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典故是人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和时代的气息,让人容易接受和掌握。我国古代诗词的写作,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引用一些典故,能以较少的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然而,由于有些诗词用典奇僻,在用法上也有意做各种尝试,这就给读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了解典故运用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典故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经常用典,鲜明生动的形象性,精深不露的含蓄性,字数严格的规定性,决定了诗词用典的频繁性。从用典的方式上看,引用典故有明引和暗引;从用典的性质上看,引用典故分用事和用辞。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事也可以引入诗词中成为新的“典故”。  相似文献   

3.
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运用引用手法,呈现出典雅美与通俗美相结合的特色。其引用审美的特点为:(一)暗引诗词、成语表示武术名称,幽雅形象。(二)引用诗词,伴以浅显的阐释,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三)化用的特色:张冠李戴,化文言为白话。(四)运用潜行于心的引用:潜引。(五)对话中引用诗词,取其隐藏义,含蓄、诙谐。(六)故意错用原典,显示滑稽意味,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4.
黎开贯 《中学文科》2005,(10):49-50
诗词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许多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三点方法:一是深挖教材,提出质疑。二是加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如运用历史典故,巧用诗词、民歌,引用歌词,激发情感,穿插讲述历史小故事,运用多媒体教学。三是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优秀载体,无论其形式还是内涵,都历经推敲而魅力独存。正因为如此,新课标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各地中考大多已将古典诗词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所考题型由选择判断为主转向以填空和简答为主。选材浅近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典故,以名家名篇古诗词曲为主,所设题项体现了由词句理解到意境品味,由表达内容到表达技巧逐层推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用典是古典诗词达意抒情最经济而巧妙的方法。用典,贵在精切、自然,运化无迹,以"精妙隐密"为人所赏。正因为如此,就给学生读懂诗情、鉴赏古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鉴赏成为诗歌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教会学生鉴赏用典手法,读懂诗人表达的情感呢?一是丰富积累,知人论世。诗人运用典故是为了隐密、经济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思。典故,即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那么了解相关典故涉及的人与事,就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典是一种较常用的表现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开头便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也就是说,用典的目的在于以古证今,加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另一方面,有些用典较为生僻,晦涩难懂,给我们的阅读、鉴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正确理解其本意,并在理解其原意的基础上理解用典所表达出的新义,弄清楚用典在诗词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9.
李明珍 《考试周刊》2008,(47):217-218
诗词中引用成语典故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在修辞学书中,把它列入"引用"修辞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典"或"用事"。南朝梁人刘勰在其所著的《文心雕龙》中,给"用典"下的定义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借助过去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有"以古证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要使文章有丰富的内容,较深刻的思想和绚丽多姿的文采,在写作中不能不用点典故。什么是典故?含义有二:一是指过去的典章制度和历史掌故,二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本文试就第二种含义,谈谈典故在写作中的运用古今中外的写作者,在吟诗作文中引用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5)
用典是文学创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是古诗词用典更为突出。我国古代文人为了使所写的诗词简洁含蓄和富有表现力,常常化用前人的语句,巧妙地运用典故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据笔者统计,现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就有半数以上。其中有  相似文献   

12.
“典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极为普遍,古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常不直言其事而用和这一事有关或相似的某一典故来影射,含蓄委婉而意义深远。另一方面,典故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故事性强,寥寥几字就能丰富诗词的形象,深化诗词的主题,增强人们的联想力,故引经据典的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点化艺术随处可见,熔铸改造,为我所用,机动灵活。缩写,扩写,改写,或引用成句与短语,巧借意境与手法,活用成语典故等应有尽有。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用点化艺术使自己的诗词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产生出十分巧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典例析     
用典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古代汉语中尤为常见。古人写诗作文,常常引用前代典籍中的人物、故事,或撷取前人诗文中的词句,化为己用,这些被引用的对象,就叫做典故。典故使用很恰当,能大大加强语言的表达力,使一篇文章大放华来。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作品时,不可忽视典故的含义和用法。典故的使用方式很多,最常见的用法,是正用,即直接引用,也就是把古书中记载的事,直接明了地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初中语文第三册选的《冯婉贞》一文,冯婉贞对  相似文献   

15.
作品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用少数的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意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常见的。教材中运用典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正用,即选用的典故含义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感情完全一致。关汉卿的《窦娥冤》运用了三个典故,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  相似文献   

16.
由邵茂?、邵名尉 ??进三位担任主编,著名学者王子野题签的《中国历代诗词典故辞典》行将问世.这部辞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丰富,适用性强.首先是收目丰富,搜罗广泛.全书共收辞目六千余条,从先秦到近代,系统地介绍了典故在诗、词、赋、民歌、俗语、无题断句和对联中的运用情况,体现了辞书集大成的优点.手边有了这部书,关于诗词中的典故查阅起来就方便了.其次,此书无论是解释典故的原义、比喻义、引申义还是介绍典故的内容,务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即使是具备初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也能看懂.这就大大地加强了它的适用性. 二、体例严谨,科学性强.这部辞书所收辞条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复习因其文本数量大、内容庞杂等,一直是中考复习的难点之一,诗词中的典故更是学生复习的绊脚石。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比异的方法将典故作为群诗整合的联结点,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起诗词用典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焦绘宏 《学周刊C版》2019,(22):181-182
中国古典诗词自古便有使用典故的传统。译者在英译典故时首先应该充分理解典故的内涵和特性,然后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最大限度地保持典故的古雅神韵,保持中国古典诗词的原汁原味,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对此,围绕古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仅仅是将诗词简单引用,如果只是对诗词简单解说,文章就表现不出作者丰厚的底蕴与充沛的情感。写李白,突出一个“狂”字,展开时或引用诗人名句,或引用玄宗亲迎、力士脱鞋、贵妃研墨等典故,使诗人愤世嫉俗、豪放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我们学习这些诗词,熟读成诵,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当地模仿运用,就能够充实作文的内涵,使文章文采斐然。参看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不少佳作都是成功的点化运用古典诗词,从而为自己的作文抹上了光彩的一笔。那么如何巧妙的点化、运用古典诗词呢?一、排比直引式所谓排比直引式,就是指围绕文章中心,运用发散思维,采撷古典诗词入文,运用排比句式直接引用古诗词论证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下面是学生用排比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