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控制是儿童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在了解儿童早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以往的研究,分析了儿童早期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自我控制的培养策略,并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自编的“3-6岁儿童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以“半年”为单位对3-6岁儿童自我控制进行测量,考察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和自我控制各维度之间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内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3-6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5岁到4.5岁是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女孩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男孩;男孩自觉性的发展水平滞后于自我控制其它维度的发展,而女孩自觉性的发展水平最高.为了提高3-6岁儿童自我控制水平,教育工作者应该依据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及依据不同年龄阶段自我控制的年龄和性别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自我控制是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儿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347名24—48个月的早期儿童为被试,应用情境实验探讨早期儿童自我控制四个维度的发生时间、特点及各个维度之间发生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时间分别为26、35、36、45个月,证明自我控制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自觉性发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冲动抑制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教育者可以根据自我控制的发生时间,有针对性地对早期儿童的自我控制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4.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我控制对于人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儿童期正是自我控制产生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综述了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自我控制的结构;(2)自我控制的发生与发展;(3)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4)自我控制与个性发展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提供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自主性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与儿童自我主张之间相关显著;心理氛围与儿童的自我控制及自主性总体之间相关显著;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自主性总体及其各维度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及特点1岁以前儿童的一切行动依赖成人并通过成人来实现 ,这时儿童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1— 3岁的儿童出现独立性需要 ,伴随自我认识的发展 ,“动机性表象”产生 ,使他们摆脱当前具体情境 ,同时开始出现脱离成人控制和调节的行动。 1— 3岁儿童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自己来干”的动作上 ,但这一阶段儿童还是需要在和成人共同活动中行动 ,其自我控制开始萌芽。研究发现 ,幼儿的自我控制在 3— 4岁时还不明显 ,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 4— 5岁 ,5— 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但幼儿的自我控…  相似文献   

7.
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培养儿童良好自我控制能力,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对其以后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控制是个体抑制和调节自身冲动的能力,是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内容.参考心理学界对自我控制的研究,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对提高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儿童阶段是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不仅对后续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而且对一个人的社会化及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88名智力障碍儿童为被试,旨在考察其心理理论、执行功能与为自我和为他人说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理论、抑制控制与其为自我说谎行为及为他人说谎行为均正相关,而工作记忆和为他人说谎行为正相关;此外,将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一起纳入回归分析后发现,抑制控制显著预测了智力障碍儿童为自我和为他人的说谎行为,而工作记忆、心理理论对为自我和为他人说谎行为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可能是智力障碍儿童说谎行为的认知机制,抑制控制在智力障碍儿童为自我和为他人说谎行为上起着更强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智力障碍儿童说谎行为的认知理论,同时也为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应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说谎行为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