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脑死亡”立法存在着死亡判断标准具有隐蔽性、潜伏的社会成本过高、生命自主权的主张有违国情、对“脑死亡”立法后的社会预期不切实际等问题。2.我国社会公众目前普遍接受“脑死亡”标准的社会基础还不具备。3.死亡标准只能从“心死亡”或“脑死亡”中两者取其一,不宜并存共取,实施“脑死亡”标准只能从个别医疗条件好、民众观念较现代化的大都市率先试点。  相似文献   

2.
"脑死亡"的价值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死亡是由当代科学和医学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全新问题,也涉及到复杂的经济、社会、伦理和法律等问题。脑死亡的提出意味着对于生和死的判别由经验转向了科学;凸显了大脑和心脏在人的生命系统和自我认同中的不同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脑死亡标准不一定意味着对于心死亡标准的截然取代。而是将与其并存。脑死亡的实施提出了抢救生命的价值、代价和极限问题,将对生命终结标准的选择权和宣判权提出挑战,也将对人们通常的“孝”和“敬”等观念提出挑战。脑死亡的一个重要价值是有利于器官移植,而让生命以此种方式得以延续值得提倡。因此应当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和进步的心态来积极推进有关脑死亡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大陆尚未制定确认死亡的单行法,只有零散的规定,脑死亡标准未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死亡基本上沿用呼吸、心跳标准。随着医学的发展,判断死亡的标准通常以脑死亡为准,得到国内外医学界、法学界、伦理界的认可。由于脑死亡未立法,法规中有权确认死亡权限的主体较为笼统,又无相应的司法解释,由于死亡判断标准不清,造成错误或过早地确认死亡,擅自地剥夺公民的生命权以及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为了尊重一个未达到脑死亡者仍然享有生命的权利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脑死亡能够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以及社会的承认,应尽早建立规范脑死亡判断标准,制定确认死亡的立法。  相似文献   

4.
物权的效力以公示为前提,是其支配性和对世性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物权法》明确肯认的权利质权之一,应收账款质权也当然面临公示的问题。但由于应收账款本身的无形性和债权性特征,对其公示方法及模式的选择和考量存在极大的特殊性,显然应有别于其他物权型态。对其公示方法及模式选择作一探讨,以增进在法律上完善其公示规则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源自于法国的“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区分出两种类型:所有权类型和租赁权类型。由于租赁权型分时度假的权利特征与用益物权的支配性、用益性、独立性、占有性等法律特征相吻合,且具有权利主体身份多重性、双重期限性、登记公示性的自身法律特征,因此,该项权利应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学界对抵押权的物权性已有充分认识,但现行立法的规定却比较模糊,没有真正体现抵押权的物权性,这直接影响到抵押权各项法律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影响到抵押权担保功能的发挥。建立和完善抵押权公示制度、登记制度及善意取得制度是完善抵押权物权性立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法律传统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传统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流传下来且流变着的,有着固定内核的有关法律现象、法律制度等的经验积累、行为模式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观念等。它具有民族性与地区性、延续性与发展性、隐蔽性与改变的艰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物权公示原则(一)物权公示原则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这就是物权法公示原则的内涵。物权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公示语向人们传达着提示、请求、警告、劝阻等含义。公示语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面面。名词、动词、短语、祈使句等在英汉公示语中大量地使用。以英汉公示语的句法结构特征和语义属性为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词语性公示语和句式性公示语。经过对两类英汉公示语的句法结构及语义属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汉词语性公示语和句式性公示语的相似性和不同点,探讨英汉词语性公示语和句式性公示语的内在制约规律,为英汉公示语翻译的规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产抵押的公示方法与公示效力具有密切联系.我国法律关于公示方法与公示效力的规定存在很多缺陷.我国法律应当引入权利标识方法以补充登记方法的不足,建立统一的登记对抗主义,并赋予动产抵押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是否需用脑死亡取代传统死亡标准的问题,其实最终不是事实认定的科学问题,而是是否有收益或收益大小的价值问题。经分析,用脑死亡作标准的死亡判定方案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弊的一面。虽然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脑死亡的判定方案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但也不等于它就是我们应当选取的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其实是心死亡的死亡标准与脑死亡的死亡标准并用,以脑死亡判定标准作传统死亡标准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公益性和营利性关系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旅游是在原有的非营利性革命传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创新而形成的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与现代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其政治教育与文化宣传的功能,体现社会效益和公益性的性质,又要把握其是旅游产业重要一环的特性,重视营利性的要求,从而提高红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神”“妙”“能”“逸”自唐开始便作为中国绘画的品评标准,从这个体系内部来看,前三者的关系更为紧密,且有递进关系;“逸”则游离于法度之外,有自身的特殊性。关于“神”“妙”“能”,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对其进行理论溯源,索求各自特征,或者考察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从个体角度分别对“神”“妙”“能”进行讨论,而没有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若联系中国艺术的体道观点,就会发现三者对“道”的体悟是在逐步逼近的。以“道”为旨归,愈能见其高下。所以从横向看,“神”“妙”“能”是中国画三个不同的品评标准,有着各自的内涵;从纵向看,“能”“妙”“神”的一步步推进体现着中国画对体道的逐级向往。  相似文献   

