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裕民 《广东教育》2005,(11):49-49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背”着新课程的同时还“抱”着旧课程。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教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部分教师实施课改不力,其实就是担心课改会逐渐变成说与做两张皮。  相似文献   

2.
说到课改,所有接受采访的老师都认为势在必行。因为靠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高考,从形式上看固然比较公平,但在衡量学生真实水平上,在构建学生均衡的知识结构上的确弊端多多。但老师们认为课改有几大难点:一、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老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谁改谁吃亏,就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推行以来,人们总感到并非事先预想的那样顺利。人们在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人说是管理,并预言课改将“成于教师,败于管理”;有人说是考试评价制度:评价不改,课改寸步难行。笔者认为,制约课改的瓶颈因素不是管理、不是考试评价制度,而是教师素质。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管理也好,考试评价也罢,这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充其量起一个导向作用,而其作用还受到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制约。从实践层面上看,在“新课程”实施之前,也有一大批教育改革的典型,如大家熟悉的斯霞、霍懋征、魏书生等,他们的理念和教育行为与“新课程”要求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新课程改革无疑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则是关键性的前提。新课改到底要我们改变什么?笔者认为新课改不仅仅是单纯的“课改问题”,在“改”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谁最需要新课改,新课改到底为了谁?现在,我仅就目前课改中所出现一些问题,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师即课程”,这话说得好。因为新一轮的课改虽涉及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改革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体认,去实现,去完善,去创造。又有人说“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话更绝。因为课堂上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创造氛围无不承载折射着一种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无疑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聚焦课堂”既是目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核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焦点”,我与武汉、温州等地的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同摸索出了几种目的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评课方式,现展示如下,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1.把课改目标,教学活动与考试评价整合到以人为本,关注聋生需要上来.   当前聋教育将出台新的课改方案,给聋校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考试评价制度不改,将无法拉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使新课改目标无法落实.只有使评价制度适应课改目标,推动教学创新,才能把课改目标、教学活动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整合到“以人为本,关注聋生需要“这条线上来.……  相似文献   

7.
也说语文新课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很大,先是大规模的宣传,再是齐刷刷地实践,还有热热闹闹地“示范”、“交流”。再接着就有了一个个的“成果”、“经验”,似乎,我们的课改是深入人心了,是已有了作为了。也似乎,在历次课改中,语文是首当其冲“改”的对象,语文课改是尤其引人注目的。但是,笔者看了一些语文新课改的经验总结,观摩了一些语文新课改的示范课后,总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那就是在新课改的旗号下存在着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推崇和教学实践上的“花样滑冰”。课改是大势所趋,是势在必然。问题是改什么,怎么改,这两者都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既…  相似文献   

8.
1.把课改目标,教学活动与考试评价整合到以人为本,关注聋生需要上来。 当前聋教育将出台新的课改方案,给聋校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考试评价制度不改,将无法拉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使新课改目标无法落实。只有使评价制度适应课改目标,推动教学创新,才能把课改目标、教学活动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整合到“以人为本,关注聋生需要”这条线上来。  相似文献   

9.
聂德庆 《成才之路》2010,(30):23-24
中专的课改不可谓不重视,但如何改?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许多专家都在研究,本人作为一名中专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一直在思考中专的教学有效性是什么及如何在中专物理教学中提高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笔者围绕着英语学科课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课改究竟改什么?教师怎样从教学思想和行为上把握英语课程改革的内涵?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应该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陈惠芳 《师道》2005,(5):25-26
时下,声势浩大的课改席卷全国,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评价模式的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等,已经出现了许多生动的典型。但是,我觉得课改,也必须警防“高血压”。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12.
每次外出听讲座,当讲者谈及课程改革的精神及前景时,总会听到旁边一些教师发出沉重的叹息:“考试制度不改,再好的课改有什么用?”其悲叹之忧伤,夹杂着对课改的埋怨,对考试制度的无奈与责难。对此,我常常在想,教师们为什么走不出“应试教学”的樊篱?他们的心中为什么总是存在着如此厚实的禁锢自我的“围城”?  相似文献   

13.
王改平 《新疆教育》2012,(23):161-161
“课改”这一举措己屡见不鲜,很多有识之士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应当承认,课程改革的确能给职高语文教学带来一阵春风、一片绿色,但谁又敢否认当今职高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依然错字连篇,书面表达能力颇低,语言交际能力也难登“大雅之堂”的现实呢?也许,改革者应该反思:在“改”之前,是否搞清楚了最需要课改的是谁,课改到底为了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改来改去,也许还是在原地绕圈子,甚至与课改的真正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课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课改,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是一个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通常讲,课改要树立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在观念思想得到有效转换之后,才可能在方法、技巧层面上入手。教学观念是对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基本看法,在课改中,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等都需要重构。本期“课改在线”编辑了四篇教学观念转变的文章,涉及到教材观、教案观、学习观及考试评价观。这四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顾及到具体的细部处理,对正在进行课改的学校、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既需要学术上的理论思辩,也需要操作层面的示范,同时欢迎兼具二者特色的文章,这是本栏目的追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重建我们的“教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改,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是一个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通常讲,课改要树立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在观念思想得到有效转换之后,才可能在方法、技巧层面上入手。教学观念是对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基本看法,在课改中,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等都需要重构。本期“课改在线”编辑了四篇教学观念转变的文章,涉及到教材观、教案观、学习观及考试评价观。这四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顾及到具体的细部处理,对正在进行课改的学校、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既需要学术上的理论思辩,也需要操作层面的示范,同时欢迎兼具二者特色的文章,这是本栏目的追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课改,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是一个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通常讲,课改要树立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在观念思想得到有效转换之后,才可能在方法、技巧层面上入手。教学观念是对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基本看法,在课改中,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等都需要重构。本期“课改在线”编辑了四篇教学观念转变的文章,涉及到教材观、教案观、学习观及考试评价观。这四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顾及到具体的细部处理,对正在进行课改的学校、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既需要学术上的理论思辩,也需要操作层面的示范,同时欢迎兼具二者特色的文章,这是本栏目的追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课改,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是一个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通常讲,课改要树立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在观念思想得到有效转换之后,才可能在方法、技巧层面上入手。教学观念是对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基本看法,在课改中,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等都需要重构。本期“课改在线”编辑了四篇教学观念转变的文章,涉及到教材观、教案观、学习观及考试评价观。这四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顾及到具体的细部处理,对正在进行课改的学校、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既需要学术上的理论思辩,也需要操作层面的示范,同时欢迎兼具二者特色的文章,这是本栏目的追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关注课程改革发展动向的教师一定会发现,与课改初期的“激情”相比,当前的课改“沉寂”了许多,课堂教学也似乎有了“回归”的倾向。一些教师不禁茫然了:怎么,不改了?其实,当前的问题不是不改,而是如何才能改得更加理性,改得更有实效。而且“,回归”也并不是说就回到老路上去,而  相似文献   

19.
课改要求教学革故鼎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质性的深刻地变化。教学评价自然不能涛声依旧,否则会成为课改的“瓶颈”.遏止课改。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与理念.关注新课改下考试功能的转变.关注学科特性.引导课改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新课改相对于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改到底要求我们改变什么呢?改是必须的,但要搞清楚的是,谁最需要课改?课改到底是为了谁?怎样上课?上课学些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避免与我们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语文课改中有几个盲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