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细读罗布——格里耶的小说的人大都有一个印象——他的小说总有那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并不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发现罗布一格里耶小说中的费解之处,恰好是理解他的作品的开始,这也是罗布一格里耶在创作中有意这样做的。罗布一格里耶小说让人费解的现象之一是,读者不容易象阅读传统小说那样,一下子认清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谁。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就容易使读者对作品叙述的内容与含义产生误解,或者  相似文献   

2.
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隐藏了许多内容,不仅隐藏了中心人物,还隐藏了最核心的情节,这些都是由小说的叙事方式,由叙述者观察的位置和角度决定的。罗布.格里耶可能要告诉读者:所谓的真实、真相是不存在的,是无法弄清的,不存在传统小说中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隐藏了许多内容,不仅隐藏了中心人物,还隐藏了最核心的情节,这些都是由小说的叙事方式,由叙述者观察的位置和角度决定的.罗布·格里耶可能要告诉读者:所谓的真实、真相是不存在的,是无法弄清的,不存在传统小说中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李真 《文教资料》2007,(18):74-75
《嫉妒》是法国新小说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小说的文本解读,以无法证实的谜的阅读体验试图去理解作者格里耶在小说中呈现的一切;以及通过该小说,我们能看到的这样的新小说本身具有无法证实性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航 《成人教育》2013,33(1):122-123
文章对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创作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对其早期的实验小说创作理论包括物象描写、"摄影机眼"的运用进行分析,对罗伯-格里耶在电影小说领域的创作进行阐述,从而对其小说创作理论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创作观念深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胡塞尔否认在事物的现象下面存在本质,罗伯-格里耶认为在小说中不要制造一个意义世界。他反对传统小说的深度创作模式,并在自己的新小说中坚持着无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教父”,以极富个性化与客观冷静的风格颠覆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积极实践反常规写作,引领“新小说”流派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派系中崛起。其代表作《橡皮》《窥视者》与《嫉妒》的理念实践都展现出强烈的先锋性与反叛性,为小说艺术发展增添了不可忽视的新可能。“窥视”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眼光成就了罗伯-格里耶小说典型鲜明的冷肃文风,同时作为重要的叙事角度参与承担进作品的人物描绘、空间建构与结构交织。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具体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窥视”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8.
《橡皮》是法国作家罗布一格里耶的小说处女作。1953年问世之际,读者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布一格里耶的一系列作品连续出版。他的“新小说”理论也相继提出,人们才摹然发现,原来由《橡皮》所肇始的乃是西方小说界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及文体风格上的一场全面、深刻、彻底的反叛运动。它是以反传统为旗帜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小说”的发端!到60年代,《橡皮》发行量就已过百万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1968年还被拍成了电影。今天,《橡皮》已无可置疑的被视作“新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所体现的小说观念、创作方法、文体  相似文献   

9.
在微型小说创作中,为了打破读者的阅读期待惯性和惰性,作家们往往有意制造阅读期待遇挫,制造陌生化,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节或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因扩充和丰富了期待视野而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0.
新小说派是战后法国文坛出现并影响世界文学历史进程的流派,它的革命性创新集中体现在反小说,对小说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进行标新立异的探索、罗伯·格里耶即是新小说派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窥视者》为例,浅沦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派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萧红小说有两个重要特点:(1)在小说时空处理方面,其小说运用园林空间思维对形象按其同一性并置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多层次、多样化的美感效果。(2)其小说在借鉴其他艺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借鉴园林艺术的编排技巧,编排形象和场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多层次、多样化的感受。这些特点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法国当代文学与电影大师罗伯·格里耶2月19日在法国西部卡昂大学医院去世,享年85岁。1922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的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发表《窥视者》获当年法国评论家奖。之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摄制电影。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由法国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摄制成电影,获得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从1960年代起,罗伯·格里耶创作  相似文献   

13.
罗伯·格里耶曾三次访问中国,他无疑是最受中国读者关注的法国当代小说家,这一点连格里耶自己都感到意外。从上世纪70年代末,格里耶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他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但真正读他作品的人,也许并不比谈论他的人多。有人说余华的创作受了格里耶的影响,而余华自己否认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文坛非常有影响的人物,至今在世.他的代表作<窥视者>()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在小说界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的挑战.罗泊-格里耶高度重视小说的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他的创作主张与实践是大胆和积极的,是现代小说艺术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16.
论《到十九号房间》的叙事角和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 ,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苏姗在家庭生活中因迷失而开始找寻自我 ,但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悲惨故事。文章从叙事角和叙述者两方面着手分析 ,认为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叙述者反映出了文本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体现了小说的深层意蕴 ,同时也推动读者进行积极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的某一天,法国一个毕业于农艺学院、正在一家人工授精研究中心工作的27岁的年轻人,随意拿起办公室里一张荷兰公牛系谱示意图,走笔在背面写起一篇小说,题目叫做《弑君者》。就这样,他在不经意间促成着一次小说艺术的革命,他的名字叫做阿兰·罗伯-格里耶。罗伯-格里耶与他的同道一起,开创了一个文学流派——新小说派。  相似文献   

18.
罗伯·格里耶曾三次访问中国,他无疑是最受中国读者关注的法国当代小说家,这一点连格里耶自己都感到意外。从上世纪70年代末,格里耶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他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但真正读他作品的人,也许并不比谈论他的人多。有人说余华的创作受了格里耶的影响,而余华自己否认了这一点。余华说:由于  相似文献   

19.
试析《吉娜》的双文本性晁召行在罗伯一格里耶的创作中,《吉娜》恐怕是篇幅最短却又最奇特的作品,以致于有的评论家认为,罗伯一格里耶在《吉娜》中给我们提供了他"小说家世界的完美的综合",而且,在他的苦恼中,罗伯一格里耶"未走得这样远"[1]。罗伯一格里耶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先锋作家余华,受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和罗布一格里耶这些世界级大师的影响,尤其在其80年代小说中,处处可见这些作家在其作品中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本文则分别将这三位作家的作品和余华的大量小说相比照,试图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