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自我反思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教师的一种素质。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途径、方法是很多的,只有抓住重点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彩”和“砸锅”两种课就是教师自  相似文献   

2.
董宗仁 《云南教育》2005,(26):48-48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自我反思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教师的一种素质。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途径、方法是很多的,只有抓住重点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彩”和“砸锅”两种课就是教师自我反思应抓住的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教后反思”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 评价、自我质疑、自我完善来提高自己的 教学素养。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把它当 做一项教学业务常规来对待,坚持对每 一课都要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 “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 “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 课”的回顾、思考和修正。它是一个以新 课标为准绳来确认和分析教学活动中的 成败得失,并制订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因 此能促进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和 实施。 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课堂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之———教后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施教者通过对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中感悟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反思是施教者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过程的对话,是二者互相沟通的桥梁,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反思不是目的,而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再认识,通过反思,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强调并重视教师课前和上课两…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课前的教学设计需要反思,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反思。课后的教学效果需要反思,事实上,准备最充分的公开课更应该反思。  相似文献   

6.
徐志能 《甘肃教育》2008,(12):15-15
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众多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改先行者的成长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学反思有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教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后反思则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以此再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讲评是教学的几个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任何一个环节 ,反思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它不是一般的思考 ,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 ,是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古人云 :“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自强也。”就是这个道理。教学反思反思些什么呢 ?那就是 :思得、思失、思效、思改。一、思得。这是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思考。一节课结束后 ,学生学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否掌握了 ?教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课…  相似文献   

8.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但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再预设”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为其他教师作借鉴,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当然,教学反思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行为等,但找准反思的“着力点”,则更有助于反思的深入。本文以《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谈谈教学反思应找准的几个“着力点”。一、反思成功之举——“预设”是怎样“…  相似文献   

9.
教学后记是教师“教后思教”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对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法、积累教学资料、进行教学研究极有好处。“教后思教”,实质上是在回顾、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一门教学技能。下面谈谈我对书写教学后记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一直以来,幼儿园都将立足于教育现场、教育案例进行的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让教师学会反思,习惯反思也是幼儿园教研人员力促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回顾幼儿园教研人员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指导过程,笔者发现:教研人员对如何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较为欠缺,不是仅仅充当了一个议课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教学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对该节课的教学情况的记录以及教学效果作出的评价性小结。它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依据,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记好“教学后记”。  相似文献   

12.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一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一例外要经历备课、研课、试讲、教后反思、再试讲、再反思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且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就是“试讲”与试讲后写“教后感”。  相似文献   

14.
课例分析模式是校本教研的四种模式之一。主要包括一个课例、二次反思和三轮研讨等环节。其设计的“原型”是“微格教学”,但又有别于“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注重对教师单个教学技能的反复训练,强调经验传递和实践指导,而“课例分析”则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并分析、跟踪、界定,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对研究的反思,通过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的实践过程,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素养。“课例分析教研”是以某个实际课堂教学为行动中心的教师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它以“课例…  相似文献   

15.
翁丽 《教师》2012,(30):89-89
我国古代就有“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来阐述反思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来提高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不难看出,教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后反思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不但是高效教学的巨大推力,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反思,寻求高效,为“高效课堂”送来“及时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不但是高效教学的巨大推力,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反思,寻求高效,为“高效课堂”送来“及时雨”。  相似文献   

18.
“洗课”是一个教学比喻,洗课强调教学反思的前置。洗课实际上是教师利用自身直接或间接的教学经验,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构思的过程。洗课需要关注过程的科学性,需要关注结果的有效性;洗课需要防止如数学思想、数学能力以及生活中数学视角等有益元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提出“反思教学”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并从“反思教学”的三个阶段,结合高一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反思教学”的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同课同构"是一种高效的课堂研讨活动方式,由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资源在集体讨论后演变为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引发智慧与思维的碰撞,并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堂公开课,探讨如何进行同课同构下的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译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