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专利法的明确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说明书及附图的作用仅在于解释,其中权利要求书是具有法律属性的。而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由于申请人经验缺失或撰写的权利要求书不符合相应规则,未能将说明书及附图中体现的技术创新真正体现于权利要求书中,由此造成了专利侵权纠纷中不能得到实际保护。而根据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发明人理应因其技术创新得到与之相应的专利权保护,仅仅因为其经验缺失或不懂规则而不在专利侵权纠纷中给予其适当的保护,又似乎不符合公平合理的社会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行的专利法律制度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专利文件本身决定,而与被诉技术方案无关;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以原告主张的权利要求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由其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共同决定;每个单独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包括"自主保护范围"和"附随保护范围";当出现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的放弃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和专利授权、专利确权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共同决定;含有功能性技术特征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共同决定;具有"隐含"技术特征的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3.
在侵犯专利权案件中,法官一般先通过原告提交的专利法律文件,确定涉讼专利的保护范围,在此基础上,方能确定侵权指控是否成立。针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主要的专利法律文件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附图。在司法实践中,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其附图之间,就其相互关系,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说明书及其附图对于解释权利要求究竟起到何种作用?说明书及其附图能否对确定权利保护范围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厘清,将直接影响到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并进而影响到被诉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有别于专利、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领域,是一种独有的、较为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美国从第一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著作权集体管理已成为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重点概述美国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并对比分析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现状,指出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尚待完善,科技期刊进行著作权集体管理十分必要,集体管理是著作权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说明书是否清楚,关系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否实现发明目的。权利要求书是否清楚,对于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极为重要。本文提到的案例中虽然在专利申请文件中使用了商品名称,但申请人通过举证证明该商品在申请日之前已构成现有技术,则应当认为该商品名称在申请日之前具有已知的确切技术含义,不会造成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用词含义不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禁止反悔原则,是指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期间或者维持阶段通过对权利要求、说明书的修改或者意见陈述放弃了某特定权利要求或者对专利保护范围进行了限缩性的说明,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不得将专利保护扩及其曾经放弃了的领域。禁止反悔原则要求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审查和无效过程中声明的对保护范围的限制,必须被继承到专利侵权诉讼中,不得反悔,  相似文献   

7.
技术成果本身不是财产,生成专利是其成为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常见方式。(准)权利人应使用权利要求书策略,防范无效申请或无效宣告,并使自己的专利保护范围更广,他人被诉侵权的风险更大;运用专利说明书策略,清楚、完整公开技术方案,以使自己的权利要求能被说明书证明;利用专利网策略,布局外围专利、收费门专利和潜艇专利,防止其专利被围困、阻碍,并形成较强的技术垄断地位;采用专利运营策略,通过专利集中、专利联盟、专利标准化、专利侵权诉讼等方式,使现有的专利或专利网络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日常工作时,审查员下发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不符合上述法条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专利代理人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由于用词不当造成保护范围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及外观设计视图之间在审查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阐述附图对于两种类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的不同影响,并讨论在优先权审查中,附图作为不同专利类型优先权基础的纽带桥梁作用,同时,延伸对两种专利交叉保护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虽然目前我国著作权法等相关的法律在违禁作品方面有不少的规定,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特别是出版法,使对违禁作品的认定和保护能够进一步有法可依,使有关部门能够依据法律确定违禁作品的具体范围并行使相关的审查权。本文从违禁作品的范围入手,分析了著作权法修改后在违禁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方面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违禁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及相关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角度出发,认为专利的价值在于专利权人是否能够有效的行使该权利。专利权的行使一般包括专利权的实施或许可,以及侵权的防止。对于后者,影响的因素包括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权的稳定性(即是否容易被无效)以及他人是否能够通过设计规避专利权。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分别从专利无效和专利规避角度考察专利的特性,由此提供一个透视专利价值的新视角,并为企业专利价值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何时需要专利鉴定工作 在我国进行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侵权诉讼.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是否与专利必要技术特征相同是判断原告是否能够胜诉的重要因素.但这一判断过程的技术性往往非常强.一般情况下,法院承办法官并不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有赖于对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准确理解,其中涉及的技术术语、机械结构、电路设计、化学方程式等专业知识不可能为一般法官所精通;  相似文献   

13.
郑慧君  金晓刚 《现代情报》2010,30(5):121-12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利分析工作和科技情报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科研工作是科研院所工作的主体,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专利分析工作和科技情报工作运用到科研工作中,充分保护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本文就此提出笔者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是判定是否构成侵权的基础。本文通过判例分析如何确定主题名称的限定作用、结合说明书以准确确定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技术方案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解释对功能性技术特征的相同和等同的判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5)
本文从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现状入手,详细阐述了目前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在保护形式、保护时间上存在的局限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产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信息保护的新问题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内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而享有的权力.传统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与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涉及大量的科技信息(如技术秘密、专利)、文化信息(著作权)、经济贸易信息(如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这是知识产权保护客体本身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7.
专利权经济价值是指以专利文件为载体,以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的排他性权利为核心,以司法机关的司法确认为边界,藉由权利人行使而呈现的经济价值。司法保护对专利权经济价值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文章从权利要求覆盖宽度、专利排他性权利及专利损害赔偿数额三方面研究了司法保护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23)
[目的]根据科技情报服务技术领域的专利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方法]对科技情报服务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比较了国内外专利申请概况,同时梳理了科技情报服务技术的发展脉络,并着重研究了国内在该领域的专利技术。[结论]科技情报服务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可着重于面向小微企业创新集群的科技情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怎样检索专利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文献一般是指与专利权相关的所有文件,包括专利申请文件、专利公报、专利文摘、专利发明说明书、专利法规以及专利诉讼文件等。但我们通常提到的专利文献主要是指专利文摘和专利发明说明书。因为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文摘和发明说明书加以公开,是专利文献的主体,是专利申请人与使用者关注的核心,也是专利检索的主要对象。检索专利文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查新性检索。即发明人在申请专利之前,为了了解该项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从而决定是否申请专利。而在有对专利申请提出异议,或对有效专利请求无效宣告时,也需要通过这种检…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管理》2015,(5):36-41
3D打印技术的出现对著作权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它不仅加剧了明确作品"复制"行为范围的迫切性,动摇了"合理使用"限制中部分规定的必要性,还使得对于"技术中立"原则引致侵权责任减免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为回应相关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结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保护模式对比探讨,认为有必要适时拓宽"复制"行为范围,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的行使,创新技术管理模式以完善著作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