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剑冬 《声屏世界》2005,(12):60-60
直播热线节目是现在许多地市广播电台经常采用的节目形式。虽然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考察江西省各地市广播电台的直播热线节目时.会发现节目设置的重复与雷同、节目内容的随意与平庸已引起听众的不满,一些电台的收听率也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直播节目的泛滥而难以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国内的广播电台进入到广播节目直播时代,如今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可以说没有广播的直播就没有广播的今天。因为直播有很多好处,比如新闻实效性更强,可以对事件进行现场报道,让听众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互动性强,主持人和听众可以实时进行对话交流,可以点播歌曲回答问题,可以发布供求信息,可以现场咨询、讨论话题等,听众可以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觉得自己就是节目的一部分,提高了听众对广播媒体的忠诚度,这些都是广播直播节目带来的好处,可以说节目直播让广播焕发了活力,提高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播节目的改革,主持人节目应运而生,并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听众,无论是广播、电视的主持人节目,都把过去那种生硬的、说教的、灌输式的节目风格作为节目改革的一个重点,随之而来是追求与听众“一对一”朋友式的平等交流。特别是新闻性直播节目的开办,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  相似文献   

4.
热线直播节目由于其独有的双向传播,共同交流的特点而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热线直播节目运作中不断出现的或大或小的有关导向上的问题,这使得包括广播界在内的一些人士提出热线直播节目能不能担负起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忧虑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有了实践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热线直播节目中的不利因素,不断取得驾驭热线直播节目的主动权,在满足听众需求中,来实现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地市级广播电台节目中,最热播的莫过于娱乐参与性节目。由于她采取直播形式,听众可以通过电话与主持人进行双向交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我播你听,形式单调的传统模式。这种融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节目,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很受广大听众的欢迎。每天直播节目热线电话铃声不断,听众参与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6.
《听众之声》节目是鄞州电台一档对农热线电话直播节目。每天早间7:30开始,长度半小时。听众在节目中发布转让和求购信息,或获取信息和某种帮助。热线在广播节目中开通,变间接传播为直接传播,听众从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听众与主持人的对话直接成为节目的内容。听众参与带有很大随意性和即兴性,节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主持人话筒前的表现与听众交流的现场发挥。  相似文献   

7.
张丽 《记者摇篮》2009,(5):81-81
随着听众参与类直播节目的开设,广播中又多了一个职业——亦即“导播”。现在的广播,听众参与的直播类节目占据着几乎半壁江山,而导播在此类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导播,这类节目便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8.
王火炬 《声屏世界》2000,(12):41-42
热线投诉节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热线投诉节目.主持人只在直播室记下听众的投诉内容,在节目之后进行采访、调查、取证,在日后的节目中反馈采访过程和调查结果:在节目后的调查过程中.虽然也会因看法不同,有主持人与正反双方的交锋,但因为它没有出现在直播的节目中.因此这种交锋不会影响节目的直播过程,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直播节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电视点歌、猜谜、热线投诉、咨询、讨论等等,听直播节目、打热线电话成了受众的热门参与节目。主持人直播节目以其特有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双向沟通能力使广播迅速走进了干家万户,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节目设置雷同,缺少“独家”风范;内容编排粗糙,少有精品奉献;话题设置不当,听众难以参与,主持人无力把握;信息量少,新闻意识淡化:缺少有思想、有力度、上档次的节目。有识之士于是发出了“直播还能热多久”的疑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然 《记者摇篮》2009,(7):115-115
在现代广播节目中,听众已经不满足于“你播我听”的传统模式,直播节目以其新颖、独特的节目形式深受群众喜爱。由于直播节目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主持人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节日主持人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新闻直播节目的张力,使节目在不确定性中增加可控性。那么,主持人如何应对直播节目中的突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贾恩方 《新闻前哨》2012,(8):100-102
从录播到直播,是广播节目的第一次提升和飞跃:从直播再到录播,则是广播节目的第二次革命。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沿海一些地方的广播电台逐步改录播为直播,"主持人"开始以自身特有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有别于"播音员",他们的声音更加平实,说话方式更加轻松自然,主持人的形象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成了听众生活中的一分子,和听众有着共通、互动的情感体验。与之相适应,广播节目的内容也有了明显不同。除新闻事件报道、信息传递、政策宣传之外,广播有了更多贴近民生,为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老百姓关心的水电气煤的价格、供应,家长里短的纠纷、感情纠葛以及音乐、戏曲、曲艺等内容也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广播中,丰富着大众的听觉感受。此后,各地的广播电台纷纷改录播为直播,节目内容日益丰富,节目形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经济台"开办广播直播节目以来,广播节目的生产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直播"逐渐替代了"录播"。 直播现已成为广播媒体"传情达意"的最常态。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探索,直播节目的互动样态、内容、形式等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就互动样态而言,从初期的听众来信、  相似文献   

