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意义]目前,国内反恐情报主要集中在立法、执法及合作机制等领域,对国际反恐融资情报领域研究则较为薄弱。[方法/过程]阐述了国际反恐融资情报体系的形成及特征,论述了组织系统“情报决议—情报政策—情报合作—情报执行”和管理系统目标导向、一体化运行、监测领域、第三方组织、反恐融资制裁等内容,并分析了运行支持系统。[结果/结论]国际反恐融资情报体系发展对于我国反恐融资情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系统推进我国反恐融资情报体系顶层设计建设,深化我国反恐融资情报体系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大力推动我国反恐融资情报体系多中心协同治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恐怖主义威胁日益严重,依靠某个部门的单兵作战已经不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特别是"9·11"事件以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情报共享、联合作战的重要性。FBI作为美国重要的执法力量和情报机构,将任务重点转向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将反恐情报共享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反恐情报共享机制。通过在情报共享依据,跨部门合作,共享技术与能力,共享管理框架等几个方面对FBI的反恐情报共享机制进行探究,从而为我国公安机关的反恐情报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任福兵 《现代情报》2008,28(2):218-220
情报国际合作是美国情报战略和反恐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藉反恐之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了国际情报合作的重要性,以国家利益为准则,将国际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美国国际情报合作的前景并不光明.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核心内涵是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恐怖主义成为沿线国家五大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首。自"9?11"事件之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正在上升,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在总结恐怖主义事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文章根据国家恐怖主义与反恐研究联盟、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全球恐怖主义指数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主义事件空间集聚区的时空格局特征,较为全面地评估各国安全形势。结果显示:从空间格局上看,1970—2014年恐怖主义事件分布整体呈现出"北非—中东—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弧形震荡地带,南亚和中东是陆上恐怖主义集中区域,东南亚则是海上恐怖主义的热点区域;从时间演化上看,1970—2014全球恐怖事件发生数量及死亡人数逐年增多,在2014年达到顶峰,并呈现四大主要特征。此外根据恐怖主义指数进行安全形势评估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40个处于和平状态,15个处于危险状态,11个处于震荡状态,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叙利亚5个国家处于高危红色区域。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建立全球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制定国际非传统安全情报合作机制,实施国家"整体政府"反恐情报战略,多部门协调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打击虚拟空间的新型网络犯罪,高度重视跨国跨境民族宗教问题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反恐情报战略缺失是致使美国“9·11”恐怖袭击的重要原因。系统地分析了“9·11”事件后,美国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出台《国家安全战略》、《国土安全国家战略》、《反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国家反情报战略》、《国家情报战略》等政策措施的意义与作用,旨在为业内人士深入研究美国反恐情报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在反恐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在反恐情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大数据在反恐情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数据源、疫情发布、情报综合分析能力三个方面论证了大数据在反恐情报的作用。提出了应用大数据对恐怖分子的作案行动进行追踪,预测与监测恐怖组织的活动、可视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研究,为大数据在反恐情报中的应用理清思路,以期对反恐情报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前国内外反恐斗争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探索其与反恐预警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架构了反恐情报信息汇聚平台和智能分析平台。实践证明,情报工作是反恐斗争的生命线。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对城市海量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设置攻击目标、时间、规模、方式等参数,经智能系统进行信息融合、情报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筛选;以“情报、预警、预案”三位一体,构建三个层级的反恐预警机制,完善城市反恐预警机制,提升城市反恐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冬冬 《情报杂志》2021,(2):69-76,62
[目的/意义]面对我国多元复杂的恐怖威胁态势,如何构建扁平高效、安全智能的反恐情报融合共享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国反恐情报融合、协同、共享已成为当前反恐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方法/过程]该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自信任、自维护、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从主体、客体、功能的角度探究了区块链技术在反恐情报融合共享中的适用性,从组织架构、信息共享、数据区块、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层面详尽阐述了反恐情报融合共享联盟链模型的实现机理。[结果/结论]反恐情报融合共享联盟链模型实现了反恐情报机构间横向协调、纵向指挥、区域联动、互联互通的融合共享,将进一步促进情报共享主体间的自信任和高协同,增强我国反恐情报的融合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洋 《情报杂志》2023,(5):18-24
[研究目的]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身为“五眼联盟”之一的澳大利亚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此,针对澳大利亚情报体系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澳大利亚情报部门的官方信息、媒体报道等资料进行文本分析,梳理澳大利亚情报体系改革的概况,可将其特征概括为:情报机构的职能权限持续扩大、情报机构的政治化倾向愈发明显、情报安全机制的合作不断加深。结合层次分析法,可将澳情报体系改革的动因分为三个层面:国内层面,争夺有限的政治资源;国家层面,“中等强国”的国家安全观驱动;国际层面,巩固美澳情报联盟的战略需求。[研究结论]澳大利亚情报体系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就社会层面来看,持续强化威胁认知导致民粹主义升温;就国家层面来看,过度干预政府决策挤压外交空间韧性;就国际层面来看,情报联盟日趋紧密加剧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当前,中美竞争进入长期化与常态化阶段,美国加紧构筑“盟伴体系”围堵中国,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及“五眼联盟”是其情报联盟战略的核心部分。因此,中国需要密切关注澳大利亚情报体系改革的战略动向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凡  孙成昊  蔡杨 《情报杂志》2023,(3):9-16+4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有助于了解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思路与关注重点,为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优化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颁布的4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变化,通过威胁认知、战略举措与对华影响三个角度的内容表述,深挖其内在逻辑与形式特征,并重点分析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呈现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手段,深挖情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未来十年将以战略竞争为主线,实施“投资国力、团结盟友、综合威慑”的战略方针,坚持对华竞争与合作并行的“双轨”政策。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在战略情报评估、情报信息共享、情报技术创新、情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