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由辨正学界对《原道》篇中"文"、"道"、"德"、"自然"等基本概念的不同意见入手,探索《原道》篇的精义。作者认为,刘勰在《原道》篇中所说的"文"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形象或符号组织,这比以往文论中本来就属于广义文学观的"文"的观念外延更大。但由于刘勰将"文"与"道"结合起来思考,认为"文"是"道"所派生出来的万物的属性("德"),实际上便是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思考文学艺术的本体,体现出深刻的反思意识。而刘勰立足于"文"、"道"、"德"三个基本概念的论述逻辑更是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尝试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集中体现了中国文论步入了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论"尚简"的特点是一个值得令人承扬的优良传统.从理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理论的接受需要积极主动的思考以提高接受的功效的角度分析,古代文论因"辞尚体要"而具有科学性和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该文在辨析各文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雕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人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价值所在。"道"既是中国文化最高的规定性,也决定着中国文论的总体特征。中国文论是一种民族文论,包括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历史文论遗产和当代文论实践两个方面。中国文论建构的合法依据在于用话语表述或通过话语形成的、某种动态的特殊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始终处在形成过程之中。如何秉承中国传统文论的意义旨归,是多元文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论的理想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着"越位""失位"与"错位"的乱象,而运用"尚简"的语篇教学策略能够让英语语篇教学回归本位。"尚简"的语篇教学提倡以简驭繁,返璞归真,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单的教学情境、简省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从而使英语语篇教学因为"尚简"而变得简朴、自主、有效。  相似文献   

8.
新传统现代文论要在百余年来中外古今文论对话基础上,立足于汉语文学发展的当前境遇,尽力寻求一种中国现代的和传统的文论思考及评论框架。也就是说,这种新传统现代文论既非"西化",也非"回归古典";既非"食古不化",也非"食洋不化";既不信一些论者的现代文论"虚无"观,也不膨胀到现在就可以奢谈"文论输出",而是要立足于当前中国文学与文论现实,走一条中国现代民族文论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9.
胡华栋 《语文知识》2013,(2):128-129
中国与西方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土壤,因而有着不同的文论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诗言志",而西方从古希腊时起,就倡导"摹仿说"。这两种文论观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对中西文学的影响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主要存在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世界意识与创新意识缺乏等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文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现实语境,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唯我一元独尊观念,并消除对现代性的曲解与狭隘理解,确立"可选择的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追求的文论发展与研究的新路向,从而为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1.
“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了把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还存在不愿意也不安心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培养目标教育,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的报告,对《物权法(草案)》争议所涉及的宪法第六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五条进行了体系解释,协调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宪法中社会主义概念的经济部分的内涵,确立了平等保护和优先保护共存的混合保护方式,使得从去年开始的关于《物权法(草案)》违宪的争论尘埃落定。《说明》属于宪法解释的范畴,并且具有这样的宪政意义:一是发现我国宪法解释存在的痕迹,为我国解释制度的启动提供一定参考;二是《说明》的出台事实上形成一次宪法变迁。  相似文献   

13.
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清人文集别录》、《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多所记述,然诸家之著录或有侧重,或述而未周,于传本之间的联系更难以顾及。对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作较全面的梳理,可补前辈时贤所述之缺略。  相似文献   

14.
在吕祖谦《古文关键》之后,南宋后期陆续出现了多种性质相近的古文选评本,其中,楼的《崇古文诀》、真德秀的《文章正宗》与谢枋得的《文章轨范》最具代表性。本文以为,《古文关键》和《崇古文诀》、《文章正宗》、《文章轨范》可谓中国散文评点的"一祖三宗"。三宗继一祖而起,各有继承和发展。《崇古文诀》以文法为中心,是文章家的评点;《文章正宗》以义理为中心,是理学家的评点;《文章轨范》则文法与义理并重,是传统文士的评点,它们三足鼎立,代表了古文评点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元文》在整理过程中未充分利用地方金石志,使不少理应收录的文献仍散罗其中。文章从地方石刻材料中辑得《全元文》失收之文六篇胪列于下,以补其阙。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高品位的传记文学史著述。著述依据传主的社会角色,并融人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将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分为10种类型,从而使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成为了一个有序的历史长卷;著述在三个层面上将对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宏观勾勒和微观描述相结合,达到了全面、系统、丰富、深刻;著述将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合理地划分为五个阶段;著述具有一种美的结构形式;著述第一次使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成为独立的观照对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四个国家四所著名大学的章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大学章程文本的比较,分析其大学章程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就学大学章程中对学校特色、学术自由、校长的职责、教授治校、高校的社会职能、国际交流与合作、章程修订程序等方面的阐述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意识现今逐渐增强,特别是普通高校合并、扩招后,各高校都在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中央电大和各省电大在这场高校改革中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省市级电大在办好开放教育本专科的同时,要调整办学思路,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通过扩张校园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采取开放教育与普通高职齐发展等措施,解决电大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简单性原则是人类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则 ,长期的发展已经使简单性成为一种人类传统 ,但是这个人类的实践原则经常受到不正确的指责 ,“不要犯简单性错误”几乎是人们的“共识”。因此 ,探讨简单性的起因 ,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简单性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内容、速度和进程;科学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物质文明建设 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科学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可靠保障,是遏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