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要约的生效是其中重要环节,最终影响合同的成立。对此世界各国规定不一,我国一些学者在此存在混淆。文章对要约生效问题的国际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厘清思路。说明在我国要约生效需以符合意思表示构成要件即要约有效为逻辑前提.生效的方式采用到达主义原则。在实践中需对要约有效和要约生效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以免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2.
从审核到立法:论大学章程的生效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章程是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前提,也是高等学校运行的基本依据。目前大学章程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章程的生效程序即是其中之一。根据国家对大学章程生效程序的相关规定,大学章程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才能生效。剖析了大学章程生效程序的法理基础,并借鉴西方国家大学章程的生效程序,在审核制度的完善和立法方式的尝试上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日历     
1920年美国第18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1919年,美国批准了第18宪法修正案,取缔制造、运输、出售舍酒精的饮料。  相似文献   

4.
人身保险合同的成立取决于合同承诺的方式,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保险人在投保单上核保签章、保险人或其代理人接受投保人交付的保险费及其他足以表明承诺意思的行为均构成承诺。一经承诺合同成立旦不必然生效,人身保险合同的生效除须具备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外,还受“零时起保制”的约束。另外,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交纳保险费或第一期保险费当为合同生效的要件。  相似文献   

5.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后果就是导致扩大无效合同的范 围,消灭了本来不应该被消灭的交易。因此,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很 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厘清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基本界限的前提下就如何理解两类特殊合同——实践合同与要式合同的成立、生效问题提出看法.并对成立、生效时间不一致的合同的法律责任作一划分,以便能更好地适用合同法。  相似文献   

7.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合同法中两个密切相连的概念 ,但是 ,两者在性质、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及立法原则上存在诸多差异。统一合同法确立了合同成立的重要地位 ,完善了合同生效的规定 ,使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成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 ,因此区分两者对合同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二审民事裁判是终审的裁判,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各方都具有法律效力。但由于其生效点的不同对当事人会有不同的实际影响,而有关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二审民事裁判生效点应该规定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时。  相似文献   

9.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讲,合同生效的起始时间不能脱离合同成立的时间而独立确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的时间也就是合同生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对当事人具有程序上的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不得擅自实施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行为;而合同生效则具有合同本身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11.
效度是评价高考选才有效性的指标。测算高考效度的最佳效标是大学学业总成绩,评价高考效度应当基于它提高高校录取决策质量的程度。实证研究认为,高考有效地发挥了为普通高等学校选择合适生源的作用,高考选才的有效性体现了由"精英"到"大众"转变的特点,就具体科目而言,英语科目选才的有效性最好,而综合科目选才的有效性最差。提高高考效度需要从命题、施考、阅卷、分数使用等因素入手,而制约高考效度提高的实践条件主要有考试理论与技术、考试模式、考试成本、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舆论环境、利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信度在语言测试中非常重要,对于广大语言教师来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不同因素对信度的影响,因为很多教师倾向于认为测试是绝对可靠的测量工具,却认识不到语言测试只能是一种间接测试,即使是最好的测试在充当测量语言能力的工具时,也有几分不准确。本文简要介绍检验测试信度的方法及提高信度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13.
无效合同效力缓和的法理基础是合同效力意思自治,通过意思自治和效力治愈两个途径放宽对合同效力要件的要求。无效合同效力缓和制度的内容包括硬件补正制度、软件补正制度、效力分割制度。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合同有效推定、预防无效合同恶意抗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理论界普遍承认自救行为具有正当性,但对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依据问题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社会相当性说"结合了其他学说的优点,主张对自救行为的各个特征如目的、手段、法益侵害等综合判断,具有合理性,可以作为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依据。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自救行为是排除犯罪的正当行为,司法机关也质疑自救行为的合法性。因此,这就要求尽快对自救行为立法,赋予自救行为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5.
尽管美国联邦宪法字面上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审查,但采用寻求制宪者的原旨,司法审查制度已经隐含在宪法条文和宪法的整体架构所追求的目的之中。宪法本身才是司法审查制度的真正渊源和直接依据。因此,司法审查制度不是“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但该案系对隐含于宪法中的司法审查制度的一次成功发掘。  相似文献   

16.
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将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纳入司法权范畴。宪法的司法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我国宪法发展的趋势。然而,宪法司法化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尚未解决,从规制方式、规制模式到监督主体等的转换是宪法司法化的重要途径,并基于此对宪法规则作重新构设,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Cyril J.Weir的效度整体观为基础,以全国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理论的效度、环境效度、评分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后果效度等五个方面的效度证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A级考试整体而言有较高效度,但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法治化管理,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文化体系、教育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以传统的代理父母地位学说为法律渊源,美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法院判决为法律基础,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美国特点、适合美国国情的学生事务法治之路,并在新时期焕发活力,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Given the increased use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PAs) in higher education to evaluate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outcomes, it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the barriers related to ensuring quality for this type of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esign-based research (DBR) study that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alidity Inquiry Process (VIP). The study’s aim was to support faculty in examining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use of results from locally developed PAs. DBR was determined to be an appropriate method because it is used to study interventions such as a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type of assessment,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r administrative activity (Anderson & Shattuck, 2012). The VIP provides a collection of instruments and utilizes a reflective practice approach integrating concepts of quality criteria and development of a validity argument as outlined in the literature (M.T. Kane, 2013; Linn, Baker, & Dunbar, 1991; Messick, 1994).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及法律并无学术自由的明确规定,但法院根据宪法法案对一系列案件的解释和判决,赋予学术自由以宪法地位,使学术自由概念本身成为融合了宪法原则和学术观念的司法概念.但法院同时又为学术自由设定边界,通过教师权利与学校利益、社会利益的平衡,保证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