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论文摘要作者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作者具有差异。英美摘要作者敢于采用第一人称代词和构建高风险作者角色来表露个人身份,而中国摘要作者更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及构建低风险作者角色来隐藏自己身份。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6,(3):78-81
指出英语学术语篇中是否应该运用第一人称代词存在众多争议,通过剖析英语学术语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身份,阐释第一人代词在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语篇功能。认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学术语篇中对于作者观点构建至关重要,恰当运用第一人称代词不仅不会使论文缺少权威性,相反它能帮助论文撰写者在写作过程中聚焦自己的身份和观点,因此有利于作者形成连贯明确的主题观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通常是隐性的,不使用第一人称而使用第三人称或用the author等指称作者。通过对比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与EAGA数据库英文论文摘要和Geoscience数据库英文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标识情况,发现在国外论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很常见,但没有使用the author/researcher/writer等词来指称作者身份的作法。因此,在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让研究生关注"作者身份"。此外,批改网将"人称代词错误"作为评判学术写作优劣的一个标准,这一点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农科论文和狄更斯小说为语料,研究第一人称代词we/I的使用在文本构建人际意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称代词we,可以突出论文的价值和创新点;可以满足读者的参与意识,共同论证;避免新论点对某些读者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行为(FTA)。第一人称代词I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可以体现人物关系和小说主题。因此,本研究指出,在英语文本写作中,学生应培养读者意识,学会使用能为学术团队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高君 《海外英语》2011,(7):356-357,359
为了对比英语和汉语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构建的特征,共收集英汉各16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期刊论文为语料,以第一人称代词为例,对英汉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构建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身份构建的语言成分在标准使用频率上汉语明显低于英语,在"陈述研究结果或观点"这一具有高风险的话语功能所占比例上汉语也明显低于英语,说明汉语语篇的作者参与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王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61-162,166
本文对第一人称代词在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经济管理学术论文中的使用频率及其语篇功能进行了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旨在发现在学术论文中,中国学者构建的作者身份与西方学者有何异同。对两个自建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及其语篇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学术论文在第一人称使用上与英语学术论文存在较大差异:(1)尽管汉语学术论文语料库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第一人称,但均为复数形式;(2)中国学者更倾向于在权威力较弱的语篇功能上使用第一人称;(3)中国学者尽量避免在权威力较高的语篇功能上使用第一人称。这些差异表明,中国学者在学术语篇中构建的作者身份要弱于西方学者。中国学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观点"集体化",模糊自我和别人的界限,这种现象可能出于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和中国人的"他人关系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论文摘要英译的人际修辞特征,通过比较语言学论文摘要英译与汉语摘要原文及英语本族语者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和词汇语法特征,分析摘要英译的作者身份建构。在宏观层面,摘要英译作者身份建构明显受到汉语人际修辞规约的影响,高频使用"引入目的""描述方法""陈述结果"三大核心语步凸显作者的"研究者"身份;在微观层面,摘要英译作者身份建构受英语本族语者学术文化传统和实践规约影响,多使用"第一人称自指结构"在语篇中自我呈现,多用"论断动词"凸显作者的"论辩者""阐释者""评论者"身份。可见,摘要英译作者身份建构如同语言使用一般,是不断顺应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及学术社团人际修辞规约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使用第一人称主格代词具有一定的特征,不同年级学习者在使用第一人称主格代词方面又存在差异.在WECCL中随机抽取90篇某大学英语专业1~3年级学生的同题议论文中发现,学生更倾向于使用"I"和"we"来表述自己的立场或观念,而非通过描述个人的过去经历采阐述自己观点,且更倾向于选择使用"we",来实现第一人称主格代词的主要功能,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倾向有明显的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聚焦科技论文写作中建筑工程领域这一学术语篇,通过自建中英摘要对比语料库,从体裁分析的视角,以人称代词作为检索项,分析人称代词在中英文语篇中使用的特点,进而剖析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身份建构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英文摘要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均未出现。有少量语篇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特指抽象名词在语步三中涉及研究结果时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中以“研究”和“this research”为中英文检索中出现的较高词项。特指抽象名词人称代词在中英文摘要语步结构中分布频次差异受到期刊论文发表要求和学术写作规范的限制,以“技术”或者“材料”作为主语,通过重复使用“被动语态”隐匿作者身份,实现客观论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的英译对于整篇论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在医学论文摘要英译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分歧。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和文本类型翻译论,通过自建医学期刊摘要语料库数据分析,发现国外本土医学论文摘要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具有普遍性。故选用第一人称代词是可行的,既有理论依据也符合国外科技论文格式要求,利于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摘要中第一人称指称由第一人称代词"I","We"来体现,指示指称则由指示代词"This"及冠词"The"短语来体现,两者在体现作者叙述当下研究方面无明显差异。论文英文摘要中恰当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有助于研究者轻松表达其观点,有效推销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中外120篇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建成语料库,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期刊论文摘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文摘要第一人称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表示客观;而本族语使用者多使用第一人称来表露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人称代词和语态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第一人称单数I、第一人称复数we以及第三人称单数it的使用情况及其话语功能做了详细分析。语料库研究方法集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于一体,具备例证的典型性和论证的有效性,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对一系列中国学者自指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上语言领域的英语母语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来指单个的自己(例如:"I propose that...")。而中国学者在单个自指时却极力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他们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第三人称名词短语如"作者"和无生命名词短语如"本文"来指称单个的自己。另一方面,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自指语用能力时并未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他们在步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逐渐远离英语的自指方式,越来越向中文中的自指规范靠拢。在博士学位其间,尽管他们对I的使用有所上升,但总体说来,他们的作者自指还是中式的,和英语方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全球抑郁症人数正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倾向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沉浸和自我聚焦均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和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使用频率的增多。检测社交媒体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可以预测抑郁症的发生,减少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也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抑郁个体言语理解过程中对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认知加工,尤其要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明确其他心理问题是否也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第一人称代词活用的现象在莎士比亚剧中十分常见,以《哈姆雷特》为例,从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莎剧中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活用现象进行阐释解读。莎剧中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分为两大类:确指和虚指。莎剧中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确指用于包含第一人称单复数和第二人称单复数在内的确定群体,第一人称单数和除第二人称外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人称在内的群体,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单复数在内的群体。莎剧中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虚指是第一人称复数we指代说话者I和第一人称复数活用为第二人称。至于"let’s"用法,"let’us和let’s是有差别的,前者通常不包含说话者在内,而后者包含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运用时也必须结合具体的情景语境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万涛  高鹏 《海外英语》2011,(12):1-3
政治演讲作为当今世界上众多演讲形式中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其中政客们在演讲中对人称代词的使用也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里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称代词分别有不同的指代,同时对人称代词的选择往往蕴含着不同的含义。I和we是奥巴马演讲中最常用到的第一人称代词,在不同类型的演讲中,奥巴马是如何策略性的选择使用这两个第一人称代词的,以及这样的选择所蕴含的深意是该文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8.
借助统计数据,对《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苏轼文章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解读,发现其文具有爱用专用于单数的第一人称代词"余""予"作主语的特点,即便要用可表示复数的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他也是有条件的,或是用不客气的"我"表达其傲视一切的独立人格,或是获得他的"自我"认同的同道中人,才会被他称之以"吾"。这透露了作者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一、英汉称谓语语言结构的相同点 (一)英汉语中,二者都可以用代词和名词来表示称谓 在英语的称谓语中,当使用第一人称的称谓语时用代词I、we、me、us(我、我们),比如:“But I…I haven’t finished my paper yet it will be due next Friday(但是我……我还没有写完我的论文呢,下个星期五就要交的).”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