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教学世界是由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共同构成的育人世界。传统的唯科学世界的教学观忽视了生活世界的教育意义,功利主义的教学思维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张力,人的发展成为单向度的技术理性化过程。重塑教学伦理,应以生活世界作为教学世界的基底世界,以科学世界作为教学世界的主要世界。融通两重世界的域界,应寻找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关注生命价值,立足建构生成,培养和谐人格,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和意义之源,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意义提升。在教学中两个世界的分化具有合理性,但实际教学中两个世界却存在着分离。建构两个世界统一的教学思路是"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生活世界",两个世界应相互滋养,共同促进学生"成人"。  相似文献   

4.
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世界源自于生活世界,又与生活世界有着一定的区别。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学校的制度化,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产生了隔离。在中国当今的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融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现实的呼唤,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段晓明 《现代教学》2011,(10):78-78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两个相通的世界。教学世界将自己的文化全面渗透到生活世界,改变并放大文化的正向功能。生活世界通过大量创生的文化,特别是以课程文化调控着教学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真正意图不是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状态,而是要“走向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象学的重要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思考点,思考了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以及如何回归生活世界。认为,回归生活世界是向我们自身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社会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我们过去生活世界的回归,也是向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的回归。要做到这些,应该关注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保护他们得到适宜的信息,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同时,要有刻意而不苛刻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图景和语言世界图景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世界图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全过程,由认知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认知活动的客体(包括微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象世界和抽象世界)和认知活动的结果三部分构成。语言世界图景来自于朴素的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语言化、符号化、语义化表达。它是历史形成的,是某一语言社团对外部世界的朴素的观念认知的总和。每一种语言都是感知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有借助语言,现实世界才得以观念化表达,从而形成该民族认知世界的统一的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8.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联,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用日常的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代替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动态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现实生活世界,走向一种未来的可能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数学对话,是优质教学的本质性标识,是师生走向智慧世界的路径。数学对话,包括教学主体同客体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同自我的对话。数学对话,意味着四个走向:师本对话,从静态世界走向动态世界;师生对话,从成人世界走向儿童世界;生生对话,从个体世界走向群体世界;自我对话,从感性世界走向理性世界。  相似文献   

10.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狂人日记》是极具修辞魅力的小说,用"四个世界"理论分析小说中"语言世界"的偏离现象,对于更好地解读文本很有价值。狂人的"语言世界"的偏离表现在三方面:语言世界对物理世界的偏离;语言世界对文化世界的偏离;语言世界对心理世界的偏离。狂人对于人、物、事非正常的观察,非常理的推断偏离了物理世界;狂人的"狂语、狂行"偏离了文化世界;狂人超常的心理体验和错乱的思维定势偏离了心理世界。"语言世界"偏离究其原因是受到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视野下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统合到隔离、再到结合是教学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论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历程,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理论教学论的出现和存在,导致教学世界里生活化的缺损和人性的遗失,加速了教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即文本式向田野式的转换,促使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转向,进而重新焕发教学论指导教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高度结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两个世界的划分依据人类享受的自由程度,我们可以把世界划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自由世界。现实世界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实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受到客观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可以把实在世界看作组合轴,把可能世界看作聚合轴,把虚构世界看作可能世界的聚合轴——虚轴,从而构建起一个包含全域的叙述模型。实在世界由主体与事件构成,聚合轴由事件的可能选项构成,虚轴由主体的可能选项构成,因此虚构世界就是主体与事件被可能选项替换之后的结果,它是实在世界与可能世界的投影,通过象征的方式与实在世界发生关联。虚构世界可以自由卷曲并与其他世界相交,形成文本特殊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1.人生活在世界中,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本事实。世界是什么?它根本不是“什么”。世界不是单纯的诸存在者,不是可数或不可数的现存事物之单纯聚积,而是对现实的诸存在者的超越。只有人能作这种超越,所以只有人才可能“有”世界。世界包罗万象,涵酝时空,生意盎然,寓于生意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活的世界孕育着诗意。只有人“有”“世界”,只有人才能秉承、领受世界的诗意,在无限的“世界的诗意”中展开诗意生活与人生。  相似文献   

16.
客观世界是由未实践过的物质世界、已经实践过的物质世界以及正在实践的人类社会三个世界构成的。主观世界是由知识的世界和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的世界二个世界构成的。与客观世界的三个世界相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与语言所展现的世界相遇与融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思考世界和拥有世界的过程。毫无疑义地告诉大家一个真理,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语言世界。一、有语言的地方才有语文的世界当世界进入到语言之中之后,世界才表现为我们的世界。世界在语言中现身与驻留,语言是世界的呈现方式,当我们进入到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了悟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能对我们具有现实意义。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之中必然承载着生活的、民族的、历史的等等复合元素,语言之于人,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视野下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统合到隔离、再到结合是教学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论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历程就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理论教学论的出现和存在,导致了教学世界里生活化的缺损和人性的遗失,加速了教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即文本式向田野式的转换,促使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转向,进而重新焕发教学论指导教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高度结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界,有人依据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客观的和观念的“科学实在”包括现象世界、经典世界、量子世界、经验世界和理搭世界,这五种实在的世界同时存在。然而从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外在的世界只有一个,这五种世界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获得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2020,(11):F0003-F0003
“身边世界”系列是“春日宅家阅读活动”的板块之一,是四川教育报刊社特别为广大师生和家长们打造的阅读推荐类电子书阅读平台。疫情期间,孩子们每天的活动范围变得局促了,身边的世界看起来也变得狭窄了。“身边世界”是要给孩子们讲讲,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既是真实的世界,也是抽象的世界,既是千变万化的世界,也是危机四伏的世界,既是数据爆炸的信息世界,也是万众归一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