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吴闿生《诗义会通》中的“旧评”篇幅颇大,考其源,70%旧评直接转录自吴汝纶《诗经点勘》,二吴书中旧评的来源又可追溯至明代戴君恩《读风臆评》等《诗经》学著作,其在旧评的选取过程中未脱“桐城派风范”。旧评与再评、新评共同建构《诗义会通》的评点系统,展现出吴闿生重“奇”“雄健”“言外之意”等审美倾向。《诗义会通》评点以文学为内核、以经学为衣裳,体现其于民国这一特殊时代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符在撰写《潜夫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征引《诗经》中的诗句,或作为其史料来源,或引作权威性的理论论据,或有意识的记载书中人物引《诗》,都从中反映出王符对《诗经》的看法.为此,以《潜夫论》和《诗经》的文本考察研究入手,比照相关史书及典籍文献的记载,参考、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探讨《潜夫论》中反映出的王符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4.
婚恋诗是描写和反映人们恋爱活动和婚姻生活的诗,文章从书写和被书写这两个方面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并对《诗经》婚恋诗所表达的主题及其创作手法对后世中国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6.
李丽 《文教资料》2012,(19):1-3
作为我国抒情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后世文学发展中在历代知识分子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主要探讨《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抒情着眼点、情感内容、抒情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这些异同层面上对后世悼亡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阮籍之诗,源于《诗经》。本文主要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对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中源于《诗经》的诗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特点及在表达形式和措辞用语上对《诗经》的学习情况,对五言《咏怀诗》和四言《咏怀诗》在表达上的区别以及四言《咏怀诗》与《诗经》相比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阮籍之诗,源于《诗经》。本文主要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对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中源于《诗经》的诗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特点及在表达形式和措辞用语上对《诗经》的学习情况,对五言《咏怀诗》和四言《咏怀诗》在表达上的区别以及四言《咏怀诗》与《诗经》相比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张心悦 《成长》2020,(4):181-181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怨妇诗”在《诗经》中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即通过举怨妇之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通过怨妇诗产生的原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浅析《诗经》中的怨妇诗,展现当时社会下的女性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先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情感,其中的很多诗篇更成为后世诗词中各类情感主题的滥觞。作为《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的范畴之一,悼亡诗所占比例虽不大,却以其真挚深沉的力量撼动人心。清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后人同样给予至高评价。《诗经》中的悼亡诗与纳兰悼亡词,有其共通之处,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诗”是研究诗画关系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与之相关的论述实在罕见。“画中有诗”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故事画犹如叙事诗,画面可以再现历史内容;二是山水画犹如山水诗,山水诗、画的意境是十分相近的;三是寓意画犹如寓意诗,画中寓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功能,这种画风已经成了绘画的主流。“画中有诗”是没有争议的,然而画中之诗是否能被观画者品出来,这与个人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曹操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本论文着重从曹操四言诗歌的内容、体式、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及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应该持守以真实为美的原则,还是必须维护美自身的独立品格,这是长久以来现代诗的学习者与教育者共同感到困惑的问题。文章拟就“真”与“美”、诗与散文、唯美与“颓废”这几个在教学中必然要触及的概念,谈谈它们的文化、艺术身份及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 ,以苏轼为核心的一群元词人针对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进行了一次从创作实践到理论观念上提升与振拔 ,推动了词学向诗学的回归 ,这被称为“诗化运动”。苏门学士大半卷入了这场词学革新运动 ,然而 ,秦观却是个例外。历代而下 ,词论家们认定苏、秦别派 ,并因此没有看到秦观在词学诗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依此设论 ,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 ,秦观的创作实践究竟有没有沾染“诗化”的风气 ?二 ,对于那场词坛革新运动 ,他从中起过什么作用 ?三 ,秦观词的审美指向与苏轼的词的美学意念离合之际寓示着北宋词学的何种趋向 ?  相似文献   

16.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收录一首所谓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拗体七律《春游曲》,前些年被人引用剖析其心态。我认为该诗是伪作 ,因为 :其一 ,文献中没有她作诗的记载 ,说明她不会作诗 ;诗的内容也与她的履历、身份、性格不符。其二 ,她处在唐初时期 ,拗体七律尚未流行 ,这种体裁的作品更不可能由不会作诗者率先尝试。  相似文献   

18.
唐人善用“拗救”的格律,“拗救”的情况相当常见。列举“拗救”的各种观点,并对各家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能使人们对近体诗的拗救情况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在于它堪称“中国第一诗”。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就是表现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正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根本精神。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完美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的有着“纯诗”品质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历来都认为汉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很低,尤其是四言诗的创作更是处于衰落之境.从两汉四言诗的传衍方面着手来阐明四言诗体在其他文体中的运用,发现大量四言的韵文韵语存在于辞赋、骈文以及颂、赞、铭箴、碑诔等应用文体中,各具特点并影响着汉以后许多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