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原有脆皮水制作工艺进行优化改良,重点研究了麦芽糖、大红浙醋、炸制油温对成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作配方为:水500 g,麦芽糖150 g,大红浙醋50 g,白醋40 g,花雕酒40 g;最佳炸制温度为160℃左右的中油温。成品皮脆肉香、色泽红亮。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面糊组成及其对挂糊油炸猪肉片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面糊的最佳配方为:高筋粉40 g、马铃薯淀粉60 g、泡打粉1 g、水140 g、食盐1 g.猪肉片挂糊后,在180℃的大豆色拉油中炸制100 s,取出后冷却10 min,待油温升至200℃,再次油炸40 s.冷却后测得其挂糊率为70%,水分含量23%,吸油率18%,表面色度L值36.02,a值-5.19,b值11.71,剪切力为17.84 N.挂糊油炸猪肉片成品色泽金黄,外脆里嫩.  相似文献   

3.
对红烧肉烹饪过程中的调味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观评价为标准,确定制作红烧肉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制作红烧肉的最佳配方为:以1000 g红烧肉为标准,植物油100 g,黄酒100 g,糖40 g,水300 mL,锅底温度100℃,炖煮时间60 min.此时制作出的红烧肉品质最佳,旨为工艺化...  相似文献   

4.
张鑫  魏东 《华章》2010,(24)
为开发黄桃保健醋酸饮料,对黄桃醋酸饮料的发酵工艺参数和口味调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34℃,酵母接种量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发酵时间4d;醋酸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6℃,接种量10%,时间5d;成品果醋的最佳配比为原醋:蜂蜜:黄桃汁=15%:40/0:40%.  相似文献   

5.
制作具有"外焦里嫩"的质感菜肴必须恰当掌握选料、挂糊、油温和上菜时间。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终目的是使菜肴营养合理、成品绿色环保,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芡实醋饮料调配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以芡实醋和滁菊提取液为主要原料,以模糊综合评价分数和透光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表明,芡实醋饮料的最佳配方是芡实醋添加量10%、滁菊提取液添加量30%、复合甜味剂添加量9 g/100 mL和甜味剂赤藓糖醇与白砂糖比例2∶3.芡实醋饮料最佳澄清方案是壳聚糖添加量0.5%、处理温度35℃、处理时间60 min.经调配和澄清的芡实醋饮料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健齿小点心     
豆腐西红柿沙拉营养小知识1.豆腐是由黄豆浸泡后磨成浆,再加少量石膏制成的食物,含有丰富的钙质和植物蛋白,有助于儿童的骨骼及牙齿生长。2.坚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属于硬质食物,正好给孩子们磨牙。原料盒装豆腐、西红柿、生菜、大蒜头、小葱、酱油、醋、香油、味精制作1.西红柿洗净后切片,叠在豆腐两侧;生菜洗净切丝,入沸水略烫,放在豆腐两头点缀。2.蒜头切碎,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小葱洗净切碎,与炸好的蒜末撒在豆腐上。3.酱油、醋、香油、味精依个人口味调制成汁,淋在豆腐上即可。原料核桃仁、榛子仁、油、盐、黑胡椒粉、香菜、干红辣椒制作1…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芍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对其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对芍药首先采用水提工艺进行提取,并考察浸膏的浓缩干燥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颗粒剂的辅料配比进行优化;最后按照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芍药水提取实验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选择辅料为糖粉和糊精,稠浸膏:糖粉:糊精比例为3:3:1,并以90%乙醇为润湿剂,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干燥温度为60℃,所制得颗粒荆经检查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所制得的芍药颗粒荆比较适合当前生产要求,质量检查方法方便且易于操作、产品合格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新型洋葱醋蛋复合粉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选择进风温度、喷雾流量、溶液固形物含量与助干剂比值共3个因素,以喷雾干燥后洋葱醋蛋粉润湿性、产品得率和溶解度为响应值,分别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及综合平衡法优化,以得到洋葱醋蛋粉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洋葱醋蛋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45℃,喷雾流量为15 mL/min,总固形物含量与助干剂的比值为4∶6。结论: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冲调特性最佳,对洋葱醋蛋粉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粉煤灰的硫酸改性得到酸改性粉煤灰,用其对含铅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探讨改性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得改性粉煤灰,研究改性粉煤灰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pH值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50 min,吸附温度为50℃,pH-6时,改性粉煤灰对40 μg/mL的Pb2+的去除率可达90.34%,能够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Pb2+.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馒头的营养价值,制作符合大众口味的杏鲍菇南瓜馒头,研究了添加杏鲍菇粉和南瓜粉对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全面粉馒头的搅拌时间、发酵时间、醒发时间和加水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馒头制作的最佳基础工艺,然后在小麦面粉中添加杏鲍菇粉和南瓜粉制作馒头,研究杏鲍菇粉和南瓜粉的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南瓜馒头制作的最佳基础工艺为:面粉95 g,杏鲍菇粉2 g,南瓜粉3 g,加水60 g、酵母粉1 g,搅拌7 min,32℃、85%RH环境下发酵50 min,室温条件下醒发15 min,然后汽蒸20 min.  相似文献   

