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中步入大学,无论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还是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引发大学新生适应方面的诸多问题。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原因包括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知失调、自我评价偏差及心理的成熟与不成熟并存等。采取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学习指导、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新生入学心态透析等心理教育是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特殊性,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新生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提出入学始业教育的相应措施和原则,为顺利完成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新生的入学始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二级本科院校2008级全体大学新生3310名,集中进行UPI和SCL-90测试,与其第一学年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约两成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心理正常异常状态比例相当,理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弱于文科学生.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是: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的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要好;而不同群体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不同专业新生间这种差异不显著,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在UPI的多项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群体相关性有差异,提示我们对大学新生要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症状自陈量表(SCL-90)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等测量21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FARS总分以及因子分在专业满意度、独生与否、性别、生源地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FARS与SCL-90、SCCS相关显著。进而得出: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有一定规律性,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在新生心理适应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干预与团体辅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 (一)角色转变不适应 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不仅意味着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着大学新生的角色认同,以及对其他学生的角色领会。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大学新生不同的应付方式对高考成绩的影响,采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411名大学新生进行应付方式与高考成绩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考成绩在大学新生的"积极"与"消极"应付方式维度上无显著相关;应付方式在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今后应采用更加敏感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大学生的应付方式进行动态的观察和评价,同时分时段来分析应付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使结果具有更好的可信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心理上难免会发生一些波动,思想和行为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针对高校新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新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教育:挑战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教育目标在于解决新生不适应的问题,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国内外大学新生教育已取得许多喜人的成绩.但是,当前社会环境、教育主体、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生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和内容进行完善、改革与创新.文章分析了新生教育的地位作用,国内外新生教育现状和取得的成绩,目前我国新生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创新新生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能否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新生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新生积极地度过适应期,使其在大学阶段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多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加强对大学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帮助新生接受角色转变和专业认同,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使其美好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内外界刺激因素将会发生剧烈而复杂的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心理适应大学生活,加强自我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对重庆大学城五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共600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由强到弱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2)在学习方法需求上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文科高于理科,女生高于男生,其他需求差异不显著;(3)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在四种心理需求上都显著较高;(4)在生源地上各方面需求差异均不显著。根据本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对学校开展大学新生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借鉴,使大学新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开始大学新生活时,首先面临的是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将直接影响大学 新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本文将探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种种心理表现以及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调适,试图帮 助大学新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短期内就形成了众多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心理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相似的心理基础、共同心理需要及从众心理的作用。研究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即正确认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从而减少大学新生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从众心理对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了诸如自卑、孤僻、迷茫等消极影响,严重的会使大学新生感到心理紧张、苦闷,出现心理失衡,解决大学新生从众心理消极影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师范专业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UPI问卷对南阳师院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显示:1.总体上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障碍、情绪困扰、强迫症状、自信心偏低和神经衰弱五方面;3.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科和独生子女与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现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珠三角三所高校813名大一新生,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心理冲突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心理冲突(出现比例为82.7%),但程度为中度偏轻。其中,“上进心强V S自制力弱”和“内部需求VS经济限制”是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且程度最大的两类心理冲突。总体而言,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冲突大于男大学新生;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冲突要大于来自城镇的大学新生。  相似文献   

18.
新生初进入大学,要面临一段心理适应期。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具有多血质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教师专题报告、企业资深员工和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经验等形式,向新生介绍学习方法和专业研究经验,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称之为入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冷门专业 新生的心理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新生的心理冲突既有群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而“冷门专业”新生的心理冲突问题就属于群体性的心理冲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冷门专业”的社会需求不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高校新生容易产生对自己专业的不满情绪,产生心理冲突。因此,恰如其分地做好心理调适工作,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务,应该针对这些心理冲突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由紧张忙碌的高中时代进入到相对较为宽松的大学校园时,从原有的集体行为转向个体行为,一旦在角色转变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往往会出现心理波动。本文主要是针对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促进其顺利地发生心理上的转变,进入到丰富多彩、张扬个性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