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十年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体系探索的嬗变 在十年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实际探索过程中,无论作为载体的中介内容怎样演变,主要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际养成教育为辅的教育活动中展开。如果我们对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活动作进一步的抽象,会发现这种活动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其它状态,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组成的“授受”,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授受”是最基本教育形  相似文献   

2.
一、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从“教”的研究向“受”的研究转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带有鲜明指向性的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来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影响并决定着教育的全过程.当代中国思想品德教育中“模塑化”的教育机制使受教育者内在活力受到抑制,加之教育者受现实功利机制驱动、受教育者行为动机与“模塑化”机制相顺应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既定目标.破解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厘清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二重性特征及关系,才能从人本出发确立思想品德教育的基准点,正确解读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并通过建构公平正义的公共生活,为品德教育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教育本身就是社会与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相互需要的产物。按需施教是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之一。这里的“需要”既包括社会的需要,也包括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按需施教,就是要使教育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实现社会与个体的双重目标。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然而,在过去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学校与社会、家庭是搭建学生成长网络的三大支柱。高智商、高情商是对大学生素质的现实要求。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不可统一性,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矛盾。社会转型发展加剧了这一基本矛盾,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出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整合分散的高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共同管理、全社会参与教育、全方面提升素质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是孔子关于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如此。“知之者”是从道理上使受教育者认识、懂得为什么这么做;“好之者”,是让受教育者在习惯上成为一种爱好,习惯于这么做;“乐之者”,则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中小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提高中华民族的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党和国  相似文献   

8.
张静 《教育艺术》2006,(6):8-10
教育从定义上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素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核心是围绕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创新精神和的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最突出最根本的素质。而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宗旨的创新教育,最能集中体现出人才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其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的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及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是受教育者学会做人的教育,是学会工作和学习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儿童价值观、态度、品德和道德教育,因为这一方面对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至关重要。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对全部的课程都提出了为学生提供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机会的要求。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品德教学更要承担起传承社会公众道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教育,其实质是一种类似于精神的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的规格的要求,根据一定时期社会对人的需要,以培养并形成一个特定社会的特定规格的“人”。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人才供求与竞争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转型与重组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代的赋任和传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已非一般性的学习指导和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影响受教育者一生的生存能力的“特殊”教育。它涉及到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倾向、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等问题,构成了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新型教育体系。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既有各自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壮标 《云南教育》2005,(32):38-39
一、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不我待 教师的素质决定是教育的质量。河北省衡水中学就是抓教师教育力的提高,从而创造了中国最先进的教育质量的。衡水中学有青年教师“过关制”,即青年教师要用四年过“五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育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  相似文献   

14.
“隐性教育”是指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 ,教育者不直接向被教育者提出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而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凭借一定的载体 ,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手段或途径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熏陶。“隐性教育”又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 ,它不具有强制性 ,不直接向学生提出教育目标 ,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因而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 ,教育者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教育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教育探索》2002,(1):34-36
一、教育价值观研究的现状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反映的不是教育本身的属性,而是教育这个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以它因人的总体需要不同而不同。由此引起的关于教育价值观的种种争论,总起来说有“工具论”与“本体论”、“均衡论”与“统一论”等观点之争。1.“工具论”与“本体论”“本体论”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由此决定了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因而促进受教育者在个性、理智、身体各方面自在、完善、和谐地发展是教…  相似文献   

16.
分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而对大学生实施的有步骤、有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心理发展和本阶段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四有、六学”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化学教学中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审美修养教育及其有效途径王君受教育者的素质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这些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审美修养教育。一、审美修养的实质“修养”通常指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自我锻炼、培养和陶冶的...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带来了研究生德育新问题。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加 ,使得以往研究生德育的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如何提高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德育的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一定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 ,教育者与受教育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通过受教育者能动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思想规范、发展其品德心理、培养品德能力的教育过程 ,是受教育者实现从知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