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同胞翰林     
清代康熙年间,歙县唐模村(今属黄山市徽州区)许承宜、许承家兄弟二人俱考中进士,一授庶吉士,一授编修,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说。  相似文献   

2.
同胞翰林     
清代康熙年间,歙县唐模村(今属黄山市徽州区)许承宜、许承家兄弟二人俱考中进士,一授庶吉士,一授编修,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说。  相似文献   

3.
清中期以后,天下大致太平,战事明显减少,高官大吏多起自科举,而科举之中最重翰林。不仅汉族士人如此,满蒙汉军旗人士子亦如此。此外,清代一直推行“首崇满洲”的国策。在科举方面,虽然在一甲进士和状元及第等名义上照顾汉族士子,但真正受皇帝信赖倚重的大臣,仍然是本族士子。在翰林群体中,满洲翰林的地位和作用远远胜过汉族翰林。这一点在鸦片战争前后活跃于政坛的几位翰林身上便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活跃于当时政坛的两派阵营中的领军人物皆出自翰林,但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文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清道光时期满汉翰林之分歧较量的过程予以深入剖析,验证了“满重汉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清中期以后,天下大致太平,战事明显减少,高官大吏多起自科举,而科举之中最重翰林。不仅汉族士 人如此,满蒙汉军旗人士子亦如此。此外,清代一直推行“首崇满洲”的国策。在科举方面,虽然在一甲进士和状元 及第等名义上照顾汉族士子,但真正受皇帝信赖倚重的大臣,仍然是本族士子。在翰林群体中,满洲翰林的地位和 作用远远胜过汉族翰林。这一点在鸦片战争前后活跃于政坛的几位翰林身上便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活跃于当时 政坛的两派阵营中的领军人物皆出自翰林,但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文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清道光时期满 汉翰林之分歧较量的过程予以深入剖析,验证了“满重汉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授好一堂课     
授好一堂课翟平编者按:我们向基层干部推荐一篇文章:《指导员授好一堂课的几点设计》,文字不多、篇幅不长,却发人思考。翟平同志这五个“设计”,均属教育艺术的研究内容,规转载如下,希望大家阅读、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撰写此类言简意赅的文章!授课是基层指导员使用...  相似文献   

6.
鞠飞 《现代语文》2007,(10):21-21
本文在参考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一书的基础上,根据原始文献记载,从以下两点考实韩翊于进士及第前曾入居翰林院,为“翰林待诏:一是唐历朝翰林院中的职事状况,二是韩翊早期的生活状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韩拥早期无事迹记载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我很少通过书面这种方式与你交流,因为无论我在什么地方想表达什么或自言自语,你都能感受得到或听得得。和你相处快12年了,你的优点和缺点我一清二楚,为了你在新的一年中有飞跃性的进步,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你,所以我要站出来啰唆一番。  相似文献   

8.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六导”尝试,力图“授之以渔”,以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授渔”来向教师的施教提出要求,这对“授鱼”的做法固然是一种否定与超越,但“授渔”也不免让我们产生困惑: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抓法,不同地方的鱼也有不同的抓法,“渔”授得完吗?  相似文献   

10.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1.
从翰林制度层面探讨翰林文人心态可以看出,翰林文人在鸣国家之盛同时亦有"鸣己之盛"心态展现,这也是台阁体兴盛的内在动力;翰林院学习考核、应制诗文高下评定乃至翰林雅集酬唱形成的"竞技逞才"心态,同样促进了台阁体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2.
知·导·授──思想教育方法初探王淑梅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授之以法。概括起来就是知、导、授。一、知。理解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理解的前提乃是了解,只有了...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5,(9B):58-59
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为了孩子的将来,现在就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贾岛举进士与遭贬考辨 苏绛《贾公墓志铭》云:“穿杨未中,遽罹飞谤,解褐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这段话颇费解,盖作者或有所讳,未便把话说透,有意布了一层迷雾,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今之学者,一般都认为贾岛因遭飞谤,未能考取进士,并被贬为遂州长江县主簿。这种解释,考之唐代仕官制度,于理未安。按唐制进士第后,解褐授官,一般都为九品。作京官即为秘书省校书郎;地方官即为主簿,县尉。走科举道路的人,极难解褐授官。即已举进士,还要经过铨选,方能授官。贾岛既未举进士,又遭飞谤,何以反解褐授官?未举进士而授官,则已属例外,对贾岛来说,可谓侥幸之至,何以言责?  相似文献   

15.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16.
林卓宇 《小学时代》2009,(10):38-39
我是一个穿梭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文字精灵。笔是我的法杖,而我创作的那些美丽文字就是伴你飞翔的文字音符!希望它们能为大家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17.
鱼·渔·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成绩,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代表了语文教学中的三重境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用“鱼·渔·欲”三个字来归纳。一、授之以“鱼”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重境界。长期以来,教师教书只须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遇到的疑难切切实实地解答出来。用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二、授之以“渔”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知,课堂教学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如何真正实现课堂上的“授之以渔”.却是对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挑战。尤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来说虽是门颇具吸引力的课.但如果教师将教材按部就班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他们未必能接受,毕竟他们对这门课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一、直授式直授式是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直接授于学生某种学法。直授式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分专题直授,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分散直授。比较而言,后一种效果较好。指导学生完成课业,如预习、  相似文献   

20.
授人以鱼是指传授知识,授人以渔则是指培养能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有人主张授人以渔,摒弃授人以鱼;在用人制度、高考方法、考核教师的标准依旧不变的前提下,又有人认为教学还是要以授人以鱼为主,围绕“升学的指挥棒”,把授人以渔搁置一边。尽管各有道理,可人们在争论“授鱼”还是“授渔”之际却忘记了一点,不管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