14.
杜威认为命题没有真值,它只是获得判断的工具,只能从命题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命题;罗素认为命题有内在的真值,并以此标准来考察杜威的命题理论。两人的分歧集中于对信念的诠释。杜威的命题取向应当引起关于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分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以成败论英雄、重结果轻过程、重收获轻代价、成本意识弱,是国人“标准”文化之特点。现有的真理标准观,是导致行政成本高、执政成本高的认识根源;建设“生态文明”之国,必须创新现有真理标准观。现实的教训和成本问题的普遍性,决定理应把成本问题纳入真理标准研究范围。真理标准成本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风险思维、从未来思考现在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In our increasingly instrumentalist culture, debates over the privatization of schooling may be beside the point. Whether we hatch some new plan for chartering or funding schools, or reta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government‐run schools, the ongoing instrumentalization of education threatens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public education. Indeed, in the culture of performativity, not only the public school but public life itself is hollowed out and debased. Qualities are recast as quantities, judgments replaced by rubr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urned into exchange values. Schools should be central to public life: key locations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values, the cultivation of judg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onditions for positive freedom. In this article Chris Higgins, drawing on Hannah Arendt and Alasdair MacIntyre, goes beyond typical treatments of the schools as equalizer of individual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publicity: the school as an object of communal concern, schooling as preparation for public life, and the classroom as public space.  相似文献   

17.
杜威认为命题没有真值,它只是获得判断的工具,只能从命题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命题;罗素认为命题有内在的真值,并以此标准来考察杜威的命题理论。两人的分歧集中于对信念的诠释。杜威的命题取向应当引起关于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分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Setting performance standards is a judgmental process involving human opinions and values as well as technical and empirical considerations. Although all cut score decisions are by nature somewhat arbitrary, they should not be capricious. Judges selected for standard‐setting panels should have the proper qualifications to make the judgments asked of them; however, even qualified judges vary in expertise and in some cases, such as highly specialized areas or when members of the public are involved, it may be difficult to ensure that each member of a standard‐setting panel has the requisite expertise to make qualified judgments. Given the subjective nature of these types of judgments, and that a large part of the validity argument for an exam lies in the robustness of its passing standard,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judge proficiency on the judgments is warrante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use of the many‐facet Rasch model as a method for adjusting modified Angoff standard‐setting ratings based on judges’ proficiency levels. The results suggest differences in the severity and quality of standard‐setting judgments across levels of judge proficiency, such that judges who answered easy items incorrectly tended to perceive them as easier, but those who answered correctly tended to provide ratings within normal stochastic limits.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迅猛,呈现出市场前景广阔、集群现象明显、运营模式多元的现状和特点。从公共监管视角,对其监管面临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备的制度困境和多头审批存在监管漏洞的主体困境;从私人监管视角,其资本逐利性遮蔽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平台机构主体权利义务超越了传统范畴。对此,结合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的特殊性,可采用公共监管与私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以公共性原则和包容审慎原则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监管作用,明确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机构的私人监管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