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一书 ,是董平先生的力著 ,2 0 0 0年 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对范仲淹研究的丛书之一 ,详细记述了范仲淹的教育实践 ,深刻阐发了范仲淹的教育理论 ,全面展现了范仲淹重视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注重对范仲淹的教育实践的记述。范仲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 ,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对其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这主要是 :其一 ,范仲淹曾躬亲执教。在宋仁宗天圣五年 (公元 10 2 7年 ) ,范仲淹 39岁 ,因守母丧而居家 ,应晏殊之请 ,掌学应天府。他克尽职责 ,勤勉恭谨 …  相似文献   

2.
金蔷薇与金玫瑰都是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刺,都能开很美的花朵。不过这里我要讲的是一部书。它先后被翻译到中国时,却有着两个均被读者乐意接受的中文书名:《金蔷薇》与《金玫瑰》。这一现象的出现,恐怕在外国名著的翻译与出版史上也并不多见。我最早阅读到的《金蔷薇》,是上海丈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内部发行”版本。我更没有想到,《金蔷薇》作为一部谈创作感想、创作经验和创作活动的书,竟被我当作一本“小说”来反复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竟有了想尝试写作的强烈念头。很显然,《金蔷薇》向我打开了一扇窗口。透过它,我开始明白,真…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受益匪浅。书中“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等观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印证了“伟大寓于平凡”的真理。阅读此书,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学校,决不缺少各种花样翻新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到受益匪浅。书中“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等观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印证了“伟大寓于平凡”的真理,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此书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教育,决不缺少各种花样翻新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大厦千门万户 ,包罗万象 ,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更是文史哲不分 ,富于广泛的文化蕴涵。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董平先生 ,披沙拣金、艰苦卓绝地出版了二十多万字的学术著作《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 ,这是蓄谋已久的系列著作之一。著作精辟而生动地描述了以范仲淹为中心的行状编年史 ,由一个人展示一个时代 ;从范仲淹的政治、文艺、军事、教育论著到诗、词、赋 ,触及到范仲淹的喜怒哀乐、荣辱高下的心路历程 ,显示一位古代伟大教育家的人品风貌。这是一部具有独特个性的耐人寻味的范仲淹灵魂的历史。  一、历史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困境     
正美国有位教育学家,他的儿子在学校教育中失败了,由入学前的活蹦乱跳的健康儿童变成了一个孤僻自卑的少年,他作为教育家也无能为力,于是他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教育的困境》,他带着很深的感情写就此书,成了影响美国教育的一本名著。他在书  相似文献   

7.
我为书忧     
爱书,因而时常在书店里流连.然而不止一次地在堂皇的书架上见到一些可怪的书,书名或“妖”或“鬼”、亦“恋”亦“杀”,封面往往是服装用料“节省”的女郎,起初我疑心此乃“地摊文化”,再看作者,却有不少有名有姓的作家,不禁纳闷好一阵.终于有一日,听说了这丛书的主编向设计庸俗封面的出版社愤而抗议的消息,我才渐渐想明白那些“怪书”的来由.  相似文献   

8.
细节成就辉煌——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到受益匪浅。书中“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等观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印证了“伟大寓于平凡”的真理,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此书的阅读,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也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学校,决不缺少各种花样翻新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先进时髦的办学理念,缺少的是关注细节的“育人者”。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中的观念,对于解决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当…  相似文献   

9.
40年前,我同尚仲衣先生谈论到近百年来的中外教育家。我说,陶先生要算伟大的教育家中的一个,尚先生听了愕然说:“你们这个话不会过分吗?”我说:“你不相信,我们就来讨论讨论看。”那时候,我便举出了很多事例来跟他讨论。时过数十年,如今,陶先生和尚仲衣先生都已与我们长辞了!“盖棺论定”,今天我更可肯定地说:“陶行知先生是近百年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狼狈的一刻     
星期三早上 ,我像平常一样来到学校。语文早读时间 ,我正准备抽出语文书来读 ,不想竟拿出了一本笔记本 ,奇怪 ,书呢 ?我仔细把书包翻了翻 ,没有 !这下我可慌了神 ,再次找了一遍 ,还是没有 !“惨了 ,我语文书没带 !”我只能向同桌胡晓求援了。“什么 ?”她两只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马上恢复了常态 ,“你自己吓自己吧 ?”“真的。”我把书包给她看。她搜了一遍 ,又看了看空空的抽屉 ,愣了一下 ,随即哈哈大笑 :“陈晨 ,你也有狼狈的一天啊 !”孙铳真是个“顺风耳” ,他把头往前一探 ,说 :“桌上不是书吗 ?”我拿起来给他看。他和吴明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会看数学书”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那么,如何阅读数学书呢?  相似文献   

