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石的以义理财和义利统一的义利观为其施行变法改革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传统的义利观被他赋以新的内涵,使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因此招致理学家们的反对.他的义利观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入世色彩.义利观归根结底是社会各阶级之力量对比及经济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义利之辩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二千多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义利关系及其内容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决议的形式明确规定,要引导人们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内容和意义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思索:一、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在义利观上的基本思想是“重义轻利”。孔子就把“义”看作是人立身之本,主张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  相似文献   

3.
罗素通过分析人的愿望和冲突等心理行为,对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什么是人类应该追求的善和正当的政府行为以及通往人类幸福之路等政治问题作出了详尽的回答,从而开辟了对政治伦理探索的行为动力学途径。罗素的政治伦理思想在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现代西方各种政治思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年来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往往比较注重他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而对他的经济思想不甚关注,认为孔子"罕言利",没有堪足称道的经济思想.以致对孔子的经济思想论者不多,更没有形成有关孔子经济思想研究的专著.不过学界同仁仍然有所笔耕,其内容涉及义利观、财富观、生产观、消费观、分配观、人口观、赋役思想以及整体经济思想评价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以义克利的观点,形成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义利思想。若拂去其上的时代烟尘和偏见,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对促进今天新型义利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献是中国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出"治国安邦、经世致用"精神,对当今社会有启迪作用.文章从商品经济思想、经济伦理思想、经济管理思想、经济改革思想、经济生活思想五个方面,对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成分进行讨论,揭示传统经济思想的民族特色,考察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反映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小康社会"这一共同理想当中,希望能够引起当代青年对经济经典文献的关注.商品经济思想中包含重视商业的因素,<管子>倾向于农末并重.所谓重农抑商,有可能把产业结构属性词语和商德属性词语错误搭配在一起.经济伦理思想中,儒、墨、道、法重视以信义、互利、共利、法制等处理经济关系."天人合一"就是道德合一.财富观引出划分贫富,富裕观引出勤劳致富.义利观推崇的是诚信、公平.经济管理思想涉及盐铁专卖、钱币官铸私铸等问题.经济改革思想以税收制度为例,延伸到富国富民、整治腐败.经济生活思想以"仓廪实"、"衣食足"来强调解决温饱问题,向往达到儒家提出的"小康".  相似文献   

7.
荀子隆礼、重法,但并未因此而忽视"义"及其在自己伦理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反,他不仅为"义"的产生找到了外在基础,即社会发展的历史需要;而且还使"义"的内涵在这一历史需要的前提下向功利性、条理性和规范性,即向外在价值转化;最终使"义"与"礼"相结合,"礼""义"并提、互换使用,极大地发挥了"义"作为"手段的善"的功效。而"义"概念的这一转变也正是荀子伦理思想向大众、现实、操作层面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财富历来被主要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来认识。但是,财富的历史中却蕴含的是哲学的逻辑。这种逻辑支持着现代财富采取资本的存在式样。现代财富的资本式样中蕴含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基因"。共产党执政后需要建立和谐财富观,这种财富观的学术基础是经济哲学的经济主体论与资本主体范畴。  相似文献   

9.
“至善”观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古希腊伦理思想中被划为两个不同的派别分开讨论。能动主义经历了从“至善即理念”到“至善即幸福”的演变历程;快乐主义经历了从“至善是肉体的快乐”到“至善是精神的快乐”的演变历程。前者的历程比后者的历程要长一些,要复杂一些。但就其总体来看,“至善”观的发展和进步是主流,不仅对古希腊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德治有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道德文明的国度,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先秦以降,在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中义利观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到了现代,随着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传统的义利观受到了挑战,新的经济体制需要新的价值导向。文章认为新的价值导向的核心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描述两种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阐明新价值导向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伦理学中善观念的一种终极的或本体的表述,是对终极道德价值的追求。本文主要试就《追风筝的人》中主要人物的精神以及灵魂的救赎过程,来分析西方至善的本质、追求方式以及至善的价值内涵,从而启迪人们不断地进行至善实践,获得至善人生。  相似文献   

12.
义利观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孔子并非完全否定功利,但他更加重视"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取其精华,孔子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应继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对两性关系的本质及其道德内涵的科学揭示,用这种妇女观来审视尼采关于妇女的言论,我们发现,尼采的两性伦理思想,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腐朽的男权至上主义。而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妇女观,促进人类妇女的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财商仅仅关注生财、理财、用财,限于金融范畴;现代意义上的财商还应该包括所有的社会财富,甚至国民财富的增进和使用,这与高中思政课程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交叉重叠。思政课开展财商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育人的基础,是社会发展“三创”要求的时代彰显,是“劳动创造财富观”的应有之义。高中思政课开展财商教育,应紧扣课程内容、拓展课程思想、关注时政热点,讲清“富的内涵”“谁应该富”“通过什么途径富”“富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幸福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道德理论的核心,他的伦理思想以幸福为起点,最后又以幸福为落脚点。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质量,幸福已成为人们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利他思想,是由一系列传统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构成的体系。“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对人性见解的传统观念,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人可以为善,可以教而为善的心理依据。中国古代利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1、爱人,这是利他思想的理论基础。春秋时期,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于与父、臣与君以及国与国等关系的伦理总结,具有丰富的内涵。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仁的时候,提出了“爱人”的主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①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与爱人是一致的,仁即“爱人”、“爱民”。仁…  相似文献   

17.
义利观是指如何认识"义"、"利"以及如何处理"义"与"利",即道义与利益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观点,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是义利观在伦理领域的进一步展开。人性是可变的,人们最终会趋向于善,即"义",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道德支点;社会物质条件,即"利",对人们的荣辱观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物质前提;如果"义"和"利"发生冲突,要坚持先"义"而后"利",甚至舍"生"取"义",这是人们评判荣辱的尺度和标准。深入探讨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并进而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伦理思想发展史上,胡瑗虽然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以“明体达用”为最高范畴的伦理思想体系.但他提出的“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的教育价值观、“明体达用”的教育发展观、着眼于培养人的“可行能力”的教育目的观、以人为本尊师爱生的育人观、立己治人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理想观等道德性命之学却为以后的教育伦理思想家提供了先驱性的思想资料。作为议经派的代表,胡瑗把北宋中期以来的教育伦理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带来了当时教育伦理理念、方法和目的的大转变。他倡明“达用善”,创造性地改革旧的儒家理念善.形成了伦理史上卓有成就的教育伦理思想和经验,为宋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我们今天让教育回归“用且善”的生活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童年是道德人格建构的重要时期。中华传统童蒙经典不仅是儿童识字的蒙学读物,它更具有丰富的德性知识,明确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儿童伦理教化的经典系列教材。童蒙经典的伦理思想基础主要包括天道观念、家长制度、修齐治平思想、中庸思想、道德义务观、功利与保守主义和男尊女卑思想等。其主要道德范畴包括善与恶、诚与信、礼与让、仁与义等。童蒙经典对儿童化蒙昧以文明,理混沌以清晰,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道德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童蒙经典也有其局限性,但经典不盈,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将不断生长,结出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同情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儒家同情观的衰退性嬗变,阐释先秦儒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和价值,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