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的学术思想主张"会和朱陆",融汇诸家学说,此亦深受元初江右理学特别是乃师吴澄的影响。此外,他还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杜牧的文学思想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并求立言之不朽;对文章的“意”、“理”以及作品风格、文学修养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文学思想对诗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牧的文学思想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并求立言之不朽;对文章的“意”、“理”以及作品风格、文学修养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文学思想对诗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德莫克拉西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唯一权威者”,“根本主义”和“时代精神”,对于五四文学思想同样具有统摄作用。它不仅规定了理论与批评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制约着翻译和创作的价值取向。五四文学思想的德莫克拉西化主要表现为;提倡先译后做,以外国民主主义文学为我们楷模的思想;“活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崇尚自然、自由与个性的诗文创作倾向;“人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小说创作中竞写“非人的生活”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袁中道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问题做出了两点补证:由“素淡”而“清寒”的审美旨趣和从“寄”到“弃”的文学态度,并将其置于万历、天启间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想的整体转变中,结合袁中道独特的人生际遇与个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变化,对其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原因做出适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探讨司马迁及《史记》对蒲松龄的影响。在文学思想方面 ,蒲松龄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精神 ,提出“寄托孤愤”理论 ,并把它应用到小说创作中 ;在文学创作方面 ,《史记》传记体结构影响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文学为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洪仁则是太平天国最优秀的“才学之士”。其文学思想反映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观点和要求。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论述了洪仁文学思想的形成;(二)评析洪仁所受中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影响,因而具有积极进取和为现实服务的精神;(三)评述其文学改革思想:他坚决反对流行于当时文坛的“浮文巧言”和“六朝故习”等不良文风:提出了诸如“去浮存实”、“朴实明晓”、“一目了然”、“通经致用”并符合“天情真道”的断文风的改革主张。这些,均是从时代的呼唤、天国革命的需要而发。(四)在“结束语”中,概述了洪仁文学思想的时代特色、创新精神及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其不容忽视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左联文学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延续,也是“革命文学”的结果,它的主导文学思想延伸了“革命文学”理论.但是,如果说“革命文学”的理论思想还比较混杂、不成熟、不系统的话,那么左联文学思想则已经走向纯粹成熟、系统,特别是由于苏联文学界批判了“拉普”派文学理论,确立了反映论的文学观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正统地位后,左联文学也调整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并且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取得了对文学思想界的控制权.“革命文学”已经终结了五四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多样化、文学的自觉、士族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之风是《世说新语》产生的历史背景。《世说新语》是魏晋士大夫阶层思想、生活的真实全记录。但《世说新语》并非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神明,进而更鼓励人们超脱礼法及各种外在束缚,去追求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世说》已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传播社会信息。指导社会生活的社会新闻大全。从题材广泛,篇幅短小、趣味性强、人情味浓三个方面论述了《世说新语》所具有的社会新闻特点。  相似文献   

12.
"意"是探讨中国古代诗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的"诗言志"或"诗缘情"其实就是"诗言意"。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既有强调又有反对"以意为主"矛盾的一面,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之"意"是与"气"密切关联的"道",而"道"说到底是一种空间性的混沌或混沌的空间,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空间(或至少是偏向于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韩愈“以文为诗”的研究可谓精深析透。韩诗这一特征不仅对宋诗的议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推动宋代其他文学样式间的互相渗透,特别对苏轼及其后世词坛的革新有文体借鉴之功。文章在对韩愈诗作进行文本分析和归类比较后认为,韩愈“以文为诗”与苏轼“以文为词”存在文体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5.
异体诗漫谈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百花园中,异体诗是一枝夺目的奇葩。它有别于其它四言、五言、七言诗的所谓“正体”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容,赢得人们的青睐与赞誉,尤其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有着作家与翻译家双重身份,多年的文学创作对其文学翻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形成"文白相辅"的翻译思想,译作语言呈现"文白相间"的鲜明特点。本文拟从余光中的文学语言观出发,探讨其文学翻译思想和实践,进一步了解余光中翻译思想的成因及其译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断句、标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因不明《正字通》体例导致断句、标点不当;2.因节引不当导致断句、标点不当;3.因割裂词义导致断句、标点不当;4.因误解泛称而导致标点不当;5.因引文脱落而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相似文献   

18.
楚辞在汉代奠定其学地位和传播基础,而作为一种体的确认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楚辞》和《楚辞章句》的面世推动了屈骚在魏晋六朝的传播,而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与接受角度都有新的变化,从重情而转向了尚辞。随着体辨析的风行与大量的章别集,总集以及书志的出现,魏晋六朝人对屈骚的认识逐渐从模拟怨情转而关注其艳词,并以艳词作为骚体的特色,从汉人的辞赋不分到齐梁人的骚赋分立,从汉人的区别屈宋到齐梁人的屈宋并举,体现了这个时期学观念的演进与学思潮的变化,楚辞随之而成为了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19.
从添“经济”、崇尚“光明俊伟”的阳刚之美、主张“古文之道与骈体相通”三个方面阐述了曾国藩对桐城派文论所作的修订和补充,以达到其经世致用的目的,体现了其文论思想的开放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