12.
有谁从“小康”而坠入困顿的,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兴致勃勃正准备在省重点中学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被调到偏僻的乡村中学。当时我愁肠百结、苦闷万分,献身教育大业、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宏愿也付之东流。于是我“通俗”起来,见书即翻...  相似文献   

13.
徐贲 《教师博览》2009,(5):46-47
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去,见他上初中的孩子正在读一本像是卡通的书——《那你也想当总统啦?》(以下简称《当总统》)。见这书名有些调侃,我拿起来翻了一翻,正好翻到这样一页,上面只有几行字:“人们会对总统发火。有人向总统塔夫特(William Howard Taft)投掷一颗卷心菜。这并没有惹恼塔夫特,他开玩笑道:‘我看我的反对者有一个失去了他的脑袋。'”配这几行字的图画上,塔夫特总统站在讲台上,脸带微笑地高举着一颗人头模样的卷心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如意君传》,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记云:“《如意君传》,未见,刘衡如先生云:日人某书中记有青霞室刊本,四册。此书演唐武后事,嘉庆十五年御史伯依保奏禁。见《癸已存稿》。按:……据此,则《如意君传》亦明人作。”我所见的另外两种《如意君传》如下:1.前有“甲戌秋华阳散人题”的《如意君传序》本,书名又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2,(33)
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喝采;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折服;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赞叹;为孙天帅的“不为金钱屈膝下跪”而叫好……他们的心灵高尚伟大,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根指向崇高心灵殿堂的银针。  相似文献   

16.
我当售书员     
我外婆家住在栎社机场,外公在办公大楼发报纸,外婆在候机厅卖书。我常常到外婆工作的地方看飞机。一天,外婆有事出去,让我在候机厅当售书员。我是一个性急的女孩儿,见书架上摆满了书,而旅客们却无动于衷,急得我不时地踱步,不停地搔头皮。看着无人问津的书,我壮着胆子,干脆扯开嗓门儿喊了起来:“快来买书啊!快来买书啊!”过了一会儿,终于走过来一位旅客。我见“救星”来了,喜出望外,赶忙迎上去问:“叔叔,你要买什么书啊?”叔叔见了我,高兴地  相似文献   

17.
书价扶摇上飚,可买来的书不一定令人满意.在某些书里错别字触目皆是,致有“无错不成书”之讥.国家要求使用语言文字规范化,三令五申,而经作家、编辑、校对们层层把关,然后出版的书,应是严肃、慎重的产物了,可仍每每令人失望.其中.尤以文学作品在语文基本功上出现的谬误,更让人为之惊诧.如常把“交代”误作“交待”,该用“作”的一概写为“做”之类.又如以《白鹿原》闻名于世的作家陈忠实.其另一作品《蓝袍先生》,竟在封面书名的手写体与书脊、目录的印刷体,都别“蓝”为“兰”.出书前作家未看清样,还是认可“兰”即为“蓝”?近读四川文艺出版社以陈圆圆为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尤感作者的语文基本功在较  相似文献   

18.
暑假的一天,我去书店买书,无意间看见了《教育最伟大的奇迹》一书。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便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看了起来。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教育为什么会有奇迹产生?因为教育有最伟大的智慧。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智慧创造出最伟大的教育奇迹。  相似文献   

19.
朋友送给我一本《小学生修改作文指导》(宁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封面上部杏黄色的衬底,嵌着白色的醒目书名,书名下偏右方是一个披长发女孩侧面头像,女孩的目光对着三个似树叶的箭头。清新简洁的构图,启发人丰富的想象,令人赏心悦目。一本书的封面如同一个人的脸面,它可以为书增辉,也可以使一本书减色,樊鸿宾同志设计的这个封面属于前者。 看书名,我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不外两个方面:为什么要教学生修改作文,即编写此书的目的意义;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即方法步骤。后者当是重点所在。仔细看完内容目录,果然不出所料。我于是有些担心:内页正文会不会是些干巴巴的说教?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此书,事实证明我的担心  相似文献   

20.
吾师高老头     
我刚调到师部宣传队的一天下午,从江科长家门前经过,见一位老人坐在马扎上翘着二郎腿看书。我低头侧脸窥视书名,老人家察觉了,将书抬起来:英文大字,下面有幅马克思头像。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便要走,他却向我招手:“来!来!”我只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