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2.
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为中国艺术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自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人格教育是李叔同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以"器识"作为文艺准则,并将其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可塑的标准。李叔同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主要运用"不言之教"的感化方式来实现,其"不言之教"的感化力量既来自于他本人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又来自于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真诚教导。  相似文献   

3.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肃而有兴趣。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教育偏重知识,20世纪的教育偏重技能,而当今世界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21世纪的教育是人格教育。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任务。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多方面配合、共同努力,其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刻意义。虽然人们对教师人格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教育是人格教育,而人格只能靠人格来培养。本文论述了和谐教师人格的涵义,并提出和谐教师人格在今天的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体现为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有利于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相似文献   

6.
和朱自清同时代的教育家夏丏尊说:"理想的教师应当把真心装到口舌中去。"这个真心,可以理解为"有好学问及好人格"。朱自清就是学问人格兼修的一代教育家。在他关于"人格教育"的一些文论中,我们后世教育者仍能吸收到不少精华,例如注重教师自身人格的影响、热爱尊重学生等。  相似文献   

7.
陈雪茜 《现代语文》2006,(10):14-15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育人这个大目标服务的,19世纪德国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二是相互渗透,无法割裂开来的。早在1999年程红兵老师就提出了语人格教育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语人格教育是语教师在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知识传授、语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在语教学实践中,笔有意识地把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到语教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以外,教师还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任务,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使数学教育与人格教育达到和谐统一,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的实践让我愈发感觉到,人格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无处不在,积极而又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同样存在于数学教育中。在数学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教  相似文献   

9.
吴欣欣 《教师》2012,(6):113-113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上帝播在人们心田的一颗良种。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全面发展”自然包含着小学生的健康心理这层含义。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先生曾说:“教音乐不是我的教育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小学音乐教师就要从小培养学生亲自感受音乐、鉴赏音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既是大学教授,也担任过中学校长、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林砺儒先生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分管基础教育工作。林砺儒先生对教育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既是全人格教育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全人格教育理论成功的实践者。1922年,林砺儒先生在就任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古人亦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烁着理性思索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材料。可以说语文课堂是人文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审美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巧寓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不少教育先驱早就关注人格教育问题,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教育”论。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显然,真正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它还应当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教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格、丰富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得深刻:“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左右写作水平的人格因素主要是自信、进取心、兴…  相似文献   

13.
在四十几年前,我做中小学生的时候,图画、音乐两科在学校里最被忽视。那时学校里最看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算术,而最看轻的是图画、音乐。因为在不久以前的科举时代的私塾里,画图儿和唱曲子被先生知道了要打手心的。因此,图画、音乐两科,在课程表里被认为一种点缀,好比中药方里的甘草、红枣;而图画、音乐教师在教职员中也地位最低。好比从前京戏里的跑龙套的。因此学生上英、国、算时很用心,而上图画、音乐课时很随便,把它当作游戏。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一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老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生命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追求、行为准则等要素的总和。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重智能教育而轻人格培养,刘海洋、马加爵事件充分暴露了人格教育的缺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人格教育观在当今社会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师通过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利用课堂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明确提出,“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条主线,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情操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善恶,懂得爱憎分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7.
米志华 《教学随笔》2015,(2):190-191
欲做学问,必先做人。完善的人格,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我主要从主体教育、情感教育、和谐教育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不能忽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王雄雄 《成才之路》2010,(15):68-69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教而忽视学生的育。为了应对考试,获得好的分数,学生辛苦,为考而学,教师艰难,为考而教。因而培养出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而人格缺陷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人格教育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校人格教育的启示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公立学校重视人格教育,提出要“恢复”20世纪初的道德规范教育。2002年,联邦预算中用于人格教育的投入增至2500万美元,比以往增加了三倍。人格的宏观教育内容由以往的阅读、写作、算术,现在加上(恢复)人格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责任、尊重、诚实、温和、公正、关怀等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学论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教学不应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注重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