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等。贯彻这些理念的关键是:改变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趣。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把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王娟 《江西教育》2023,(19):76-77
“自组织学习”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自组织学习”理念下的学习起点是学生真正的需要,学习内核是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远点”是培育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实践证明,“自组织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组织学习”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有效发生。  相似文献   

4.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271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授人以渔”,在于让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实现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高效学习,最终实现终身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教育,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指出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去思考、探究、体验。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脑、眼、手、嘴、空间、时间),其宗旨就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学会质疑、讨论,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乐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实践,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堂活动方式,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教学当中,在“分组学习”时常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学改”工作;“学改”必须以转变学习观为先导;“学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要通过深化“学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还给学生精彩的“舞台”,就是把“精彩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奋斗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直接保障是解决好一个“还”字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广大教师付出诸多辛勤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理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语综合性学习”开拓了语学习的新领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因而学生有了极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会给老师一个惊喜,但开放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只“作壁上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活动作个开场白和小结外,其余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1.
施学清 《陕西教育》2006,(12):30-3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梁若雪 《成才之路》2023,(11):109-112
对分课堂将“教”与“学”对分,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五层递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以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以真实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技法表现素养,以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以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具体教学策略有导学清单亮明白、“精讲”且“留白”、“亮考帮”笔记写起来、协作讨论谈出来、项目实操练起来、多维度多层次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包敏 《化学教与学》2023,(13):70-73
“深度学习”课堂以学生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以素养为目的。新的高中化学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深度学习的可能性。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脚手架”,可以促进深度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玩转生成”。  相似文献   

14.
杜萍 《中国教育学刊》2003,(11):28-30,36
以“完全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的“仿制品”,学生自我“造血机能”(会学习的能力)严重缺乏。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而创设的课堂交往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亲身体验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个体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探索学习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学习方式,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对提高学习素养的持续追求,为学生建构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概念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许多课堂中,自主性学习仅仅成为一种追求“时髦”的形式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自主、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真”更“实”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学习潜能,促进其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语学习的合作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相比,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也成了,语课堂上的重头戏,教师的角色也随之相应发生了转变,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成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点拨”。  相似文献   

19.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20.
学习新课标后,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一门“学问”,更不再是学生额外被迫的学习负担,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进而发展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后的成就感,使他们懂得自己能参加探究原理、研究问题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兴趣很高,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而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学。标准认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