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并在每学期课本上附有推荐的名著简介和精彩章节。可时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轻视这些课外阅读的现象。随着新课标的施行,中考试卷等学习评价手段的改革,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正确评价阅读效果,越来越值得大家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 文课程 标准 》要求“ 扩大 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 泛阅 读各 种类 型的读 物”,明 确规 定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 名著”,也就是说7~9 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 将不少于6~9部。2004年中考语文 试题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一、名著阅读题型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2004年和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题型有了新的变化。 1. 作品介绍。 例① 下午 放学后,李林同学 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 …  相似文献   

3.
袁源 《语文学习》2021,(3):45-46
曾经听到一位初三的学生抱怨:“名著太难读了,怎么读都考不好。才考完的试卷上要求填严贡生在船上吃的是什么糕,答案是‘云片糕’,这谁记得呀?!”还有学生伤感地说:“每周都要读40页名著,写400字读书笔记,我都不知写什么好。好多同学都在网上抄。”问老师,则曰:“你不考具体内容,学生根本就不读;你不管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就不好好读。现在名著阅读要求那么高,我们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明确提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需要达到260万字以上,并保证每个学年均能阅读两至三部名著。而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面也设置了相应的名著阅读指导专题栏目,其目的正在于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另外,对名著阅读进行考查,也日益成为当前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要点。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并及时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以便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累积与内在精神世界完善机会。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且,各地中考也相继出现了名著阅读的考查题目,培养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共识。其内容的涉及意在引导学生有一种健康理性的读书风  相似文献   

6.
一、试卷分析河北省2001年中考语文试题在命题原则、试卷结构、试题题型等方面,同2000年基本一致,只是在部分内容的比重和难度上有所调整。综观2001年的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着重考查了阅读和表达能力。首先是加大了读写的比重。语文能力具体表现在读、写、听、说上,读、写又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符合语文书面考试的特点。2001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读写分值占卷面总分的90%,比2000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第二是阅读选材以课外为主。课外阅读可以考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利于检验考生阅读和表达的真实水平。第二部分的4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国家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而名著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将名著阅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是部编版教材的创新点之一,也是编者推行"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阅读体系,着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承载点。那么,如何做好名著阅读的导读教学?它的合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就像与大师携手前进,它可以启迪心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就更加明确:“要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应落实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而教师的教学就应立足于此,最好的切人点是抓好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时的课内外结合也至关重要。在课外阅读方面我尝试了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以名著阅读促进语文课内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名著阅读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黄永斌 《学语文》2014,(3):41-42
初中生普遍喜欢看无价值的“闲书”,而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知识面狭窄,尤其怕读古典名著。因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呢?一、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3.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犹如打开一扇窗,从中可以窥见世事万象,人生百态;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新课标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中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关于名著阅读的考查也成了高考的重要内容,名著阅读已逐渐成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但由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拿出大量时间读所有原著,恐怕已不现实。合理安排,精心指导,已成为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题.总体上看,这些试题为引领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茜 《教师》2013,(10):115-116
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阅读鉴赏板块中明确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江苏省的高考方案也随之改革。2008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出现文科加试,40分的加试题中,关于名著阅读的考查试题占据15分,  相似文献   

16.
多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啃”名著,读完还要摘抄,写读后感,学生叫苦连天;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强制孩子看,孩子怨声载道。可见,我们在重视课外阅读的同时,也忽视了更重要的一方面——童心的自由。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然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语文教改的深化,对名著阅读的要求不断得到强化。从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各地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分量逐步加大,这就对学生名著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学生名著阅读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普遍存在少读、不读或读不进去的现象;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动漫作品、武侠小说等。这就使得作为课外阅读要求的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熔铸人文素养,升华精神世界,提高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中也设置“名著导读”这个环节,每次推荐三本中外名著。从中更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课外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作出了规定,并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明确要求,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名著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学生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会读名著,乐读名著,品读名著。一、让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美1.每周开设读书活动课。将名著阅读内容以特殊课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每年要读几本名著.作为教师必须积极探讨课外阅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认真开展课外阅读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从狭窄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开拓视野,开发智力,认识世界,体味人生,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塑造美好人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并树立"终生读书,终生学习"的观念.下面就谈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