可...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图景和语言世界图景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世界图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全过程,由认知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认知活动的客体(包括微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象世界和抽象世界)和认知活动的结果三部分构成。语言世界图景来自于朴素的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语言化、符号化、语义化表达。它是历史形成的,是某一语言社团对外部世界的朴素的观念认知的总和。每一种语言都是感知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有借助语言,现实世界才得以观念化表达,从而形成该民族认知世界的统一的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感性世界是马克思哲学所关注的真正对象,而这样的世界究竟具有哪些具体内涵,仍然有必要进行深入、系统的辨析.无疑,在马克思那里,感性世界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所造成的那个现实世界、现存世界,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社会和入的统一.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正是以实践观点为核心,马克思真正揭示了感性世界的对象性内涵,澄清了思维世界、价值世界与感性世界的内在关系,并对感性世界的自在性和自为性予以了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18.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作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区分。在他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预先被给予的世界;是一个直观的、奠基性的世界;是富有意义、富有价值、本真存在的世界。而科学世界是人们依据经验、规范、条例而形成的一种理性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根基,科学世界产生于生活世界,因而他提出了“返回生活世界”的口号。这对应用题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下面籍以对一道应用题的教学改革实践与讨论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教学片断实录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十五P77第7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世界是相对于文化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而言的,指语言内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等。汉语广告语言必须与汉语语言世界相适应,现代广告在语言世界中的偏离,表现在对语音的偏离、对传统词义的偏离及对句式结构的偏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大学排行榜(RCCSE)、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THE)、Quacquarelli Symonds 世界大学排行榜(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行榜(USNews)五种国际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世界大学排行榜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评价目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以及影响,解释了各自特点,从国际和国家层面深入探讨外界对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质疑,并为世界大学评价的改进和用户使用排行榜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