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10名受试者安排腓肠肌静力疲劳性收缩,测定表面肌电MPF、CF、MCV和IEMG颇率轴分布。论证了肌纤维传导速度的下降是功率谱左移最主要的原因。IEMG的变化提示了募集与放电同步化对功率谱的影响程度与个体肌纤维百分组成有关。提出了能反映肌纤维比例和判断肌肉疲劳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谢辉 《精武》2012,(14):10-10,12
表面肌电是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的电位变化,其在运动员肌肉训训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肯定。研究运用文献综述的方珐分析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的热点,分析认为我国研究主要集中于现象研究(各种机头训练的肌电特征)和运用研究(运用肌电促进肌肉训练)两个方面,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关注例如疲劳肌电图产生的确切机制;表面肌电图在动力性运动训练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疲劳时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均有下降。本文观察了30名受试者在70%等长收缩时MCV和MPF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工作开始时股外肌MCV数值为5.11±0.59米/秒,MCV数值的差异可能在于不同受试者肌纤维类型的不同比例;MCV在等长收缩过程中逐渐下降,在疲劳时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可认为MCV下降是肌肉疲劳的反映;疲劳时MCV下降与MPF下降有较密切的关系,提示MCV下降对MPF下降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纵观有关肌肉疲劳的文献,多数疲劳是由“外周性”因素引致的(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或肌纤维电化学活动),而不是“中枢性”因素(动机,中枢冲动缺陷)。肌纤维内部的代谢变化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ATP含量减少,乳酸和H~+浓度增高限制了肌肉力量。然而,由于病变或中毒而致使肌磷酸化酶缺乏的肌组织,尽管无法产生乳酸,但其疲劳的速度远快于正常肌组织。  相似文献   

6.
肌膜Na+,K+-ATP酶与骨胳肌运动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庆山  盛蕾 《体育与科学》2004,25(2):63-65,68
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Na^ 、K^ 平衡能力与骨骼肌疲劳的关系,认为肌膜上的Na^ -K^ -ATP酶是维持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蛋白质,Na 、一些激素、递质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对Na^ ,K^ -ATP酶活性进行调节。周期性训练刺激可以增加肌纤维细胞膜上酶的数量和活性,产生良性适应。研究表明疲劳时Na^ ,K^ -ATP活性下降,Na^ 、K^ 调节能力不足,胞内K^ 持续丢失,胞外Na^ 内流,静息电位绝对值随运动时间延长明显下降,肌肉做功能力下降。有资料表明,运动中自由基产生增加,以多种方式攻击Na^ ,K^ -ATP酶和脂质双分子层,是疲劳时酶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运动性疲劳乳酸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的教科书中依然把乳酸作为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但许多科学家认为用乳酸中毒来解释代谢性酸中毒是没 有研究基础支持的。有实验表明,乳酸的产生并没有完全使肌肉收缩力量下降,酸性化缓和了因细胞外[K+]升高而导致的骨骼肌疲劳。乳酸可以 通过改变氯离子通道活性从而促进动作电位的产生,使骨骼肌在开始疲劳时仍可以保护兴奋的传播。乳酸通过膜屏障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穿梭是 靠单羧酸转运蛋白推动的,它协同转运乳酸和氢离子。其中慢肌纤维中MCT1 含量最高,有利于摄取乳酸使进入细胞,而快肌中MCT4 含量较高, 有利于把乳酸送出。  相似文献   

8.
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按原来的强度运动了,这时,可以说身体疲劳了。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一般疲劳可以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两类,具体分可有以下四类: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一般从局部肌肉疲劳开始,疲劳部位与其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中的快肌纤维更容易疲劳。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低而糖酵解能力较强,主要靠无氧糖酵解产生能量供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大量乳酸堆积。因此,一般认为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发生的局部肌肉疲劳主要由于乳酸堆积引起的PH值下降,是长时间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优秀运动员股外侧肌肌纤维传导速度与肌纤维类型的关系。这些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中短跑运动员(男子,12名)快肌纤维平均为69.2%而长跑运动员(男子,7名)则为39.7%。在肌肉做瞬时和持续性等长收缩时,直接测定肌纤维传导速渡。当力量从最大随意收缩2%增大到100%时,短跑运动员肌纤维的传导速度从4.40m/sec增高到4.84m/sec;长跑运动员从3.91m/sec,增高到4.31m/sec。传导速度与快肌纤维百分比的相关系数在各收缩状态下(20%,50%,75%和100%最大随意收缩,分别为0.59,  相似文献   

10.
对于肌疲劳的机制研究较多,诱发肌疲劳的因素也极为复杂。本研究结果认为,肌疲劳的真正机制并不是从大脑中发出的Central drive的减少或肌肉内能量供应系统机能的下降,而是肌兴奋与肌收缩联络不畅引起的。Vollestad和Biyland-Ritchio各做了极为有趣的研究,实验方法是以30%最大随意肌力做6秒钟的等长收缩,休息4秒钟后以这个程度重复做到不能坚持30%最大肌力为止。实验结果,肌肉收缩过程中最大随意肌力下降,但其下  相似文献   