12.
以冬枣、花生粕为主要原料,将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的枣汁和花生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得复合饮料.该饮料既有冬枣独特的爽口风味,又富含植物蛋白,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通过正交设计,感官评价等方法,筛选冬枣-花生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枣汁与花生浆的体积比为3∶1,蔗糖40 g/L,柠檬酸2 g/L,磷酸二氢钠1.5 g/L.通过观察改变稳定剂种类和用量对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冬枣-花生复合饮料的最佳稳定剂为 CMC-Na,用量为3 g/L.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纳豆菌固体发酵条件,通过蛋白凝块溶解时间法测定纳豆激酶活力,筛选出最佳培养条件。固态发酵通过扎孔、添加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和黄豆粉观察它们对纳豆菌产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最佳条件为,浸泡10 h后,扎孔、添加4%麦芽糖、4%黄豆粉,121℃下蒸煮30分钟,接入纳豆菌2%,在37℃下培养24小时,4℃下后熟24小时。在此条件下培养,测得的纳豆激酶活力相当于尿激酶943.23 IU/g。与先前实验结果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固态发酵由670.15 IU/g提高到943.23 IU/g。  相似文献   

14.
碳源、氮源及其比例对香菇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培养,研究香菇液体深层培养最适发酵培养时间、最适碳源、最适氮源及最佳碳源与氮源质量配比.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时间为168 h,所得菌丝体干重达0.399 g/50 mL菌液,最适碳源为蔗糖,菌丝体干重达到0.396 g/50 mL菌液;最适氮源为牛肉膏,菌丝干重达到0.421 g/50 mL菌液,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与氮源质量配比为:W(蔗糖):W(牛肉膏):W(麦芽糖)=2.5:1: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抹茶粉对油炸丸子品质的影响.以小麦粉和抹茶粉为原料,对丸子的抹茶粉添加量、醒面时间、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佳的油炸抹茶丸子制作工艺,利用质构仪、色彩色差计对最优成品进行品质验证.将不同抹茶粉添加量的油炸抹茶丸子进行保藏,通过对保藏期间的丸子进行过氧化值、酸价、碘价、TBA值的测定来分析抹茶粉对油炸丸子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油炸抹茶丸子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抹茶粉添加量3 g(以100 g面粉计)、醒面时间30 min、油炸温度130℃、油炸时间5 min,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7分.贮藏期间抹茶丸子氧化腐败变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丸子,且抹茶粉添加量在3 g以上时能有效延缓丸子腐败程度,起到延长货架期的作用.因此,将抹茶粉添加到油炸丸子中,在改善风味口感的同时还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甘蔗汁风味醋摇瓶发酵条件,为甘蔗汁风味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以甘蔗汁为原料,通过研究了初始酒精度、初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醋酸发酵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醋酸摇瓶发酵条件为:初始酒精度6.5%,初始pH5.0,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发酵0~72 h的转速200 r/min,发酵72 h以后的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转化率和产醋速率分别达到97.9%和0.467 g/(L.h)。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槐花汁饮料的制作工艺及产品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槐花汁浸提工艺的最佳条件: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5;在该条件下,槐花汁饮料中芦丁含量最高,达到5.3341μg/m L.其最佳配方:麦芽糖醇含量2.3%,柠檬酸含量0.07%,甜蜜素含量0.05%;在该条件下,槐花汁饮料感官品评分数最高,约9.25分,感官品质为优,属于Ⅰ级.槐花汁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1.0%,总酸0.02%,菌落总数30个/m L,大肠菌群1个/m L,致病菌未检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杀菌时间、杀菌温度和加水量对鸡蛋羹褐变程度的影响,并以透光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鸡蛋羹杀菌工艺.结果表明:杀菌温度、杀菌时间和加水量对鸡蛋羹褐变程度及凝胶特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得到最佳杀菌温度为117℃,杀菌时间为21 min,加水量为105%;经验证,测得鸡蛋羹的透光率为(8.1±0.2)%;通过质构特性分析,鸡蛋羹硬度902.604±5.978 g、咀嚼性348.418±3.064 g较好,且鸡蛋羹成品凝胶性较好,无析水现象.研究结果可为鸡蛋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粤式小吃"烧蚝"的最佳制作工艺,将其传统制作工艺中炭烧改为电烤,并对烤箱温度、烤制时间、烧蚝基本配方中花生油、蒜蓉和食盐的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价及质构检测的方法,筛选出最佳制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烤制十个质量为90~120 g的生蚝,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烤箱温度(上下火一致)210℃,时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案,确定以葡萄皮醋为基料,大枣为辅料研制复配果醋的最佳生产工艺.大枣葡萄醋的最佳工艺配比是:葡萄醋30%,大枣汁25%,蜂蜜5%,所得复配型果醋醋体澄清透明,酸味柔和,营养丰富.复合果醋开发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