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广林  闫之朴 《体育学刊》2005,12(6):115-118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我国部分男子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进行赛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较低;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高度较低,助跑水平速度未能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起跳的垂直速度是影响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5名兵团竞技体校跳高运动员测试,2名队员跳高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软件进行图像解析处理。主要通过速度、角度、时间方面分析起跳技术,获得他们跳高技术基本特征:两人助跑起跳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与国内青少年接近,但是低于国内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转化率低,起跳垂直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着地角偏大,起跳腿的着地瞬间髋关节角、膝关节角都偏小,离地瞬间踝关节角小于优秀运动员;两人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不够迅速。论文结果对指导兵团青少年跳高训练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国伟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托克莱指数明显偏低;助跑速度较快但是起跳的缓冲过长;起跳时支撑腿髋、膝、踝的角度与优秀运动员均有偏差,摆动腿摆动速度偏慢.  相似文献   

6.
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闫洁 《体育学刊》2007,14(4):90-93
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型等不同准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最后一步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异性小;H2、成绩和重心最大高度均相对较低;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过近;助跑速度和起跳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低;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不够;起跳结束时重心垂直速度与垂直加速距离、摆动腿摆动速度与摆动腿水平角、缓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跳高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逐渐失去优势,出现相对停滞和滑波的局面。对我国十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前6名运动员与世界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助跑时水平速度较快但利用率不高,导致垂直速度较低;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与幅度不够,摆动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 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 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 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 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 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髓、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保成  王川  罗会文 《体育科学》2003,23(2):92-95,109
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等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双动力起跳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和起跳技术;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腾起水平初速度和腾起垂直初速度有影响,主要结论:摆动腿的支撑效果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构成了起跳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 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经历了两次支撑、两次摆动和一次短暂腾空的“两步”中完成的,是两条腿共同参与完成的“双动力”起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开始和发动部分,是起跳的(原动力)第一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我国10名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速度变化特征的运动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缓冲动作稍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大部分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波动较大;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但整体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在起跳阶段获得垂直速度时,既要有起跳的速度又要有起跳的幅度,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本文重点采用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助跑速度转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是直线助跑后迈步起跳,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起跳腿充分蹬伸,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整个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先从腾空过杆和落地技术着手粗线条地教会学生跨越式跳高方法,再从助跑、起跳技术细线条地精加工,  相似文献   

19.
阻碍我国男子跳高成绩提高的运动学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运动学三维立体分析,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同场比赛中成功和失败跳次的起跳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阻碍跳高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倒一步离地瞬间身体姿态、有效控制水平速度的转化和增加离地瞬间重心垂直速度,是提高我国男子跳高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