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又促使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确保竞争优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途径构建核心竞争力,采用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但要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道路,实现从“引进-利用-再引进”到“引进一批——消化一批——研究一批——开发一批”的战略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SEM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而自主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主要形式。我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可分为四个要素:创新环境设计、自主研发创新、自主管理创新和自主市场创新。创新体系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而因子分析可以为创新体系提供现实性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由之路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又促使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确保竞争优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途径构建核心竞争力,采用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但要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道路,实现从"引进—利用—再引进"到"引进一批——消化一批——研究一批——开发一批"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中小企业受其资金、人才、风险承担能力的制约,一般应选择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模式下进行技术合作创新具有不同路径选择,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模式发展,高校应不断提升自身研发水平,主动与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并形成长期合作,提升高校专利的市场化水平;企业在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研发,提高研发技术的成功率;政府在为高校与企业搭建合作研发平台的同时,要提供相关保障与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6.
合作模式的选择是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管理学中的OH优势理论的视角,以安徽科技学院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为例,着重分析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办学创新模式的OLI优势定位,为产学研合作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诸如现行制度的制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成果市场转化程度低、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相对缺乏、模仿引进有余及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并对企业如何开展技术创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韩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起来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缺乏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情况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便成为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韩国企业的迅速崛起和高速成长所依赖的即是这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创新发展道路.韩国企业在引进-模仿-改进-创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迅速获得技术学习机会,缩短由自身技术到引进技术之间的研发周期,有效规避了研发探索的风险;通过快速的消化吸收迅速达到引进技术水平,并引发更高层次的创新,实现了技术跨越型的自主创新.这是技术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一条捷径,韩国卓有成效的"科技立国"创新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国有中小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具有高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创新需求的优势及不足 ,规定着其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可选择方式包括 :内部创新、企业兼并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等。  相似文献   

11.
惟有技术第一,方有市场第一。中国企业要强大,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 第一,引进借鉴模仿,竞争取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有许多优势条件:国家"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规划;中国人力、物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原始创新能极大地增强企业实力和核心地位;模仿创新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合作创新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术资源;产品差异化创新有助于形成企业经营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模仿创新的诸多优势后,得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应以模仿创新为技术创新首选模式的结论,并进一步给出中小企业的模仿创新路径。但模仿创新不能包治百病,它也有天然的缺陷,最终的目标应是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发展是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动力。基于对宇视科技、金洲精工、亿华通等3家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产业成熟度、海内外需求差异、自身技术禀赋共同影响它们国际化初期的路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结合权变理论与安索夫矩阵加以解释。当产业成熟、内外需求差异小、自身技术禀赋存在优势时,企业优先以老产品进入国际新市场,选择“市场开发”路径;当产业成熟、内外需求差异大、技术禀赋高但与国际需求失配时,企业需要研发新产品来“出海”,采取“产品开发”路径;当处于新兴产业、海内外需求有待激发、企业需要借助全球知识资源形成技术禀赋时,建立全球研发网络至关重要,应采取“技术合作”路径。随着国际化深入,权变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国际化路径也会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石油多种经营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模仿创新。它既能避免走弯路,借鉴别人的经验,又能客观清醒地面对自我,找到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之路。二是联合创新。走强强联合之路,优势互补,发挥本企业的最大效能,创造最佳效益。三是合作创新。多种经营企业与石油天然气主业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主业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在主业的支持下,更能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状大和完善自我,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主业的优惠政策,在改革允许的条件下,促进本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获得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发达工业国家在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基础上,其技术进步遵循着“突破性创新——市场了解——产品设计制造——价格竞争——技术改良”路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是循着“技术吸收——扩散一再创新”的逆向过程。故此,技术后进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引进、学习和技术积累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技术创新资源的强弱,采取强创新资源下的专利技术引进、中创新资源下的设备引进、弱创新资源下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用等三种不同的创新模式来提升其创新能力,把资源集中战略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尽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科技创新是指以促进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甚至能优化生态系统结构为目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大学开展生态科技创新具有人才集中、学科交叉、先进设备集中、信息交流便捷等优势。其途径包括:生态功能新材料的自主研发;传统技术的升级换代;国外先进生态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其意义在于:有利于生态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有利于生态型企业的发展和成熟;有利于生态观念在全社会的形成和普及;有利于培养具有生态观念的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大学办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石油多种经营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模仿创新.它既能避免走弯路,借鉴别人的经验,又能客观清醒地面对自我,找到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之路.二是联合创新.走强强联合之路,优势互补,发挥本企业的最大效能,创造最佳效益.三是合作创新.多种经营企业与石油天然气主业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主业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在主业的支持下,更能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状大和完善自我,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主业的优惠政策,在改革允许的条件下,促进本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获得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应当借鉴西方创新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在我国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和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健全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创新主体;把市场需求同我们特有的优势相结合,把宏观层面的创新与微观层面的创新相结合,把政府的创新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以人为本,开创全社会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税收作为现代国家干预、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在筹集创新专项基金、降低研发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增加预期收益及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有着其他政策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笔者拟就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创新行为,优化创新环境及鼓励人力资本投资、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