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往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翻译趋向的研究往往是沿着中国近代翻译的大致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对史料描述多而分析少,而其阶段的划分也是很难明确进行,毕竟翻译活动的展开一直是在缓缓进行中的。沿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这一线索,将这一时期的翻译趋向缓缓铺展开来,继而结合赞助人理论可以看出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对翻译趋向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可以看出翻译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人士在推动,它也不断受到文学系统外部因素,即赞助人的操控。  相似文献   

2.
陈丽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44-146
赞助人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文学系统的外部因素,赞助人对文学系统内的翻译活动有操控作用。从勒菲费尔德理论假说出发,考察赞助人对晚清译介的操控,可以看出赞助人的权威操纵着这一时期的翻译选材,使这一时期的翻译选材呈现功利性、多样性和随意性。同时,赞助人的因素亦可用以解释译作变形和文化重写。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大的成就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当时大量译介到国内的外国短篇小说的影响,而对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翻译的研究与其他文学翻译一样,缺乏单独而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译介情况作一梳理,考察当时所译介作者、翻译短篇小说集的数量、译者和出版机构等情况,从中可以一窥当时中国文坛对西方短篇小说的接受和态度,有助于勾勒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贺鑫  张怡然 《海外英语》2023,(15):19-21
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是翻译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在一些积极分子带领下涌现出众多翻译著作和教科书,成果颇多,涉及多个领域,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现代翻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柯认为人文科学是权力和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人文科学中的翻译研究也不例外,也受着一定时期权力话语的控制,因为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来说,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总是受这一时期的权力话语的影响的。本文以《骆驼祥子》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例来阐述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译者在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时是如何在当时权力话语的影响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的,以揭示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将其层面延伸到文化系统,关注影响翻译活动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从译者选材到译作出版各个阶段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甚至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历史,这一时期鲁迅的翻译反映了时代的主体文化,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据鲁迅的翻译选材,探索主体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由此揭示身处全球化背景下的译者应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维持调节的作用,因此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调动学生积极的内驱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发展高中学生的年龄大约15—18岁,这一时期正是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叫青年初期。这时,他们逐步趋于成熟,准备独立地走向社会。他们的认识水平已接近成人,感知方面更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全面性和深刻性,逻辑思维有了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下,国家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化,而这就需要高水平的翻译人才来更好的应对各种高难度的翻译事件,为文化交流双方提供高质量的交流活动。影视翻译研究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而作为翻译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而言,面对社会对翻译人才水平要求的提升,也必须在教学方面积极做出相应的改革。尤其是翻译教师,其作为翻译人才的直接培育者,教师翻译实践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首先从高校翻译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日常工作现状入手,借助对影响翻译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的分析,详细介绍了翻译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对高校翻译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影响力量之一。本文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范式,对建国“十七年”间的美国儿童文学翻译展开研究,重点考察译作数量、种类、出版时间和地点、复译作品和主要译者等方面,勾勒该时期的译介概貌,并归纳这一时期美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外宣翻译在我国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用理性、科学的应用翻译理论来指导外宣翻译成为必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研究方向,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但它将翻译放在生态系统中,考虑到了翻译的各个维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理论,对翻译实践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三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外宣翻译,可以对外宣翻译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刘娣 《海外英语》2012,(8):145-146
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翻译高潮,该文试图在一种语用学理论——顺应论框架下解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西方文学翻译的主题变迁。并着重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西方文学主题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关系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中意识凸显程度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揭示出西方文学翻译的主题变迁的发展规律。从顺应论这一新视角来剖析中国翻译史中的主题变迁,其对翻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对翻译实践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外国人名翻译方法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作为社会语言和文化的产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诸如宗教、历史、风俗习惯等重要文化信息。从人名翻译的历史来看,人名翻译经历了一个从归化音译到异化音译再到音意译相结合的变化过程,其背后原因颇为引人深思。本文想要结合归化异化策略,从语言文化交流角度对于人名翻译的变化进行探讨,以求能更好地理解把握人名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聂鑫  王美岭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53-154,180
佛经翻译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翻译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翻译形式、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等方面,为后人对翻译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复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动了几次高潮,值得对其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适应与选择论,作为一种运用综合法来阐释翻译生态环境的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文化、读者等因素的适应与选择。运用适应与选择的观点,结合简略的翻译史研究及个案分析,指出复译现象的存在是适应与选择的结果,并论述了复译的策略趋势。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社会文化活动,因此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规范的制约。苏曼殊在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主流规范下,对译本《哀希腊》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通,使译文顺利地融入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传统。这对通过翻译规范来研究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避免忽视晚清时期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了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对作品翻译带来的影响,如何处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作为在西方世界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对其进行解读,创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翻译文本.毫无疑问,《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促进了中华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对《道德经》的翻译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翻译传播的文化效应,能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研究提供一丝参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弘扬.  相似文献   

18.
王丹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39-141
作为一位学者,教师,创新者,和颇具影响的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圣经翻译方面所产生的世界影响无人能及。由于他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由此被引入一个引人入胜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从《左传》看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春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表现在人们对民与神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在对民与君关系的认识上,反映了社会过渡期人们观念的更新。而民的力量的逐渐强大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民本思想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政治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