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测定我院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变化,分析评定其机能状况,并提出相宜建议。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血尿素结合使用,能较准确地评定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血清肌酸激酶能有效评定训练后肌肉所受刺激及疲劳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女子青年赛艇队运动员在备战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集训期间血清睾酮、血肌酸激酶、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指标的系统监测和分析,结果发现:1)血睾酮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女子青年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及其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性,两个指标之间呈现相关性。2)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指标可以反映女子青年赛艇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程度,同时可以反映运动训练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3)结合各测试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程度及疲劳恢复时间,有利于对运动员赛前状态的调整和训练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六年的训练负荷反馈指标和机能反馈指标的采集、测试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我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成长存在的影响,为我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的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六年的训练周期中,对我省自行车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进行定期测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6年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血红蛋白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②在机能反馈变化方面,与优秀组相比较,普通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睾酮则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训练负荷反馈方面,仅在2017年,优秀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与普通组相比较,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机能指标,但是到训练中后期可能会成为评价运动员恢复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②血清睾酮水平的高低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是训练初期就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③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分别是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机体反馈指标,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内容转换的过程中,适应能力要好于普通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以文献资料法为基础,采用实验监测、心理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中俄散打对抗赛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身体机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散打运动员在赛前集训的不同阶段,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免疫细胞等生化指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身体机能状况及疲劳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这些指标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变化特征来评定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在2004年世界杯比赛前后进行了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结果显示:在夏训和冬训以及比赛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运动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还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员普遍存在高皮质醇血症,尤其在赛前;另外,赛后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普遍下降,血睾酮/皮质醇下降。当伴随着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升高时,机能水平下降,恢复减慢,适应运动负荷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散打运动员训练量监测与评定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男子散打运动员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睾酮、皮质醇、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认为大运动量训练后,散打运动员优秀组血尿素氮值明显低于一般组;散打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的值明显变化,说明肌酸激酶是评价运动量的敏感指标;乳酸脱氢酶也是评价散打运动量的敏感指标;血睾酮变化不明显,说明血睾酮不是评价运动量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及时了解训练负荷强度和调控好运动员参赛时的身体机能状态,在赛前6周,对赛艇男子公开级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进行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赛艇赛前训练中血红蛋白和尿素氮能很好的反应赛艇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和身体机能状态,运动强度增加,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血尿素氮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在大负荷的运动训练期间,赛艇运动员的肌酸激酶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在赛艇的日常训练中,血乳酸值的变化与运动员个体能力密切相关,在完成相同的亚极限运动负荷时,优秀的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更低.运动员在周实战模拟比赛中,心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赛前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运动员的赛后心率相应提升.定量监控赛艇运动员训练课上的投入情况和阶段负荷变化情况,对科学安排和调整训练负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散打队多哈亚运会赛前身体机能监测与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心理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散打队在多哈亚运会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身体机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赛前集训的不同阶段,散打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免疫细胞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身体机能状况及疲劳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通过这些指标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变化特征用来评定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9.
准确的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水平是教练员实施训练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训练和比赛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的测试,掌握足球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1.
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部分生化指标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系统方法,对湖北省参加2004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训练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论表明:通过对赛前血色素、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变化的观察,其能反映高水平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安静时血乳酸值对周训练后运动员机能水平变化的反映不灵敏,运动后血乳酸值可反映赛前训练对抗强度及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拳的核心是劲力,没有速度就不会有劲力的体现,而要提高速度,增强速度力量是关键措施之一,文章从训练实践角度,并结合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南拳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南拳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改进和提高散打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以及散打比赛中常见的运动心理状态分别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对散打运动特点的需要 ,作者提出了散打专项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 ,为训练和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虎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90-191
通过对湖北省乒乓球队12名青少年运动员冬训体能训练进行常规生化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整体下降,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值整体上升,建议调整训练计划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8名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血色素、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连续3周的检测,结合训练情况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化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对女子拳击运动员血清NO、NOS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训练周期中女子运动员血清NO、NOS活性的变化,了解拳击训练对女子运动员血清NO、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清NO含量、TNOS、c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训练可提高女子拳击运动员血清NO、NOS水平,对于保护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两个月负重护具空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和运动后心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体育训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的作用。发现不论对照组还是实验组,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后运动员运动心率都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标准差值逐渐减少,而且不同训练方法对降低运动员运动心跳率、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法,对男子皮艇队12周的冬训进行生理生化指标连续监控,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白细胞(WBC)的变化范围在5.1~6.12(×109/L),红细胞(RBC)的变化范围在5.04~5.52(×1012/L),血红蛋白(HB)变化范围在144~170g/L,血尿素(BUN)变化范围在4.71~6.15mmol/L。肌酸激酶(CK)变化范围在182~293U/L,血清睾酮(T)的变化范围在885~1013ng/DL。结论:白细胞水平普遍偏低,红细胞与肌酸激酶对训练强度敏感,冬训期需要适量补充蛋白质以保持血红蛋白水平,优秀运动员的疲劳恢复能力快,血清睾酮水平均高于正常普通男性,指标个体差异大,自身纵向比较要比不同队员间比较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