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中动结构有其独特的语义句法特征。"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基本概括了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句法特征,但并不完善。从生成语法、认知语法、语料库和二语习得四个方面梳理英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有三种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中动语态,对应的就有主动结构、被动结构和中动结构。英语中动结构具有主动的形式、被动的意义,动词看似不及物,实则及物,它独特的句法构造引发了众多研究。英语中动结构具有原型及家族相似性特征,因此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的中动结构主语和动词可换位还原成逻辑上的动宾结构,非典型中动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形式上有变体,主语不一定是逻辑上的受事论元。习得中动结构关键在于掌握中动结构构成的语义语用限制和语义因素,学习者只有整合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及其界面特征,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习得变化发展中的中动结构。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动结构是一种独立的句型,其形式上为主动,意义上为被动。它独特的句法构造引发了众多研究。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理论为框架,分析了中动结构的构式义及勾画其构式图,同时,对英语中动结构的题元角色进行语义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动构式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其语义、句法特征和论元角色及构句限制等方面,很少涉及中动构式的生成及其认知发生机制。本研究重新审视了英汉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了中动句句法语义的冲突及融合,发现存在于人类概念结构中的状态意义和属性特征因其相似性发生跨空间的映射,并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形成新的概念:中动构式源于被动概念和主动概念的整合,是人们兼表状态意义和属性特征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动结构是指在形式上通常是主动语态,而意义却明显是被动习惯的这类句式,也常被称作"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英语中动结构在形式和语义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及其复杂程度成为英语语法教学及英语语言研究的难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功能为基准点,指出英语中动结构NP施事者的隐元性、任指性等显著特点并进行了相关的典型性例证分析,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就英语中动结构作出了相关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构造是以人的认知为媒介同相应的语义结构建立对应关系的,因此,只有从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和特征入手,才能找出语言中的句法规则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本文从认知语义入手,分析英汉的被动化过程,一方面解释被动句的语法结构和其语义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被动态的语法范畴做一个明确的界定,一方面对英汉被动概念具化为语言表征的差异作深入分析,并对差异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手分析英语中动结构的来源,生成,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等,有助于我们研究研究的对象和抓住其本质,全面理解其句法和语义特征,保障中动结构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对意大利语和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构成、语义关系和语义限制等方面进行考察,比较两种语言动结式的结构模式,分析其在语意限制、语序、句法构成和语义指向方面的差异,以期对意汉两种语言的动结式的结构特点有更详尽的认知,从应用角度来看可以帮助第二外语习得学生避免因母语习惯的迁移造成动结式的误用。  相似文献   

9.
配位结构涉及谓词深层语义结构与表层句法题元之间的关系,从语义入手,由深至浅地解释表层言语表达式的构成。配位结构可分为直接配位结构和间接配位结构,利用配位结构理论,分析谓词语义对表层句法表达的影响,解释汉语中部分句子的特殊同义现象,同时也揭示谓词的间接配位结构对被动句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是讨论认知上的有界在被动结构中的句法表现形式。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在句法结构上对其组成成分述语和宾语有语义选择上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中的宾语是有界的,同时它还应具有下列语义之一:施事、受事、处所、材料、工具,而充任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述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应具有[+及物][±促变/移]的语义特征,而真正的有界受事宾语充任被动有界结构中光杆动词的宾语要受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9,(2):77-81
英语get+V-en结构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比较复杂,把其归为单一被动结构、主动结构或中动结构都不足以准确阐释其全貌。依据语法主语的施事性、控制力、意图性和意愿性的强弱程度,以及get和V-en的词汇性特征,get+V-en结构本身其实构成了一个从主动到被动的连续统,get+V-en核心中动结构和核心被动结构分别位于该连续统的两端。其中,get+Ven核心中动结构的主动性最强,随着语法主语的施事性、控制力、意图性和意愿性的不断减弱,语法主语的受事性不断增强,使得该结构不断向核心被动结构的一端推进。  相似文献   

12.
由中动词构成的句子称为中动句。过去对中动句生成的研究多集中在题元理论和格理论上。从语义影响句法的角度出发,中动句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语义强化是推动句子结构一步步由深层结构到表层中动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据此提出中动结构生成的渐进模型。  相似文献   

13.
拉祜语有被动范畴。被动句是拉祜语语法系统中的一种独立句型,它与主动句在语义及句法结构上存在本质性差异。由于拉祜语是SOV型语言,因而宾语话题句与被动句有时重合,但二者并不等同。拉祜语以受事者前置的语序和结构助词τηα21作为其语法标记。τηα21是一个多功能的结构助词。拉祜语的被动句属分析型、不发达型。  相似文献   

14.
同动式论略     
考察N_2+V_1+N_2+V_2句法结构,对其句法格式进行描写,运用变换、语义分析等方法对这类句法结构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进行分析,描述其语义结构。根据句法结构的语义结构对连动式和兼语式及同动式进行归并,统称为连谓结构。这三种句法结构是连谓结构的三个下位类型,分别称为同体连谓结构、异体连谓结构、同动连谓结构。并讨论了名词的句法接力性对连谓结构长度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同“动┽补┵宾”结构相比较,从动词的限定、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的语义类型、整个结构的句法位置等方面,分析了动补结构带宾语的格式“(动 补) 宾”的构成及其内部关系,总结了它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格动词具有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特征,是词汇语义句法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结构理论,通过对作格动词词汇语义特征的分析,解释作格动词与被动词及其句式的异同,提出作格动词不可用于被动语态主要与其具有被动意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7.
被动句作为汉语特殊句式,且具有汉语的特色,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研究都只是从分类和句法角度进行分析,鲜有将被动句的句法和语义相结合而形成同步推演。本研究将被动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被动模式,描绘事物的状态;一类是被动变化模式,带"被"字的被动句,描绘受事状态的变化。并分别对这两类都被动句进行蒙太格语法基本原则的生成解读和Partee的转换解读。最后形成对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的同步推演,并体现了乔姆斯基的深、表层结构之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殊的跨语言现象,中动构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语言中。在该构式中,被动的参与者充当主语,而谓语动词却是主动形式。基于构式语法理论以及中动构式的界定标准,通过观察大量真实语料,发现汉语中也存在中动构式。中动语义具有跨语言的特征,并且能在汉语结构中得到实现,其中"V-起来-AP"构式是典型汉语中动构式。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证实了"V-起来-AP"构式的中动地位,并对该构式中动词和修饰语的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深化汉语中动构式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陈月 《现代语文》2013,(7):78-81
中动结构是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中动结构对于进入其中的动词有明显的选择限制。汉语中的状态词项和到达词项一般不能进入中动结构中,活动词项和目标词项如果含有[+及物][+自主]的语义特征则可以进入中动结构中,如果不含有这些特征,则不能进入中动结构中。  相似文献   

20.
英汉科技翻译中三种句法差异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英汉语句法三个方面的差异:静态和动态、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提出了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三种转化策略:以动制静,化整为零和转被动为主动,以确保译文的流畅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