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用爱去浇灌心灵之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活动的各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搞好班级工作。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全部的爱去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同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2.
班级也称班集体,是学校的基层单位。师生关系是班级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班集体管理实践,探讨通过建立班主任和学生间的新型关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关系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我认为应主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一、教师与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关键,也是决定素质教育成败的条件之一。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分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实践证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做到尊…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指导教育教学集体发展,增强整个学校集体、班级集体团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师生情感的亲密无间,认识的整合一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培养班级社会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民主作风是核心,教师善于与学生交往是关键,教师集体整合一致的教育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周忠德 《文教资料》2011,(26):64-66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学生,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师生观念的认同和内化,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增进彼此的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师生相处愉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温馨、快乐,教师感到幸福,因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必须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的各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建立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搞好教育工作。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全部爱的思想情感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同时,教师应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感情,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处理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班级工作不仅和家长密切联系着,也和班级的任课教师密切联系着。班…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多是成人,学习者学习的多元化和主动性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他们期望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对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学校应遵循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从树立关心关系的师生观,营造关心型的校园文化氛围,畅通师生之间对话的渠道,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开设面授课等方面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活动总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在教育活动展开的同时,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也以一定的形式展开,现实的师生关系与现实的教育活动相伴相随、相生相成。师生关系不仅是一定教育活动赖以展开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活动本身的创造,是教育活动的直接产物。师生关系的品质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品质,教育活动的品质也直接在师生关系中得到体现。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表征的是不同的人格特征,蕴含的是不同的教育观念,覆载的是不同的社会意义,实现的条件也各不相同。 一、主-客体教导模式 主-客体教导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亲其师,倍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以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和谐班级以班级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生、教师是构建和谐班级的第一要素,按规管班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保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班级的重要内容,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和谐班级以班级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生、教师是构建和谐班级的第一要素,按规管班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保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班级的重要内容,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赵志成 《考试周刊》2015,(22):186-187
班主任除了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读,而对于科任教师与学生间出现的不和谐师生关系,则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根据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案例,介绍如何在班级科任教师和学生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班级社会心理学研究回顾关于班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班级组成、班级人际关系、班级规范、班级凝聚力、班级结构、班级目标、班级领导和班级社会气氛等八方面 ,其中研究较多的是班级人际关系、班级社会气氛、班级规范和班级凝聚力。(一 )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其中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1 .师生关系。最早的师生关系研究是利皮特和怀特的关于教师领导作风的分类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教师的领导作风可分为三种类型 :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并论述了各自的特征。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作了验证性研…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呼唤 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经营,但主导方面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班级管理主要是处理师生关系,缓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紧张的气氛,使得学生与教师协同教学,更快地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从委婉交流、公开交流、优点宣传和巩固成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能够有效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 ,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级面貌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一个班级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 :“师道尊严” ,所谓“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的思想权威 ,而且是绝对的道德完人。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 ,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统治者的神化之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 ,教…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对学生进行影响。在班级中,师生关系范围相对更窄一些,是指在班级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班级环境下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其好坏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教师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核心和最活跃的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极为重要的变量。我曾对本校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他们成功的经验中总有“师生关系平等、教育氛围和谐”这一因素。我也对几例师生关系不协调的个案作过研究和分析.原因有90%源于教师(特殊情况外)。那么,教师应如何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不可忽视的教育要素之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也能使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有利于减轻双方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