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所以遭受挫折时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1)攻击。情绪的痛苦和愤怒,常常表现出攻击行为。或直接攻击,即直指造成挫折的人,怒目而视,言词激烈,甚至挥舞拳头;或间接攻击,即不敢直指造成挫折的人,或者对造成挫折的人还不清楚,于是迁怒于人,寻找“替罪羊”。当不能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时,也可能攻击、埋怨、责备自己。(2)焦虑。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情绪波动,或闷闷不乐,或冲动发火,甚至食不甘味。生理上出现胸闷、心悸、冒冷汗、手心冰凉等不良反应。(3)冷漠。对引…  相似文献   

2.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和体验。择业挫折同其他挫折一样,包括择业挫折情境、择业挫折反应、择业挫折认识三个方面的涵义,三者中择业挫折认识,即对择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择业挫折情境,不同的择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择业挫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择业时由于知识缺乏、能力缺乏、经验缺乏、物资缺乏而产生缺乏挫折;另一种是由于在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产生的阻碍挫折,这种阻碍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观念性、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上讲,心理挫折是指人在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怒或沮丧失常的情绪状态。因此,教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战胜心理挫折。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常常会碰一些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往往会使教师产生忧虑、不安甚至沮丧等心理,从而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因此,正确分析新时期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努力探索处理的办法,对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我无法解决和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等情绪性的心理状态。引发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学校管理工作上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学…  相似文献   

5.
心理挫折是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种挫败、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受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因素:人总是生活在客观现实之中,教师心理挫折的产生,其客观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消极情绪主要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一个女博士童年时因家庭变故和奶奶住在一  相似文献   

7.
心理挫折是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一种挫败、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8.
自学考试作为检验自学者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考试本身的严肃性加上人为的环境因素往往会使考生在考试中产生紧张、不安等焦虑心理,致使考生思维产生抑制、再现困难、悲观失望,从而影响成绩,使自己的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例关系。对自学考试丧失信心。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克服考试中的焦虑心理,力求正常发挥,对每一位考生来讲,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考试中焦虑心理的表现焦虑作为一种心理因素,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状态,同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  相似文献   

9.
心理挫折是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一种挫败、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人总是生活在客观现实之中,幼儿教师心理挫折产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1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如分不到住房,造成家庭生活不便,而园领导又迟迟不予解决,教师难免在情绪上受到影响,产生挫折感。   2人际关系紧张,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如先进教师遭人诽谤打击,园领导任人唯亲,压制有才干的教师等,都容易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3尊重需要得…  相似文献   

10.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的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学生当中不乏因一次考试失利,受一次批评,便让他们产生一种无法克制的焦躁烦闷.而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调适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挫折,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或动机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挫折对学生的影响一般说来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一是促使学生从困境中觉醒,汲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向既定目标迈进或适时调整目标、策略,使其更贴近现实,因而更易于实现或达成;另一种是学生无力应对困难和挫折,长期处于消极应对或冷漠逃避的心理状态中,进而导致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焦虑、浮躁、愤怒、悲伤、攻击、偏执等。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好斗,爱和小朋友打架,甚至惹祸。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有同感,总是能发现有些幼儿既会拳打脚踢,又会口头攻击别人,还会抢夺别人的玩具或其他好玩的东西,真是让人伤透了脑筋。对于这类事情,我认为,家长和老师不应只停留在责罚的水平上,而应仔细探查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教育引导,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关于攻击性有一种比较流行并且已得到实验验证的假说,认为攻击是对挫折的反应,而干扰或阻碍达到目的就是挫折。如幼儿在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挫折教育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挫折是指阻碍、干扰或阻断个体朝向某一目标行为的动作以及由这些动作引起的情绪状态;大学生中存在的抗争、攻击、冷漠、焦虑、消沉、固执、退化等现象是大学生挫折反应的主要表现;这些挫折反应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挫折既可以升华人的奋发意识、调整人的处世原则、锻炼人的意志能力,也会扰乱人的心理情绪、打击人的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来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4.
焦虑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景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情景即将来临,而又感到无力应付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的情绪。其典型表现就是不明原因地忧虑和紧张。 焦虑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虽然并非所有的焦虑情绪都会导致心理疾病,许多比较轻微的焦虑往往会事过境迁,自动消失。但是有些学生的焦虑是病态的。从国内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资料看,我们有不少学生长期陷入到难以自拔的焦虑情绪中,这一严重的负性情…  相似文献   

15.
心理受挫是学生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干扰而产生焦虑、紧张、愤怒或沮丧失常的心理反映。探究心理受挫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家庭受挫,如父母不和、父母离异、长期和父母分居;二是学习受挫,如考试不及格、留级等;三是交往受挫,如屡遭批评指责、冷遇,在集体中没有地位。学生在心理受挫后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如: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的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学生当中不乏因一次考试失利,受一次批评,便让他们产生一种无法克制的焦躁烦闷,而从此一蹶不振;更有甚者他们会选择一种过激的方式,来逃避生活中谁都可能遇到的挫折.……  相似文献   

17.
李英 《教育探索》2004,(8):103-104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来自于个体内外环境中的应激(即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将使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应激反应,包括紧张、焦虑、恐惧、愤怒、敌意、抑郁等情绪反应,丧失自信、自我评价过低等认知反应,对抗、逃学、离家出走、攻击等行为反应,还包括生理方面的适应性反应。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过度的心理应激会破坏个体心理平衡状态,产生心理问题。 中小学阶段,可以说每个中小学生都处于内外多重应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障碍,当面对障碍感到无路可走时,便会产生一种遭受挫折的感觉。挫折即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对于技校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在技校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挫折,因为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必须清楚产生挫折的原因。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指身…  相似文献   

19.
挫折的发生不可避免,学生受挫心理形成十分复杂,无论挫折的原因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怎样对待挫折情绪?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挫折发生不可避免,学生受挫心理形成十分复杂,无论挫折的原因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怎样对待挫折情绪?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