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孔大典在传统社会,是帝王承接"天命"、获取政治合法性的方式。千年过后的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已由"天命"转向人民的认同,但祭孔大典依然被国家重视,被人民关注。在政治传播的视野下,探究祭孔大典为政权和人民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的好处,认为在纪念孔子、传承文化之外,祭孔大典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具体形式,传达出社会所需的政治价值,营造出和平稳定的政治图景,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社会团结,最终建构起对政治合法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出版传媒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这一媒介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业传播中国梦形象的内在机理是:系统性传播机理、深度传播机理、文化价值传播机理、普通叙事传播机理、无限思想传播机理、持久效果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影视作品最高形态的纪录片,因其记录真实的社会认知价值、历史文献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拥有了其他新闻产品和艺术作品无法企及的国际传播力,成为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及传播本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意识形态和文化障碍,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新世纪以来的10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4.
拥有强势传播手段和众多表现形式的电视文艺,作为电视媒体服务大众、繁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新闻宣传一道,构成了电视媒体吸引受众、引导舆论、传播文化、弘扬核心价值、履行社会责任的"两翼",电视文艺如何坚守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是我们面临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瑛 《现代传播》2006,(1):152-154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目前在中国,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如何控制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迅速蔓延势头是一项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而作为传播学者,我们关注的是传播媒介在重大疾病控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拉斯韦尔(Lasswell)认为传播有三项社会功能:(一)检测环境,发现影响社区整体和其组成部分的价值的威胁与机会;(二)协调连接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以应对外界环境;(三)传承社会遗产。之后,赖特和门德尔松又总结出从传播的四项社会功能可见,传播媒介在…  相似文献   

6.
教化传播是中国古代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类型.<论语>是中国古代较早阐述教化传播思想的重要文献.在社会流动性加剧的时代背景下,<论语>表现出的对传播导向重要性的认知,提出了人文价值观作为教化传播的价值目标系统,并设置了"君子"文化传播符号,以此作为教化传播的核心信息载体.<论语>在中国传播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士"对传播话语...  相似文献   

7.
"抗日神剧"的传播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神剧"因无底线地戏说抗战史、过分美化抗日英雄、过度迎合部分电视受众的偏激趣味而广受诟病.之所以受到质疑,归根结底是因为"抗日神剧"违背了我们的社会道德;无视了广大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价值判断,传达出一种低俗的艺术审美观;从传播伦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它违反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原则,不利于在国家话语建构中正确地表述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一贯立场.这些艺术创作、表现和消费方面的不规范和价值判断上的不合理,正是通过电视剧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而表现出来的.本论文将分析"抗日神剧"所关涉的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或法规政策,梳理"抗日神剧"与国家话语的关系,指明"抗日神剧"对跨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纪录片以影视手段真实记录和表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历史及现状,其特有的直观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纪录片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营销价值,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产业。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  相似文献   

9.
何村 《新闻大学》2012,(3):28-33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划分一般分通史和断代史。目前,相关专家对新闻断代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作为异态时空下的伪满洲国,却缺少一部专门的新闻传播史。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在东北的新闻传播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开展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嘴脸和法西斯暴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嵌入程度上,媒介庆典作为一种意义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因而在表征价值信仰、粘聚社会方面被赋予重要的角色担当。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互动的仪式性模式,媒介庆典亦留存明显的局限性,在话语实践上易于走向仪式陷阱,成为附庸化的形式,仪式化更可能成为价值传播的社会控制形式,对庆典仪式的过度商业开发也会消解其社会公益性。本文重点以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为实践案例,从仪式传播视角探究媒介庆典的话语表达实践及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以突出其作为具有社会建构意义的巨大话语系统应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凯 《传媒》2015,(22):78-80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功能的研究,论述了其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价值选择王怡红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人际传播,都有自己主要的价值指向。伦理化倾向和工具化倾向,分别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追求人际传播价值的主要代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占居主导地位,儒家的"礼"渗透于人际交往行为中,并体现了社会对人...  相似文献   

13.
刘源 《中国出版》2018,(9):40-44
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组织机构,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都受到统治者和社会各个阶层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其作为传播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机构设置,具备社会教育、意识形态传播和文化传承等媒介功能特点。清代满蒙官学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官办教育机构,其特殊的传播模式、组织结构、传播内容对清代的民族社会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对中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促进社会 生产力、传播中国先进文化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跨越时空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边界,这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在社会关系重构中,作为公民社会发展的要素,如公民身份、公共理性以及媒体公共空间等对促进社会有机团结、推动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有这些集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与沟通中。本文从中国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身份与公民意识、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媒体公共空间中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建构公民日常对话与沟通的思想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中国好声音》作为太子龙品牌的传播平台,首先是因为《中国好声音》不但是一档专业的广受大众欢迎的音乐节目,更是一个倡导先进社会价值理念、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平台。超出所有人意料的招标结果,正是《中国好声音》蕴含的正能量的集中爆发,而这种正能量恰恰又与目前社会文化导向是一致的,所以《中国好声音》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与认同感也不足为奇。《中国好声音》创造的单条15秒、30秒的广告天价,实际上已经不是单一的广告概念,事实上它本身已上升为一个事件,变成了一种资源。因此它超越了广告本身,赋予了更多的广告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太子龙服饰以630万元高价竞拍《中国好声音》两条连续的15秒  相似文献   

17.
正节目的价值理念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播所要实现的社会功能。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以传播法律知识和增强国民法制意识为目的,始终把法治、道德、社会作为核心内容,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每一个脚步都记录并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并在当前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水平和影响。一、电视法制节目传播价值理念的演进过程由于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从诞生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重塑新闻工作者形象及职业精神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娜  张弘 《新闻窗》2011,(5):60-62
在中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新闻职业的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记者队伍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9.
阚枫 《新闻战线》2024,(5):20-22
公益事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公益传播天然具有国际传播属性。作为以国际传播见长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近年来不断探索国际视野下的公益传播方式,以“公益+议题设置”“公益+中国故事”“公益+跨界叙事”,创新主流媒体参与社会公益的形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变化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改变,随之而改变的是社会公众所共享的社会价值。《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时政新闻类周刊,它的传播内容的变迁反映着当下公众所共享的社会信念。本文从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通过对六年的年终特刊报道的分析,探究传播"仪式"在共享价值、传播参与者以及传播策略三个方面的变迁,反思社会价值对于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