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涌动着人的生命,教育的每一分钟其实都在生成和创造着人的新的生命活力。为此,教育部曾经要求学校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每分每秒都惜时如金,自始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创建生命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体,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张扬生命,努力创建生命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关注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提高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尤为重要。课堂上,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转换是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主要探究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从生命层次去审视英语课堂,探求课堂的生命价值。重新构建课堂,让课堂投射更多的人文气息,成为生命的养育场。  相似文献   

4.
一、生命教育与高效课堂 2006年,由我主持研究的省级教科研成果——构建“五步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课堂目标。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出,是因为我认为:教师、学生是学校中鲜活的生命个体,呵护自然生命、完善社会生命、涵养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师幸福、学生自信”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生命的完善与美好应是教育最大最持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生命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课堂模式。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倡导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为宗旨的新型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校2004年秋季开始新课程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讨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理念来展开教育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除了在理念上、思想上要有全新的认识外,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骆殿兵 《教育》2013,(21):38-39
课堂是学生道德养成的主阵地。有品位的思想品德课堂应是有生命意蕴的课堂教学。富有生命意蕴的思想品德课堂,其核心是为"学"而教,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好地润泽和促进生命的成长。其运作要旨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前置学习"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尊重学生的原有认识,洞察学生思维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思品课开展讨论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富有知识传承之重任,更是教师、学生、作者生命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应进行的是个性化生命交流和体验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体验,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交往的“磁场”。  相似文献   

11.
点亮生命,不是做怕死鬼,而是要做自由人,在法治范围内,放飞心灵,挣脱枷锁,让灵魂自由地飞翔,不被拘不被束,走自己的路,不再乎别人怎么说;要想着自己将要成功,并一定会成功;永不言弃,向前看,不必把过去的错看得太重,一身轻松,甩开步子,勇往直前,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理论架构,文本解读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存在是人的一切活动及其实现价值的基本前提。教育源于生命,唤醒生命,激扬生命,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  相似文献   

12.
曹惠 《考试周刊》2011,(67):218-219
近几年来.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小学生漠视生命的报道.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来看,与之最有结合点的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分析了当今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几个根源,阐述了如何抓住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金鹏飞 《考试周刊》2014,(57):150-151
本文主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文章主要从认识生命的由来、懂得珍爱每个生命、欣赏身边的生命、倡导与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郭文峰 《生活教育》2014,(18):68-69
课堂上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教师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体现生命成长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应该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课堂该是人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命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刘峰 《考试周刊》2014,(75):23-23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成熟的时期,语文生命课堂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命、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生命课堂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和价值。本文主要从语文生命的课堂特征和提高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两方面研究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重新思考大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确立以生命教育为理念建构大学生命课堂.对于大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的价值性目标直面每个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应在课堂中展开对自然生命的呵护、对社会生命的培育和对精神生命的激扬.生命课堂中只有教师从权威走向对话、学生从接受变为探究、知识从应试转向生活才有可能实现生命教育的理念.为了实现生命的发展,生命课堂的实践中应重视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与统整性、教学过程的生活性与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上升,有一项对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8%的人有过自杀企图,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而对这一切他们的父母竟一无所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如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培养积极的、乐观进取的生存态度?生命价值观已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为学生树立热爱生活、认识自我、尊重生命、端正思想的意识,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公民生活、自我生活等置于重要的位置。生命教育是针对学生自我发展所实施的教育,是对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诠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本课程开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