13.
汪勇 《声屏世界》2007,(9):61-61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和巩固受众,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广播所特有的直播热线节目,在发挥媒介服务性上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广播直播热线节目毕竟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接受来自媒体的直接服务。为了弥补直播热线节目的这种不足,2007年3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率开通了两条24小时场外服务热线,随时接听听众有关健康方面的咨询,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广播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的户外直播节目已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播名主持人,现在要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在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需要,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娴熟的主持技巧来表达节目内容,在听众中塑造着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形象,让无数听众带着美好的想象走进广播。听众通过节目的热线交流等与主持人亲切交谈,因此有许多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成了没见面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5.
真正意义上的电台直播节目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无数新闻工作者和热心听众进行了探索,使直播节目从最初的“松散型”发展成现在节目栏目化的“稳定型”,出现了一个个好栏目,造就了一批批主持人。因此,节目“栏目化”使直播节目逐渐走向成熟,栏目“人格化”使主持人在逐渐成熟中尽显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迅速兴起。热线电话直播节目都是由主持人在现场主持播出,南主持人与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相互交流来完成。听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提供和反馈信息,他们不仅仅是接受者,而且成为节目内容的构成者,甚至成为节目的主角,因此参与者提供的信息和言论对节目的结构和内容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不管播出形式和参与方式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三农”政策利国利民,“三农”宣传必须做好。我们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农村专题节目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体会概括一句话就是要以爱农、近农、为农的精神,全身心做好对农节目。我们台现有两档农村专题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和《科技助农》热线咨询直播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历史最久,是我们台传统的品牌节目,在周边许多省份,甚至东北,西北地区都有听众。《科技助农》热线直播节目则是新世纪紧扣“三农”开办的一档新节目。从听众热情洋溢的来信和电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两个节目的喜欢程度。如江西彭泽县一位  相似文献   

18.
李晶  李波 《声屏世界》2013,(10):55-56
直播是广播吸引听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一些地方台错误地认为,直播就是“救世主”,只要是直播就能产生轰动效应,实现抢占市场份额、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的目的,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要上直播节目。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产生大的效应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大批听众弃广播而去。这里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重要原因之~在于他们走进了直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广播直播节目的开通,尤其是互动式话题类节目的设置,实现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零距离接触,使,“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沟通信息、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等方面受到听众的欢迎。越是听众欢迎的节目越是要下气力办好,越是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行使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互动式话题类节目的设置要积极慎重。所谓积极,是指此类节目的内容大多涉及社会热点问题,责任所系,要敢于面对,参与疏导。所谓慎重,是指把关要严、充分准备、精心策划,确保帮忙而不添乱。在这方面,东港电台是付出过学费的。那是“司机你好”直播节目开通不久,不少…  相似文献   

20.
广播利用电话开通热线直播,可以说是较早实践“互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掀起广播热以来,引起广播业界巨变的是广播节目直播,真正拉近主持人和听众距离的是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目前电台普遍存在的热线参与节目主要有音乐点播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热线漫谈、健康医疗等类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