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语言敏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说:"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能隐约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艺术论>中也有这样的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一类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种能于难发现处的发现就是艺术家共有的艺术敏感.  相似文献   

2.
脑子里有“绘本”这个概念,是从读台湾画家畿米的书开始的。差不多是十年以前,第一次在书店见到畿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和《月亮忘记了》,以为是给小孩看的书,  相似文献   

3.
生命     
画家说:“最好的东西是色彩。”囚犯说:“最好的东西是自由。”母亲说:“最好的东西是孩子。”假如问我,我则回答是生命.生命让我敬重和珍惜。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  相似文献   

5.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自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谁能画出快乐来。“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  相似文献   

6.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墨渍。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谁能画出快乐来。中间这块  相似文献   

7.
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异同,无论理论家们如何解释,这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今中外都是很普遍的.正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钱钟书《旧文四篇·中国诗与中国画》,吴龙翰语)但是如果作家仅像画家那样满足于直观物质的画,那他便永远也不能超过画家,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出这幅画面所蕴涵的全部意义.莱辛说得好:“…… 在绘画中虽然不是实在的东西却仍然是潜在的,如果用文字来描绘一幅物质的绘画,只有一个正确的办法,那就是把潜在的东西和实际可以眼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否则…  相似文献   

8.
最早接触日记,是妈妈给我朗读爸爸写的《让日记在为一种需要》,我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日记?”爸爸笑吟吟地摸着我的头说:“把自己一天中见到,听到的感兴趣的东西写下来,就是日记。”“为什么要写下来呢?”“日积月累,那可是一个人成长的印记啊!”于是,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日记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  相似文献   

10.
周宏 《中文自修》2005,(6):18-19
著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智慧快餐》中有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一架飞机飞翔在云端,舱门已经打开,外边有一位男士,抓着一把打开的雨伞,缓缓地往下降落,脸上带着愉快的微笑。画家在旁边还写了一句话:“无知常常是这么一种东西,当你拥有它的时候,你会拥有无穷的胆量。”后来有一位作家以“无知者无畏”为名写了一本书,曾经轰动一时,虽然这不是他的发明。  相似文献   

11.
纽约派是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是弗兰克.奥哈拉,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个性化极强。《我为什么不是一个画家》说明了语言的局限性,诗人被语言所控制,他总是接近一个不能接近的主题,用词无法描述物。诗人在街头漫步时所见到的一切都具有偶然性和转瞬即逝的特点。所有的感情、想法、体验都是瞬间的过程,诗人用词所描写的东西似乎近在眼前,但实际上和物却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2.
“让学”这一观点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他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他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委拉斯贵支原作《菲利普四世像》的分析,试图从技法研究的角度,去感悟大师艺术中关于“视觉意义”与“形式语言的纯粹性”,这或许是绘画中永恒的主题。过去绘画中曾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或许已经死去了,但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充满活力的基因,却生生不息,在现代画家的生命中延续。  相似文献   

14.
画中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墨渍。我向画家请教,画家坦言:"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谁能画出快乐来。""中间这块墨渍是  相似文献   

15.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更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  相似文献   

16.
点染,本是指画家挥笔作画的一种笔法,是在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后来,文艺理论家们把它转借到诗文写作中,并将“点与染分开”。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相似文献   

17.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位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都是最难画的,我  相似文献   

18.
制作课上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自转旋翼》一课,是一节制作课,上这节课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我就问自己: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是学会做这个东西,还是在做这个东西的过程中,学会“制作”的方法。思量再三,决定在这节课上教授学生方法,而不“教”技能。  相似文献   

19.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与李洪祥同志商榷马群林李洪祥同志《初三<思想政治>有几点值得商榷》(以下简称《李文》)一文的第二部分是:“对资产阶级的东西和资本主义的东酉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吗?”对《李文》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李文》说:“课本在第...  相似文献   

20.
韩文虎 《良师》2010,(12):61-61
威廉·柴克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有一天,柴克莱在一家俱乐部用餐时,见到一个画家朋友,就提出请画家有时间给自己画一幅肖像。一个侍卫见此,用轻蔑的口吻说:“喂,柴克莱,听说你刚才请人替你画像,是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