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关于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38万。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和难以预见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董媛 《今日科苑》2009,(18):198-200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累计达1090万人。但伴随迅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就业情况增长不明显,从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2004年—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73%、72.6%、70%、70%、70%,高校毕业生已经不再像计划经济时代"皇帝女儿不愁嫁",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文章在阐述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同时,提出地方本科院校注意扬长避短,主动适应地方和行业的发展,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形成自身的特色,就业具有自己的优势。提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开设窗口、搭建平台、拓宽道路,寻找更多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屠朝阳 《科教文汇》2009,(27):81-82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4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4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74万人,其中2019届毕业生未就业200万人,共计1000万人需要就业。就业难成了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且一年更比一年严峻[1]。高等教育深化体制改革和毕业生转变就业方式,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教育体制不断深入的改革,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也急剧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106万,2014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724万,而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毕业生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15年间翻了7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数量与社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未来几年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蕴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56-357
据统计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今年需要就业的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是个社会难点。而就业形势严峻所造成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诚信缺失,而恰恰又是诚信缺失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在本文就诚信缺失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诚信。  相似文献   

9.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60万人,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就必须完善和创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田凤莲 《内江科技》2010,31(7):76-77
21世纪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出现了诸多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自身的正常就业。因此,大学生只有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调适不良就业心态,才能使大学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科教文汇》2011,(7):190-191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择业观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亦被广大学者所关注.本文试图把择业观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趋变做比较研究.并为大学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科学择业观指导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德酉 《科教文汇》2014,(27):210-212
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院校生存发展,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成效和社会稳定。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存在诸多问题。结合专业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后勤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就业工作实际成效和促进毕业生顺利适应社会工作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以精细化为向导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规范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文科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一方面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文科大学生自身缺乏就业竞争力。因而,如何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各方面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文科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接长板、补短板、增后劲、促发展,及时更新并着重提升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冷竹松  郭雅静 《科教文汇》2014,(27):203-204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和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是持续增加的。就业难既造成人才的浪费,影响社会和谐,也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确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但仍有许多不足。应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特点及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5.
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而山西省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相关教育部门的担忧,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就山西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研究探讨了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并详尽分析了本省人才储备面临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发现我省高校毕业生存在着学科专业不对口、工资薪酬达不到预期值、就业行业不满意、不符合择业单位要求等各类问题。归其本质,还是我省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构建人才储备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16.
庄燕青 《科教文汇》2011,(30):193-194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其就业问题引起了诸多关注。造成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经济、能力以及心理这三方面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范美斯 《科教文汇》2014,(16):209-210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育过度也日趋大众化。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和原因很多,其问题的本质在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与社会发展实现数量和规模上的匹配。为更好解释教育过度现象的症结点所在,本文将从劳动力区域分割角度、高校专业设置和层次结构以及文化角度方面来作详细说明。通过对原因的深层次分析,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合理设置高校内部的学科与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建立市场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和转变个人教育和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周文凯 《科教文汇》2014,(9):202-203
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500万,并且一直呈现数据上涨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成了大学教育中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思想压力,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发展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所有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学生本身的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最为主要。本文立足毕业生以及从社会角度剖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用“生存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观点,对目前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华雪君  曹嘉燕  杨虹  胡馨 《科教文汇》2014,(32):211-213
教育部要求,从2013年起,各高校要编制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今后将作为大学安排招生、设置专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独立院校这一中国大陆特有的高等院校办学模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更为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与公办高校、民办院校相比,有哪些竞争优势呢?本文试图以浙江省内某特殊独立学院(母体在省外)为例,从就业率、就业质量、月收入分析、职业吻合度、就业满意度分析该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寻此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利因素,希望能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招生以及学生的求职就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新兴的独立院校更是首当其冲。影响大学生就业水平与质量的因素有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社会(行业)声誉与社会地位、整体队伍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等,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深化独立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解决专业方向和专业内容两大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树立全员、全程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观点和理念,是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与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