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语文课堂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教学《江雪》一诗,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画中诗、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使学生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拓展组诗,不仅让学生迁移了学法,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传承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
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探索诗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为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努力。可采取的措施: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剖析诗眼,引导学生入境。找诗情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契合点,使作品之境与学生之情交融。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感受不同美的样式,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诗、写诗。  相似文献   

3.
疏解诗家语     
疏解诗家语,是阅读、鉴赏古诗,读懂诗句的一项基本功。由于古诗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古诗教学必须注意诗歌的词类活用,疏通诗歌的特殊句法,解读诗歌的互文句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果缺少感情思维与想象,教学就特别压抑死板,理解慢、影响效果。想象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记忆力,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古诗教学中,诗的强烈感情总是借助想象来创造诗的形象,开拓诗的意境。那么在古诗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的感情想象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lt;古诗两首&gt;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李惠燕 《辅导员》2013,(24):42-42
<正>别林斯基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初中经典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巧"留白",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带动思维的转动,强化和延长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的画面美,大胆想象诗中所呈现的意象,实现学生、文本、诗人三者间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情感,更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安排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教学与管理》2022,(17):37-39
古诗作为独特的文学样式,编入教材后就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语文意义上的阅读,二是文学意义上的阅读。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可以以“意象”为切入点,将语文意义上的阅读与文学意义上的阅读相融合,拓展诗歌教学的审美视域,实现古典文化的传承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单首诗教学从意象走向意味,组诗教学从意象主题走向意象话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古代诗歌教学受到较大干扰。古代文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现状,开展以作品鉴赏为主的审美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吟诗、画诗、演诗、选诗、写诗等进行趣味阅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借助想象来进行创作的。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采用夸张的手法 ,将现实生活重新组合、加工 ,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想象体现在诗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和跳跃性。教学古诗时 ,要注意在分析诗歌语言的同时 ,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 ,将诗人集中凝炼或跳跃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 ,以及诗的未尽之意 ,加以想象补充 ,使画面充实、完整起来。即让学生把诗的艺术形象和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进行形象思维 ,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美好形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大致地了解 ,引起丰…  相似文献   

14.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中编选的古诗又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由于古典诗歌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特点,因而很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诗画结合,感受意境,培养想象能力由于学生受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仅凭读诗句、看插图,很难感悟诗的内涵。因而,教学时,为了避免停留在解词析句等知识点的掌握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情景,对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的感悟比较苍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古诗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去想象,借助画面、多媒体将古诗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意,更深刻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侧重于一首一首的"逐首教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认读“亦”、”妆”,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和诗句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登临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题画诗等类型。了解每类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然后看自己阅读的诗歌属于哪一类,再结合审题从容作答。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 ,学中想 ,读中悟 ,熟读成诵 ;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 ,其中古诗则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 ,以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从反复吟诵感受诗美、解读字词领悟诗情、作画歌唱想象入境、延伸拓展丰富诗教等四方面对古诗教学予以阐发 ,并试图揭示出教会、教好儿童学习古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认识两首诗中的生字,正确读写“蓑”“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