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跑技术诊断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3年4月至1984年底,为帮助中国田径队短跑组(男子)队员改进技术提高成绩,在陈家全、黄巧叔教练的通力协作及大力支持下,我们根据不同需要先后对国家队队员(蔡建明、李丰、郑晨、刘芳谭、洪海以及林予勤、罗诚等)进行了六次(28人次)的技术诊断。现将这六次技术诊断报告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
短跑攻关技术诊断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1983年4月至1984年底,为帮助中国田径队短跑组(男子)队员改进技术提高成绩,在陈家全、黄巧叔教练的通力协作及大力支持下,我们根据不同需要先后对国家队队员(蔡建明、李丰、郑晨、刘芳、谭洪海以及林予勤、罗诚等)进行了六次(28人次)技术诊断。每次诊断后都尽快向教练与队员作了口头汇报。现将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国少年短跑及跳远项目优秀队员、省田径集训队员及省体校短跑、跨栏、跳远、跳高、三级跳等项目队员的10秒坐姿脚踏频率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除短跑外,还应将脚踏频率选为跨栏、跳远、跳高、三级跳项目的运动员选材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积极送髋的技术、髋关节的灵活性对短跑成绩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短跑中积极送髋可以提高跑速并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在柔韧素质训练时可采用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并注意肌肉放松训练。对教练员训练队员、评价和诊断技术动作合理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过去对美国优秀百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缓冲与后蹬、摆动落地等)及对我国集训队男子短跑运动员进行了多次技术诊断的基础上,现对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广大教练员、运动员进一步明确短跑技术概念及改进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存在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们过去对美国优秀百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缓冲与后蹬、摆动、下地等)及对我国集训队男子短跑运动员进行多次技术诊断的基础上,现对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广大教练员及运动员进一步明确短跑技术概念及改进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00米短跑优秀运动员前脚着地技术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米短跑项目是我国的落后项目。我国已有一些文章探讨前脚着地的“扒地”技术的重要性,公认前脚着地的扒地技术是减少水平速度制动的关键技术。但是系统的定量分析不多,特别是很难取得世界一流100米短跑运动员比赛情况下的可靠的生物力学指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短跑着地技术的制约因素及其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实验数据取自R·Mann等人对美国奥林匹克队15名男子短跑(100米)运动员的5次高水平比赛中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的技术状态,将决定其今后的发展程度.同时,技术也是速度的重要突破口,这在我们的训练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总结本组女子短跑队员1992年和1993年的训练经验,我们建立了"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及手段,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前摆技术"为突破口,使运动员的前摆技术和其与生俱来的高步频结合。队员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队员经1~2年的训练,三名队员中一人达健将、-人达一级运动员标准,同时,队员的技术风格也得到体工队教练较高的评价.结论是①把技术作为速度的突破口是成功的;②关键技术突破,是多种方法、措施的综合结果,需要调动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疆师范大学短跑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师范大学短跑队队员在有限的训练时间下,只有少数队员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练制订的训练计划.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种影响训练计划的因素:场地、身体素质、训练器材的分配等.有部分队员因为上述因素造成自身训练内容完成度不高,跟不上教...  相似文献   

10.
队员的技术训练在组织队员(守门员除外)的技术训练过程中,往往采用许多训练内容.我们力求按照队员的竞技水平、训练程度,本着不断提高训练难度的原则,将队员的技术训练进行系统分组归纳.队员的技术训练包括以下几项工作:训练的组织、训练内容的实施、训练内容的不断丰富和训练难度的不断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动作速度、增减场上队员人数的方法增减任何训练内容的难度。根据我们的观点,最好是按照技术训练的三个组成部分(射门、合理的身体接触和滑行)来安排具体的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使队员尽快掌握短跑的技术要领,要注意解决以下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优质塑胶跑道的问世,短跑技术由“后蹬型”向“快速摆动型”转变。突出表现在后蹬技术由原来的充分蹬伸向不完全蹬伸(下称屈蹬式)的技术发展。此技术可谓短跑后蹬理论的一大变革。这一变化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中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同的后蹬技术相比较,对现代的短跑“屈蹬式”技术进行理论性分析和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迅速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负责同志要从儿童抓起的指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于一九七二年春担任江苏省青训队女子短跑组的训练工作,迄今已一年多了。遵循毛主席“要认真总结经验”的伟大教导,在这里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一、基本情况女子短跑组的队员共七人,平均年龄15.5岁,身高1.64米。除少数队员参加过  相似文献   

14.
邵春华 《收藏》2007,(9):142-143
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仅有36个国家约2000名运动员参加。当时唯一代表中国参赛的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当年在中国第四、五、六届全运会上蝉联100米短跑冠军,在第四、五届全运会上连续两次获200米短跑冠军,可谓短跑名将。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热衷于打内战,哪还顾得上什么奥运会,因而刘长春还是靠张学良将军的私人赞助,才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15.
在短跑训练中,短周期训练的计划安排、手段及方法选择与创新、训练的效果关系到队员成绩的提高,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短期内提高短跑速度训练方法和手段1、训练的几个阶段和内容安排(1)基础训练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分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基础训练中有氧代谢训练(耐力练习)比较多。  相似文献   

16.
我组有六名运动员,一名老队员,五名新队员,二名成年、四名少年。山东的短跑是个落后项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对这批新队员如何进行训练,开始思想上是不明确的,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由于在一九七二年的指导思想是急于提高专项成绩,所以全年安排的运动量不大,跑的专项较多,强度较大,当年专项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基本功抓的不好,跑的技术改进不明显,伤号出现的较多,影响了系统训练。我们认真总结了去年的教训,今年训练的指导思想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G822.119 9410795上海女子短跑运动员技术诊断之一—斐芳等百米跑全程速度·步频·步幅的分析[刊,中]/冯敦寿,林民及,曹性惠//上海体育科研.—1993(2).—13—18图1表6(SML)短跑//技术分析//速度//步频//步长//节奏G822.12 9410805短跑运动员如何训练[刊,中]/栾其成,代小军//辽宁体育.—1993(5).—41(XY)田径//短跑//训练//方法//模式//身体形态G822.12 9410806如何安排短跑训练[刊,中]//风//田径.—1993(5).—27—31图1(XY)田径//短跑//训练//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透析100米跑步长和步频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在短跑技术研究中,通常把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作为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诚然,这些研究对短跑运动的技术理论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往往由于研究者对短跑步长和步频与专项速度(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了有关短跑步态参数(步长和步频及其指数)的大量研究结果及其结论指导和服务于运动训练实践的作用甚微,甚至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和掌握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为了正确认识短跑步态参数与专项速度和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当前短跑步长和步频的理论研究存在的误区进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对20名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 成绩在10″8内)的足部进行了 X 光拍片研究。结果短跑运动员足长身高指数(足长/身高)小于常人,有显著差异(P<0.01);髁关节骨杠杆指数 K 值(R_1~#/R_2~#)小于常人;有显看差异(P<0.05),结合短跑技术特点,从力学及肌肉生理角度对此形态差异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优秀短跑运动员与常人足的形态对短跑速度起积极影响。现对该问题粗浅的认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女短跑水平较低。目前,一百米能跑11″7-11″9的、二百米能跑24″7-24″9的仅十余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从国内外女优秀队员各年龄期的成绩对比看,我们不仅起点低,而且提高幅度甚小。(附表一)。要想早日把水平搞上去,我认为必须提高训练的目的性与训练效果,要完善多年训练过程,要从抓好15-18岁队员的训练着手,同时抓好尖子队员的训练。对15-18岁队员的训练,我谈以下认识与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