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以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研究内容的丰富性、语料范围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理论问题的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和薄弱环节。未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拓宽语料范围,还应重视现代语言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理论思考与事实挖掘相结合,努力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一书包括专题理论和个案研究两大部分,注重语言理论的总结和语言事实的分析,探讨和总结了一套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简明、科学、实用,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极具启发性。实践证明,该书对汉语词汇学特别常用词演变研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言常用词与现代汉语常用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千变万化,不易掌握。但它们的主要意义变化不大。因此,把文言常用词的意义进行归纳,便于学生掌握文言常用词的多种意义,就很有必要了。如: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23,(9):封4-封4
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常用词演变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过,大多为常用单音词的历时更替性研究.双音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与关键,其中有许多属于常用词.  相似文献   

5.
汉语常用词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研究方法一直缺少系统的概括。本文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前提下,拟就常用词研究的方法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基元词处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底层,具有共时性、基础性、元素性、典型性等特点,与基本词、常用词虽有联系但不相同.文章举例性地介绍了基元词研究的一种思路,凸显定量分析、限量筛选的方法,以期引起更多人对本课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高苗红 《现代语文》2006,(11):72-73
"失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在《现代汉语词典》(05版)中的解释为:①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跟"胜利"相对).②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跟"成功"相对).作为不及物动词,它可以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可以带"了、过"等表示动态,可以带补语,可以受范围副词、否定副词的修饰等.例如:  相似文献   

8.
英文中"shop"一词在现代汉语表示商店之义,现在用"店",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肆"。汉语史上常用词"店"对"肆"的历时替换贯穿于整个近代,其演变和替换的背后存在诸多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常用词演变研究迅速发展,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该文在分析常用词演变研究中研究对象、内容、所用语料和使用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研究中应该明确界定研究对象,均衡和拓宽研究内容,重视汉译佛经语料,并积极与方言结合,来进一步深入常用词的演变研究。  相似文献   

10.
常用词的古今演变大多是文白的兴替,体现了汉语文白的此消彼长。本文就汉语中乳、湩与奶及弃、丢与扔这两组常用词的兴替略作探讨,冀从常用词的发展变化略窥秦汉以来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的演变概貌。  相似文献   

11.
中师《现代汉语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语汇、语法、修辞、逻辑五部分内容。学习现代汉语知识,首先要学习现代汉语语音。中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应突出师范性,为中师生未来的小学语言教学服务。 中师现代汉语语音的教学要求是: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即正确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及普通话音节的读音,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方案》。2.普通话正音教学。就是运用《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常用字和常用词的正确读音,改正由于方言影响而带来的字音误读,并能运用最常见的音变规则读准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具有运用普通话朗读和说话的能力。3.使具备从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罗堃 《语文学习》2010,(2):72-73
“疑云”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它的解释是“[名词]像浓云一样聚集的怀疑”。最近,“疑云”一词屡见报端,并且出现了新的意义。先来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中“女儿”一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儿”是汉语口语常用词,它最初表示“女子(女孩子)”,后来又可表示“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后最终取代前成为其现代意义。本拟探究“女儿”的现代意义出现的时间,并描写它在近代汉语中的种种用法。通过对献的详细检核,初步论定现代意义上的“女儿”至迟应出现于宋代,比通常认为的《水浒传》时代要早得多。这可以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语辞书编篡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常用词作为词汇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词汇类聚,不是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单一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层级性的相对概念。常用词的层级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从人类语言的宏观视野和常用词涵盖的语言对象看,有全语常用词、多语常用词和单语常用词;从常用词的存在形态看,有语言常用词和言语常用词;从常用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而言,有核心常用词、基本常用词和一般常用词;从时间维度看,有共时常用词和历时常用词;从音节结构看,有单音常用词、双音常用词和多音常用词。言语常用词可以根据使用范围分为一般交际常用词和特定语域常用词;一般交际常用词又可以从空间维度分为通语常用词和方言常用词,从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常用词和口语常用词;特定语域常用词也可再分为若干层级和类型,如语言教学常用词、辞书释义常用词、专科专业常用词等。只有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常用词进行分析,才能揭示常用词的层级性特点,促进词汇研究和词汇史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学会反思     
"反思"这个词据说是个"舶来品",在西方哲学中的本意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反省的方法.作为常用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意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史中表示"失败"义的常用词主要有"败""负""输"。文章从历时角度详细考察了"败""负""输"的历史更替过程。"败"主要见于上古和中古汉语,"负"出现于春秋末期,但使用数量及范围十分有限,并未影响"败"的主导地位;"输"表示"失败"义首见于六朝,但直到宋元明时期才渐渐增多,随后迅速发展,在清朝中后期基本替换了"败""负",此后成为汉语中表"失败"义的常用词。  相似文献   

17.
郑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6):116-118
本文从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原因、定位、内容、方法和研究六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问题作了探讨,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了对这门课教学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绪论部分的讲授;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重视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重视与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的比较;多读、多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采访近世之事”的《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是研究魏晋时期汉语的重要资料。《搜神记》中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当时词汇面貌提供材料;常用词的运用则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常用词演变情况提供语料。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啼、泣、号、哭"这四个词是表哭泣义的一组同义词,其中"哭"占据着这个语义场的核心位置。经过两汉漫长的竞争,魏晋时,"泣"一度成为哭泣义的常用词。到唐五代时,"哭"重新夺回哭泣义常用词的位置,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