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的猜想意识,让儿童敢于猜想、能够猜想.给儿童提供数学猜想的支点,教给儿童猜想、验证和总结的方法,帮助儿童打开猜想的思路.打造儿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猜想时空.  相似文献   

2.
数学猜想是数学发现的萌芽,可以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而数学解题是培养儿童数学猜想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类比猜想"、智用"归纳猜想"、善用"审美猜想"、妙用"假设猜想"、运用"直觉猜想"、活用"综合猜想"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小创客"!  相似文献   

3.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多元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儿童在"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流转互演.教学中,教师要累积儿童的数学知识表象,让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动态想象,引领儿童返回知识的诞生处、源头处.由此,让儿童思维在直观中"显影"、在运动中"定格"、在物化中"成像".  相似文献   

4.
"儿童猜想"是儿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发现或提出的科学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做出的推测性回答。它来源于直觉,是不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而直接得出结论的直觉思维,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随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猜想渐受重视,并成为科学探究的热点,但其间也存在着猜想的引发缺少有效情境、猜想的过程缺乏经验支撑及概  相似文献   

5.
猜想以旧的知识作为基础,根据题设和结论的特点.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新的结果,最后检验猜想.猜想常见的有通过类比猜想、归纳猜想、取"极限"猜想等.猜想是学习中学数学的一条捷径,在中学数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家波利亚曾言:"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现有理论和客观事实基础上的逻辑假设。常用的合情推理有归纳和类比,合理的猜想正是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关乎思维的学科,学生对知识有效地掌握并不是从教材或者教师处直接获取,而应该是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意识,在观察、体验、猜想、印证中自主发现获取,进而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探寻知识的内在规律,为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猜想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本文提出要顺应直觉,在兴趣中开启猜想;解除困惑,在尝试中达成猜想;方法多样,在表达中呈现猜想;严密排查,在举例中印证猜想,从而在猜想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水平.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问题情境、指导猜想的方法、提供猜想的"心理场",引领学生进行猜想;并借助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将猜想转化为假设.  相似文献   

9.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多处指出: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大胆猜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这意味着数学教育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1.创设问题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往往不是显现的,它隐含在具体、特殊的对象之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相近、相关知识的异同才能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猜想,引起知识的迁移,最终解决问题,数学猜想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直接判断能力.科学家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时机,创设猜想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一、引导猜想,激发学习兴趣猜想,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常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更利于学生积极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师本"转向"生本",倡导"让学",而且要走向"童本"。"童本"的课堂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和知识素养形成的规律,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童本"的课堂上,教师的文本解读、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等要关注儿童味道、儿童认知、儿童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在儿童的疑惑处、偏差处等进行导学。一切教学行为只有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甘志国先生在文献[1]中指出2015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的命题背景是一类"数学黑洞"问题,并且作为对2015年压轴题的推广,在文末提出了一个猜想.本文中我们指出这个猜想在一般情况下不成立,然后借助初等数论欧拉定理等知识给出该猜想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和严格证明.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为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展儿童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师应改变过去"一堂言"的灌输方式,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在张扬儿童个性中促进儿童自主思维与创造;教师应善于提供支架线索,以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多维发展;教师还应善于创设和利用情境,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迁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发展儿童思维之间的关系,应分析和考虑问题情境难度与儿童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应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6.
正"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数学猜想就是指依据某些已知事实、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判断,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猜想,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何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呢?其定位又如何呢?笔者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案例出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材整合",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获取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归纳、猜想能力谈些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合理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及科学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中的猜想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的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法。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习惯、解题的过程三个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黄芳 《江苏教育》2012,(Z3):55-58
【设计理念】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系统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本课《认识三角形》为该单元第一课时。课堂充分基于儿童立场展开教学,探究知识和启迪思维明暗两线相得益彰,特别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个教学重难点上有了一定突破。先由问号"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后变成句号"不是任意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