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老师是我刊的老朋友,在这期“家教话题”里,她要和我们谈两个话题,都是有关家长如何教会孩子理财消费的问题。和孩子谈谈理财消费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孩子作为未成年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家长实现的,家长的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如果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就不会使孩子进入消费误区。因此,让孩子学会理财,也就是让孩子多了一点立足社会的本领。关颖老师所谈的这两个话题一定会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兴趣,欢迎大家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2.
报刊书籍总是宣传不要打孩子,可事实上呢?打孩子的事情丝毫不减。我是一位中学教师,且不说我所任教的中学生中没有一个没挨过大人的打,也不谈我所调查的家长中没有一个没动手打过孩子,就是我所接触的教师中,没打过自己孩子的“教师家长”,也是凤毛麟角。于是我想,与其总宣传不实际的事,倒不咖宣传可行的事!  相似文献   

3.
家长,一家之长.掌管孩子的教育大权。在教育受重视的今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职位。所以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家长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一个懒家长,何为“懒”呢?首先,对于孩子的生活我是不会多动手的。早晨,我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晚上,我会让孩子自己铺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这家长也会越来越“懒”。  相似文献   

4.
老作家毛英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这次特意请他为“家教话题”写稿,他谈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我们的家长千万不能放松对孩子的家教,要珍爱孩子的天真烂漫。欢迎家长们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5.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桂林的何非女士来信说:我的女儿在重点中学读初三,学习成绩处于下游。我们当家长的总希望孩子能抓紧学习,考上一所好学校。可是近来发现孩子得了一种“拖拉病”,对于不重要的琐事也会费上很多时间。比如放学后,她会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整理书包,要很仔细地把课本的页角一张张抚平压好。我真是着急,说她骂她也不见效,考期逼近,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李老师,那天我接到你班一个家长的举报电话。李勇军:啊?家长"举报"我什么?李镇西:呵呵,你别紧张,这是你今天送毕业的初三学生的家长。她说,我的孩子三年来在李老师班上感到很幸福,因为李老师非常优秀,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特别关心学生。这位家长说她非常感谢李勇军老师。  相似文献   

8.
李女士的儿子小凯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看到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少儿英语班,李女士经过多方比较,最终也选择了一家在线培训机构。这家机构的直播课程较贵,起售价都在3万元以上。李女士想,反正要长期学,于是花3万元买了100节课程。因为是外教一对一互动,李女士觉得值得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容简介: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相似文献   

11.
小洋是个聪明、活泼又淘气的小男孩,他平时站不住、坐不稳,爱发脾气,还经常抢夺玩具,甚至打人。连他的家长都常向我们诉苦说:“这孩子真难管,在家谁的话都不听。”对于这样一个“个别”孩子,我开始了有意识地观察。 一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游戏,我不小心碰掉了小洋的帽子,连忙对他说:“小洋对不起,是郑奶奶把你的帽子碰掉了,我给你戴好。”当我随手把帽子给他戴好时,发现他正用感激的目光注视着我。随  相似文献   

12.
刘:李老师,最近遇到一个很令我头疼的家长。李:怎么回事儿?刘:学生沉溺网吧,这个家长很着急,但不知道如何引导,只好采用粗暴的方法……我觉得,孩子有问题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试问家长:“你的孩子请家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很关心,也很困惑。那么,到底该不该请家教请了家教后家长应该作些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过几个学生,一直很关心这个话题,现在结合我家教的案例,谈一下我对家教的看法,以期给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一些启迪。一、家长请家教的动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培养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辅导过的5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熟悉李吉林老师的人都说,李老师把爱心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孩子,一半给了孩子们的“孩子”老师。这话用来形容李老师对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说丝毫不过分。长期以来,李老师一直把对年轻教师灵魂的塑造、品行的雕琢、教艺的锤炼、生活的关怀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一项事业。她几乎与学校的每一位青年教师谈过心、备过课。不过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李老师在我——一个普通青年教师身上所倾注的爱。大概是由于长期受李老师情境教学影响的缘故,说起李老师,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来……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在学校藤荫教室的石凳上,在沙沙的藤叶声中,李老师和我作了一次长谈。那时候,我刚师范毕业,总觉得堂堂男子教小学  相似文献   

15.
儿子子昂的作文成绩一向不错,周围的朋友便总有人问:你是怎么教孩子写作文的?说句实在话,我从未有意识地教孩子写作文。而且我始终认为,作文不是一个纯技巧性的东西,因此单纯就作文谈作文,收效是很有限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所蕴含的意义用在培养孩子写作能力方面是再恰当不过的了。1.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从小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首先,是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若家长每天看电视、玩游戏、聊闲天,很难想像孩子会培养出对书的感情。而家长若总是手…  相似文献   

16.
李君(303班郑李璇妈妈): 当一些家长为迷失在电脑中的孩子所苦恼的时候.我的女儿成了一名淮河小闪客。  相似文献   

17.
王瑛珠 《幼儿教育》2014,(26):22-24
亲爱的托、小班孩子的家长:你们好!对于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断乳,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经历的心理考验并不逊于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对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深深反映出家长内心的担心和忧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家长减轻焦虑情绪,但对于那些爱子心切的家长来说,他们在孩子新入园的日子里还是无法从容应付,心里充满压力。从我自己多年  相似文献   

18.
尴尬的红包     
大年初一,我随爸爸一起去郑伯伯家拜年。郑伯伯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是爸爸的大学同学,用爸爸的话来说,他们是“几十年的老友”。我刚一进门,爸爸和郑伯伯“畅谈友情”尚未开始,门铃响了,又来了两个拜年的,这是一对年轻夫妇,说上几句客气的话,那位女士便开始发红包。先给小孩一人一个,然后又给郑伯伯家的老太太一个。老太太满面春风地接过来,正欲往口袋里装,忽听那位女士急促地说道:“老太太真是太对不起,红包有点……来,我给你换个大的。”老太太的笑僵在脸上,不情愿地把红包递过去,那位女士也不好意思地递另一个红包,客厅里一时无人说话,大…  相似文献   

19.
××女士:你好。从新闻里知道你的孩子在公交车上被打一事,作为一个幼童的家长,我能理解你心痛的感觉;但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有一点想法想和你交流一下。我承认,看到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不懂礼貌,女乘客仗义出手管孩子,家长还想找人家,你好  相似文献   

20.
武茗 《语文新圃》2008,(10):19-20
几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照常去中文学校.因为有点事.稍稍晚了一点到.结果发现,往日热热闹闹的家长休息室竟没有见到几个人,我便问一位在看小婴儿的女士:"人哪里去了?"她说:"都在下面教室听讲座呢!"我这才想起来.今天有一个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上名牌大学的讲座.请来了刚刚考上哈佛,耶鲁和其它名牌大学的中国学生和家长们来谈经验体会.反正也找不到人聊天,我便想下去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