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所以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阅读小说,要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再创造能力,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本单元,要利用整体感知、分析评价、推论等方法,理解并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小说阅读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从而挖掘主题,进而分析人物、评价人物;难点是如何做到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作者的笔和我们自己的思考,得到人生的感悟。根据小说阅读的重点及难点,现在仅以第四单元中的鲁迅的作品《故乡》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两篇小  相似文献   

2.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教学本单元,应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熟悉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小说的整体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应引导他们从小说的写作获得启发,找到借鉴,培养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提炼、反映生活的能力,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写好记叙文的能力。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小说单元;在此之前,在第三册有两个小说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有《小说的人物和环境》、《比较阅读》和《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在第四册有一个小说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体会小珊迪的不幸遭遇,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好品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3.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设计特色在复述、体验、理解、运用“蜘蛛织网”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板块一:倾听与复述教师讲述“蜘蛛织网”的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记。然后组织学生复述这个简短的故事,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进行点拨、鼓励:一次不熟练,再来第二次;两次不熟练,还有第三次……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体会?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拨:蜘蛛…  相似文献   

5.
有感情朗读课文,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方法,理解和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得到人生的感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结合生活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能力。尝试写小说、小说评论和读后感,提高小说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体会小说情节的各种安排方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语言运用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感情素质。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小说单元。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体会阮恒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及他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难点:从“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表达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从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疑点: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0.
少年时代.是人生难忘的诗章,这首诗是一颗怪味豆.让我们在酸甜苦辣中感受阳光的灿烂、体味生活的雨雪风霜.然后在心灵深处铭刻下岁月的诗行,……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些少年,有的忍辱负重.被生活的艰辛压得麻木而迟钝;有的在放鸭的孤独之旅中成熟成长:有的被现代教育不公平地对待.却努力挣扎.终于释放出自己生命的精彩;还有的亲身体会了最亲的人的薄情寡义,发出了无奈的呐喊……学习本单元,要求:1.明确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在中的体现:2.理解作意图,对章的内容有独特的见解;3.揣摩小说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创造性地阅读。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有效性是复习课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政治生活》复习课中也应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住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让《政治生活》复习课成为学生的"地盘",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一、精读熟思,动手"织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引导学生钻进课本熟读精思,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织网",可以是章节顺序式知识网络,或中心辐射式网络,或主线知识网络,或主体式知识网络等。《政治生活》引导学生"织网"时,要突出每一单元的中心语。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树立单元统整意识。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为指引,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单元整合,将语文要素细化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里。  相似文献   

14.
陈智勇 《成才之路》2012,(30):26-27
正中学语文教学,阅读是重要内容。《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并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难度",当然也包括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众所周知,教学的含义从教师的角度讲,是要"教会学生自学",体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事实上,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都在进行自主阅读。单就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的构成而言,其中基本篇目就有课内和课外两种,可见在编排教材的体系中就很重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单元知识和测练、语言交际等,更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  相似文献   

15.
徐兆成 《教书育人》2013,(11):24-24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应用初步的方法和经验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6.
[阅读要求] 本单元继续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并欣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小说。单元阅读要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具体来说,读《药》,要领悟双重主题,把握双线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读《项链》,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读《陈奂生上城》,要把握人物性格的两重性,领悟辩证的主题,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读《守财奴》,要把握主题,欣赏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17.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能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有关段落。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等方面的练习。同时,紧紧抓住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在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特点,教育学生学习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在本单元教学我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阅读期待,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慢慢走近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形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延伸,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形象的立体和丰满。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本篇教材和学生的年段特点而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对文中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对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  相似文献   

19.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并加以积累。2.整体感知,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丰富词汇,积淀语感。〔说明〕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生字、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等.这一切都需要以品读为核心,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真正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