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0m赛艇运动有氧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m赛艇运动项目的特点及三大供能系统在2000m赛艇运动中供能的比例,结合生物化学理论,找出影响2000m赛艇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明确训练重点。运动训练中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来提高赛艇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有氧供能系统能力的大小对游泳运动的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拟通过文献综述、并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对糖有氧供能在游泳运动中的作用和训练方法进行整理,以期对糖有氧供能能力的游泳训练方法提供系统和科学的依据,为提高糖有氧供能的能力和游泳运动的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安静状态时、运动状态下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特点及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作用。安静状态下 ,心肌组织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尤其是以血液游离脂肪酸的有氧氧化供能为主。运动时 ,随运动强度的增加 ,心肌组织内源性、外源性能源物质的消耗均增加 ,心肌不但吸收乳酸 ,而且自身也产生乳酸。长期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组织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比安静时增加约120倍,为了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使得某些代谢过程在激烈运动时十分重要,甚至占支配地位,如200米跑,95%左右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包含有氧和无氧两个体系,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供能系统供能能力强弱,决定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首先应明确所训练的运动项目、专项中主要的供能系统,然后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5.
游泳运动中有氧训练的供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霞 《游泳》2004,(3):20-21
游泳运动是一种在水中部借助外力,利用自身力量和身体动作同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推进力,促使身体在水中前进的一种活动技能。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性必须在水中进行,水的阻力是空气中的800倍。因为在水中物体的受阻力于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游泳中游速越快所受阻力也就越大。因此普遍认为游泳运动是一项技术为主(减少阻力、增加推进力),体能为辅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在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由有氧代谢供能,只有在有氧代谢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无氧代谢才会参与补充供能,但不是代替有氧代谢供能,而是补充。掌握游…  相似文献   

6.
速度耐力型项目供能特点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速度耐力型项目的供能特点,以糖酵解供能力为主的运动项目,在运动时乳酸生成愈多,则糖酵解供能力愈强,愈利于保持速度耐力。提高运动成绩。提出了ATP-CP系统、糖酵角系统和有氧代谢能力等3个方面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1.中跑运动的能量来源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有氧供能(aerobic ficenergy)和无氧供能(anaerobic energy)的百分比协),可以确定它们在能量连续统一体中相应的位置。在能量连续统一体的一端,如100m跑,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系统;在另一端,如马拉松跑,能量主要来源于有氧氧化系统;存它们之间的运动,除乳酸系统供能外,至少有另一系统以一定的比例为运动提供能量。这种不同运动项日的能量供应特异性就决定了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中跑是周期性运动中的亚极量运动,它包括800m和1500m跑等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速度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短跑训练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短跑运动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能量为主 ,但无氧训练必须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有氧训练虽然不能直接提高短跑成绩 ,但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 ,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提高其素质 ,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负荷训练以后的恢复。本文通过对我校短跑组 1 6名男生 ,抽样确定两组进行数据统计比较 ,初步探讨有氧训练对青少年男子短跑成绩影响 ,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速度滑冰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为普遍,但我国优秀选手的速滑成绩距世界水平尚有颇大差距。根据速滑比赛的距离和运动成绩,从机体供能特点来看,属于速耐和耐力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与评定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训练程度,为观察训练的生理效应及检验训练计划安排的可  相似文献   

10.
正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3%,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 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炜 《中华武术》2021,(2):83-83,84
一、110米栏的体能特征110米栏属于田径项目中的体能类速度型项目,同时又对运动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栏间跑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协调性,对成绩至关重要。110米栏的日常训练主要包括速度训练(平跑和过栏速度)、专项速度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从供能特征来看,110米栏运动时间短,功率输出高,主要依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提供能量,在训练和比赛间歇以及运动后的恢复阶段,主要靠有氧代谢补充磷酸原系统(ATP-CP)储备并清除乳酸和代谢产物。因此,从人体的能量供应角度来看,110米栏属于磷酸原系统直接供能,有氧氧化补充能量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试论武术项目供能特点及其训练的科学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项目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3大类。各类武术项目的供能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供能方式在武术不同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针对武术各项目的供能特点,对武术训练科学化进行探讨,提出武术科学化训练应该建立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科学安排3个能源系统在训练中的供能比例、重视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加强机体耐酸能力的训练、发展结合技术的速度耐力训练、散打训练应增加发展耐力素质的内容等武术科学化训练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训练强度和密度与人体运动供能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无论是何种运动,ATP-CP系统供能,糖酵解供能,有氧氧化供能都在进行,只是比例不同。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时,应以生化指标为科学依据,根据不同强度和密度的供能特点,采取有利于发展身体供能系统的项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长距离速滑运动训练中多以有氧代谢供能训练为主,忽视了糖酵解供能方面的训练。本文认为:无氧代谢供能训练在长距离速滑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不同时间、不同强度跑对人体的供能方面进行生化分析,提出无论是何种运动,ATP—CP系统供能,糖酵解供能,有氧氧化供能都在进行,只是比例不同。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时,应以生化指标为科学依据,根据不同项目供能系统的特点,采取有利于发展身体供能系统的项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400米和800米等中长距离的项目训练过程中,糖酵解系统供能所占的比例较大,是训练的核心部位,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环节,如:在400米跑过程中,磷酸原系统供能占20%~25%,糖酵解系统供能占55%~65%,有氧系统供能占15%~25%。800米跑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糖酵解系统供能占65%,有氧系统供能占5%。从数据上来看,糖酵解系统供能具体重要地位,在速度训练过程中,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乳酸,乳酸的产生速度,堆积程度、  相似文献   

17.
黄胜 《体育世界》2007,(7):83-84
根据运用打沙包的训练方法来测试运动员。从而分析了有氧耐力和无氧训练在散打运动的作用和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运用血乳酸指标,对散手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指出尽管散打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但有氧耐力的加强,不仅能提高散打运动水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还能在效防止运动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对大强度有氧训练的机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9.
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运动成绩上一个台阶,必须科学地进行训练安排。本文以9名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为对象,进行短期强化训练安排,结果表明,科学地划分阶段,进行有氧训练、有氧与无氧结合突出“速度”中心,有效地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泛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徐雪 《中华武术》2014,(2):42-45
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5%,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