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做父母的爱孩子,为孩子谋利益,谋幸福,是无可非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是父母的责任。然而,究竟是为了孩子现在的利益和幸福,还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利益和幸福呢?这就值得好多父母思考一下的了。 在现实生活中,现在的和将来的利益、幸福,往往是不一致的。往往是眼前得到了利益和幸福,从长远来看却是害处和痛苦,正所谓  相似文献   

2.
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得比自己更幸福,事业比自己更成功。为此,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不遗余力。家长的种种努力和辛苦是否就能保证孩子将来一定成龙成凤,生活幸福呢?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没有错,但是。若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若想让孩子将来成龙成凤,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品质。诚信是个人品格的基石,其他优秀的道德品质多数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占为了孩子将来的成功、幸福。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别忘了为孩子铺垫下诚信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培养教育孩子,最大的难度就是不可重复、不可补偿、不可挽回;就是孩子一旦长大成人,如发现有遗漏,在想补偿,那是很难的。所以今天我们必须有超前意识,为了孩的将来有个幸福美好的人生,今天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着眼于孩子未来的生活。面向未来的教育要靠更新观念,那么这新的观念是什么呢?就是要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  相似文献   

4.
美国家长最关心的是:(1)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正常(而不是超常),假如孩子达不到正常标准或者超过正常标准,该如何为孩子寻求帮助;(2)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快乐,因为他们认为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是最残酷、最不公平的一件事;(3)自己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新的进步。他们不看别的孩子会什么而自己的孩子还不会,或者自己的孩子会什么而别人的孩子还不行,并为此而忧心忡忡或洋洋得意;他们关心孩子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当然并不是100%的美国家长都如此。  相似文献   

5.
当下,孩子作为每个家庭的核心,他们的幸福成为了父母乃至全家的努力方向.为了孩子能有个幸福美好的未来,家长们正不懈地努力着. 一、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身体与心灵自由的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所以幸福一定是内在的,而不仅仅是大人在吃、穿、住、用方面对孩子的高度满足,也不是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我们应当明白:关注孩子内心是保障孩子幸福权利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成功作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正式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为了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我们有权利剥夺,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为了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我们有权利剥夺,也完全可以剥夺孩子们今天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钟丽 《幼儿教育》2008,(6):10-11
<正>为什么孩子们不快乐孩子对话:李俊杰(6岁):我真羡慕动画片中的樱木花道、流川枫、雷欧、迪加、塞文和宇宙超人奥特曼等,他们不仅武功好、特厉害,而且天天快乐得要死。王晶(5岁):你说,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家长实话实说赵女士(小学教师儿子4岁):目前,许多年轻父母片面强调孩子的未来幸福,而忽视了他们童年的快乐。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开始构想其将来学习如何,考试得多少分,上什么大学,取得哪  相似文献   

9.
以前,找以为只有成人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孩子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后来有了孩子,我才知道孩子的幸福哲学从一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萌芽,并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感性素质与人们的生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海宏人类失去艺术道德会是什么样?大家都让孩子努力学习,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一律不让做,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将来能够幸福。但是人们忽略一个问题: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的时候,我们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发展的机会。什么是感性素质?感性素质有什么作用?感性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人感性  相似文献   

11.
杨沁瑶 《新读写》2012,(2):58-59
随意翻看《读者》,一张色泽暗淡的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照片中的孩子更是震撼着我的心灵,引发了我对幸福的思考: 什么是幸福? 对于山区的贫困孩子来说,能够上学就是幸福;对于残疾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幸福;对于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来说,拥有完整的家庭就是幸福……可对照片中的他而言,幸福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一些家长讲,今天的孩子真幸福,吃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今天的孩子真难管,说什么都不听,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份调查告诉我们:60%以上的孩子将来想成名成家;而愿意当普通劳动者的却不到10%。今天的孩子,对将来社会角色的这种错位的想法,反映了什么?一是对名利和享受的过分追求;二是对个人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从而导致理想与社会需要的脱节。  相似文献   

14.
郭文斌 《辽宁教育》2013,(2X):79-79
<正>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过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从拯救孩子幸福的角度看,制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似乎能够让孩子变得幸福起来,但显然,这根本不是治本之策,至多让孩子"被幸福"。中国孩子幸福指数过低的原因是什么?有网络据此发起一项网络调查。其中四成多网友认为学业压力是中国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位居第二的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有23.8%的网友投票。其实,用不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为了什么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们能在当下和未来幸福地生活吗?
  我们的孩子当下幸福、快乐吗?当你看到他们清早背着沉重的书包,睡眼朦胧,无论风雨,早餐也来不及吃,去挤公共汽车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一整天待在教室,埋头做题啊做题,窗外的风景与他们无关、视力不断下降的时候;当别人周六周日在爬山打球游泳而他们在赶这个班那个课的时候,你觉得他们幸福快乐吗?  相似文献   

16.
“神童”本来就可遇不可求,“制造神童”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孩子本非千里马却以千里马驱之,这又与摧残何异?当我们看到通过这种“野蛮”的教育是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再得那么可怜我们心里又是怎样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7.
写给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貌似不可一世的怪物;孩子成才也仅仅是这种培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母亲穷追不含的目的!每一位母亲都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都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所差距,一旦原先所期望的无望达到,父母们就开始产生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孩子的埋怨训斥…  相似文献   

18.
幸福如草     
从降临人世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希望我们能得到永不消褪的幸福。此后,我们便把幸福当作一个终极目标,当作万里长征的胜利终点,然后开始了一段一段的分解,并企图一步一步地朝着幸福的方向靠近。为了将来的幸福,我们背着书包流着鼻涕唱着小曲儿去上学;为了将来的幸福,我们战战兢兢恍恍惚惚颤颤悠悠地奔波在一个又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他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有人说:我要让孩子幸福,孩子有什么要求我能满足的都要满足,我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受苦。现在的孩子真的比他们的父母童年时幸福吗?物质富足就是幸福吗?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本《幸福是什么》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了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成为医生的孩子认为为别人解除痛苦是幸福;成为农民的孩子认为用自己的劳动供养了许多人是幸福;成为工匠的孩子认为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是幸福。亚里斯多德说:“人生的主题就是幸福的主题。”中国的学者也认为:“幸福问题是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