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骈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问亲疏”不分责贱.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考查就会发现,它既不论“年甲次序”,也不看“功劳高下”,而是以贵贱亲疏排分的.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轿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间亲疏”“不分贵贱”(此据杨定见序本(忠义水浴全传》,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查考就会发现,这种排法是分贵贱、问亲疏的,哪些人在“天罡星”队里,哪些人在“地煞星”队里,谁在前,谁在后,大致都有线索可寻。这些安排正体现了梁山领导核心——宋江一笑用体系的思想和意志O一百零八人…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属于什么性质是研究《水浒传》必须弄清的问题。从《水浒传》中的描写看,梁山好汉大多干的是“盗”的勾当,他们攻打官兵时往往没有计划,与敌人厮杀时不分老幼妇孺统统杀死,没有夺取政权的意识,只是固守梁山,占山为王。这一切都表明了梁山好汉是绿林豪杰。  相似文献   

4.
罗天大醮:大框架的支柱《水浒传》的结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七十一回以前是各路英雄上梁山的过程,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上升阶段,各路英雄纷纷上山,几乎天天有人入伙,整个梁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七十一回至九十九回是梁山事业巩固发展和受招安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梁山事业由顶峰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梁山好汉  相似文献   

5.
孙琰 《现代语文》2007,(5):34-36
《水浒传》百回本,叙写的是梁山好汉的集结、力量的壮大和最后失败、毁灭的全过程。后人的评论往往将好汉们落草的原因归结为“官逼民反”,片面地突出了他们愤世嫉俗、同情弱小乃至为民请命的主观意识;而在理解梁山好汉为什么会最终走上“受招安”这一归宿时,又很少从梁山好汉的构成成分和自身原因出发,导致了分析得不全面。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著名古典小说。北宋徽宗宣德(1119——1125)年间,我国北方爆发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虽遭镇压而失败,但英雄们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勾栏瓦舍陆续出现了水浒题材的话本和戏曲。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中已记有梁山三十六名好汉的故事,记叙虽简单,但已具《水浒传》故事的雏型。到元代,水浒故事中的起义英雄逐渐发展成一百单八将。元未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说唱的水浒故事和水浒杂剧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水浒传》这部巨著。后又经历代不断增删、润色,遂敷演成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十五回等不同版本。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目的,对《水浒传》进行了删、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第77回“单道梁山的好处”这篇总赞,有人说它是《水浒传》的点晴之笔,是梁山事业的概括和总结,但也有人不同意这一评价,认为它只是一张分工表,对其意义,不宜拔高。两派意见虽然分歧很大,但都承认它是研究《水浒》的一篇带关键性的文字。拙文试对有关观点及这篇文字本身,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写梁山好汉想要拉拢卢俊义上山入伙,于是军师吴用就扮作算命先生来到卢府,骗得卢俊义在自家墙上写下一首卦歌:“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这首卦歌实际上是一首“藏头诗”,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所谓《古本水浒传》,曾轰动一时。校勘着蒋祖钢同志说:“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唯一一部署名施耐庵著的长达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接着蒋还在“前言”中大吹《古本水浒传》的后五十回,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对它进行仔细研究后,认为(?)它与前七十回的作者为同一人。”“前后的情节结构连贯吻合。”“前后人物形象特在一致。”“前后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一致,地方特征,个性特征,艺术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武松是《水浒传》中备受新旧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的典型人物。他不仅受到劳动人民的赞颂,而且还受到统治阶级中部分人的不同程度的赞扬。就连俞万春在他的反动小说《荡寇志》中处理武松的死时也颇费了一番脑子,让武松死后仍“独自一人,执棍挺腰,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踞坐石上”。极端仇视农民反抗事业的俞万春立誓要在他的笔下将梁山好汉斩尽杀绝,惟独不敢唐突武松的死,这是耐人寻味的。《水浒传》成书之前有专门说《武行者》的艺人,《水浒  相似文献   

11.
祝东 《现代语文》2006,(7):23-24
《水浒传》招安后的悲剧结局常常让读者感到痛心和难以接受,以至于金圣叹激愤地将七十回以后的内容一刀砍去,把《水浒传》弄成了条“断尾巴蜻蜒”(鲁迅语)。我们知道,招安是梁山好汉的命运转折点,此前他们过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理想生活,在那里他们不问亲疏,不分贵贱;招安之后梁山泊的好汉被派去攻打其他义军,遭受奸臣之害,最后落了个魂聚浮儿洼的悲惨结局。既然明明知道朝廷是奸臣当道,招安的结局将是如此惨不忍睹,为何当初宋江诸人在军事形势一片大好的条件下还要主动求得招安呢?李真瑜在他的《〈水浒传〉的伦理道德意识与人物的悲剧命运》一文中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梁山英雄受孝、忠、义三方面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致使的。类似的观点还有冷成金的“忠、义不能两全”说等。这些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点评的,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宋江等人的立场上去体察。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Z1)
一、常识填空1.《水浒传》的作者____,朝代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小说。2.《水浒传》中共有____将,天罡星共____人,地煞星____人。3.《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_位,他们是____、____、____。4.《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____、____;主张招安的是____。5."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性格的整体特征是绵里藏针,他的性格的变化是包含在整体性格中的性格的多层面的反映,这正好体现出林冲性格的丰富性。文章从“发展”的词义,从《水浒传》书中的描写,从心理学的观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林冲的性格具有发展性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创作宗旨是歌颂以宋江为代表的忠义,忠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权奸、“辅国安民”。七十一回以前写梁山好汉的造反行动属于“辅国安民”的忠义之举,七十一回以后通过招安悲剧结局进一步揭露高俅等权奸阻塞贤路、破坏招安、陷害忠良的奸恶,进一步歌颂宋江为国尽忠效力、至死不辞的忠义。  相似文献   

15.
读过《水浒》的,大抵不会忘记第七十一回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排座次,得有个依据。以何为据?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论名望代表人物是宋江。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小吏——押司宋江,因平日里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声望,被誉为能救万物于干旱之中的“及时雨”,于是小说让梁山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的晁天王于  相似文献   

16.
说到梁山排座次,人们常常只想到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实,梁山的排座次,共有六次。此外还有第十六回描写的“七星聚义”,即“东溪村英雄小排座”,第六十七回,六十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里,从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一回,是描写宋江入伙梁山的关节文字。它由“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及宋江正式上梁山三个重要情节组成。历来研究《水浒》的人们,都很重视这几回文字,因为这是了解宋江是否真正具有“造反”思想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导入课文】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梁山108将排定座位即结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男性文学”,《水浒传》基本上写男人的打家劫舍,南征北战,女人只是其中的点缀,而且女人们无论当死与否,最终结局几乎全部是“不得好死”,她们的死只是众好汉上梁山的一个由头。  相似文献   

20.
孩提时,喜欢看《水浒传》连环画册,常常为梁山好汉的侠义豪情所感动。如今,再读《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更为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个性所折服。“拳打镇关西”是鲁提辖在《水浒传》中的第一次亮相,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嫉恶如仇,见义勇为,胆大心细,书中对鲁提辖痛打镇关西的三拳描写,细致生动,淋漓尽致地凸现了一位嫉恶如仇的梁山英雄形象。文中提到,一日,鲁提辖在酒楼喝酒,得知金氏父女受镇关西欺诈的苦情,于是他慷慨解囊,让金氏父女离开是非之地。第二天,待金氏父女走远,“方才起身”来到状元桥郑屠处。鲁提辖强压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