11.
肌肉强度工作,会导致肌肉最大力量瞬息间减小,在运动单位水平上显示该变化与它的等长收缩力时间(f—t)曲线的变化有关。所以疲劳时力的产生速度与放松速度都降低了。人体在疲劳前的条件下,等长收缩力产生的曲线是受肌肉结构影响的。例如,受肌纤维分布的影响。这可能与肌质释放和摄取钙离子有关。另一方面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运动单位或者相应的肌肉,它们的耐疲劳网力不同,富有FT纤维的肌肉在反复动力性收缩时最大力最下降比较快。为进一步调查肌肉组织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或疲劳特征,将特意研究集中在综合考虑神经肌肉的机能变化上,并着重研究具有不同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受试者,在间歇等长收缩疲劳工作时测定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肌电与肌力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收缩与肌肉的动作电位有十分密切的偶联关系,记录肌收缩时相应的动作电位变化就是肌电图;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而言,肌电图在体育运动中应用比较广泛,用肌电图研究肌肉活动的不同状态、肌  相似文献   

13.
肌电刺激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3,24(3):54-54
肌电刺激(EMS)通过利用代谢作用的特点而征募了快肌纤维。在100-120Hz且是3-5s短时冲动和较长的恢复期下,就会发生高频刺激。高频率确保了快肌纤维的募集。由于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更多的快肌纤维得到发展,要么受到刺激的肌肉群中的慢肌纤维转变为快肌纤维。 在耐力性项目中,慢肌纤维更为理想,可以使用18~19Hz的低频刺激。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到8秒)和缩短恢复期,慢肌纤维的糖原氧化通道得到加强。  ·肌电刺激(EMS)可以在不造成身体和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增加频率和训练的强度。  ·不会对关节和韧带造成压力,降低了受伤的风险。这…  相似文献   

14.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时力矩、功随着速度增加逐渐下降,而功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伸肌和屈肌均被最大程度地动员,且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均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力矩一功率关系以及功率-iEMG关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快速运动时,功率与力矩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iEMG呈高度相关(P<0.01).等速测试与肌电结合可作为监测与评价运动员膝关节神经肌肉交互活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腰背肌劳损原因 腰背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肌纤维炎、肌肉风湿症、腰肌微细损伤。田径运动员腰背肌劳损原因甚 多,如疲劳积累,微细损伤,肌张力增高,维生素E缺乏,脊柱结构与力学发生矛盾等,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腰部扭伤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伤未痊愈又参加运动;或大运动量训练后,疲劳未消除,肌肉机能未恢复,又参加腰部负荷很大的训练;或腰肌力量薄弱,过多进行大强度的腰部活动等都可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16.
吴震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12,(1):47-53,73
在客观评价肌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右侧股四头肌伸膝运动的动态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提取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股四头肌伸膝运动sEMG原始图像显示:静息状态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小,频率缓慢;运动性疲劳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增大,频率加快;治疗后,浮刺组与直刺组的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减小,频率减慢;而对照组未有明显变化。发生运动性疲劳时,iEMG值升高,MF值降低。浮刺治疗后,浮刺组股四头肌伸膝运动iEMG值较疲劳时降低,MF值较疲劳时上升。研究表明,sEMG可以作为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效果的评价手段;针刺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在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恢复效果上浮刺优于直刺,可能与改善肌肉电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股后肌群是指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总称。损伤多见于跑、跳及跨栏运动员,当进行踏跳, 摆腿,后蹬技术动作练习及伸展练习时容易损伤。股后肌群损伤有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天气寒冷、肌肉力量不足及柔韧性差等原因。损伤机制有主动用力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受伤急性期均有肿胀、压痛、屈膝抗阻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损伤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仅有少数肌纤维损伤, 而其周围的筋膜完好无损,在抗阻力下测试有局部疼痛,在开始24 小时内可能有轻度肿胀与皮下溢血。一般治疗1周后即可进行训练,二级有较多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有撕裂,运动员可感到“啪”一下拉断的感觉。三级则肌纤维完全断裂,这种损伤需要手术治疗。田径运动员股后肌群的二级损伤较为常见,由于不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康复,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熟悉股后肌群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伤后保持身体机能、早日恢复训练、防止再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诱发胫骨前肌疲劳过程中诱发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关节背屈运动过程中的胫骨前肌疲劳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EMG)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V组和E组的sEMG的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Mmax在肌力下降之前,就出现了明显低下的现象;(3)V组和E组的H/Mmax在肌肉疲劳发生后均出现了低下现象。结论:肌纤维活动电位的异常、神经肌肉接头部传导不全、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骨骼肌是引起人体运动的动力系统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我们通常所说的肌肉指的是骨骼肌。肌肉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肌细胞即肌纤维,为一长圆柱形细胞。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由肌束膜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由肌外膜包绕。肌肉和神经是人体内紧密相连的两种基本组织,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兴奋性和传导性。此外,肌肉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理化和生理特性,如伸展性、弹性、粘滞性,以及兴奋性和收缩性。肌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时间、高度上的争夺越趋激烈,因此要求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已成为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爆发性力量(简称爆发力)。它虽属于力量素质的范畴,但它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肌肉的最大功率。影响单块肌肉力量的因素主要有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大小和神经调节的改善。肌肉横断面增大主要由于肌纤维增粗造成的,包括肌球蛋白质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肌结缔组织增厚,磷酸肌酸和肌糖元增加等,并往往伴随肌脂肪减少。它是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