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对创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爱国"文化增强主体认同、创业自信,丰富创业文化内涵;"和"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夯实创业文化基础;"信"文化崇尚诚信守信、合法经营,构建创业文化核心。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对创业的认同感不高、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的问题,可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孕育创业氛围;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知行合一等举措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三大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着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底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三全育人"路径指引下高校的应有作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授课方式守旧单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高校应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育人渠道、教师素养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在将传统文化视作重点关注对象的同时,其作为教育内容而存在的不兼容问题也开始凸显.不兼容问题与传统文化的当代处境间存在深刻关联,主要体现为"错时造成的不兼容"和"情境偏差引发的不兼容".教育实践中应尝试建立基于适用性原则的传统文化选择机制和倡导生活质感的教育方法关联机制,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未来价值,将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出现了偏重功利价值的取向,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要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应试教育体制中寻求答案外,绝不能忽略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中的官本位思想、功利儿童观和整体性思维方式也是导致教育功利价值取向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资源意义和伦理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就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新时期如何实现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成为当前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课堂文化     
《上海教育》2012,(Z1):56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核所在,因而许多人认为,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课堂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自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经过几百年运转和锤炼,在不同时代背景、民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长期积淀形成了打上时代、地域烙印的课堂文化。文化流淌于课堂之中,隐含于师生之间,是滋养课堂的重要成分,对课堂教学面貌和实效产生着根深蒂固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在"应试教育"文化的长期浸淫下,传统课堂逐渐形成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逻辑结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权威中心,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器。这种人际关系不平等、缺少对话机制、形式刻板单调的课堂文化营造出的学习氛围沉闷、压抑,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费力,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从西周到清帝国的这三千年里,具有独特价值追求标准和集体意识心理的中国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基督教"传统文化的伦理政治文化,它自身所具有超强的稳定性、继承性和惯性,对中国超稳定的教育传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科技史学家库恩提出了"范式理论",这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一个范畴.三千年所传递下中国教育传统是在具有一体性价值判断标准、集体意识心理的中国"伦理--政治"文化范式的影响下形成的,这就是库恩所描述的"范式"控制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担负着培养澳门中小幼教师的重要责任,但在其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少,师资错配,部分教师爱国与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滞后不前。为此尝试开设"诗词曲赏析与教学""《论》《孟》与教育"两门课,融入国学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互动中,其学习成效较为理想。建议在大学教学框架下增设传统文化课程,鞭策教师负起正面、积极传授的责任,加强师资队员建设,提升国学师资力量。教师应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讲授国学知识,建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学改革的出现,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淡化,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以及文学素养就成为教师们新的教学目标。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风俗逐渐出现了被遗忘的情况,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加以了解。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其传承侧重点是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众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缺失,传播者对自身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认识不清、责任不明,传播媒介形式的娱乐化、内容的媚俗化三方面.为有效发挥大众传媒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功用,我们应当克服其唯“说教“和“赢利“两种不良倾向;规范其日常文化传承行为;净化其传统文化传承的环境;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中班级文化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班级管理模式单一、陈旧、封闭、僵化,以教师为中心,班级建设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爱诚信,追求内圣外王,倡导自强不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增强诚信守信、陶冶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构建传统文化渗透路径、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手段和提高思政教师素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影响了现代教师的职业认识与职业观,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并促进了教师肩负重任、履行自己作为教师角色应尽的义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以及孔子的教师形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都体现了教师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教师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让教师心怀热爱,真诚对待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寻访文化故址、学习相关的教师课程、参加相应的研讨会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1],教师努力追求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并以自己的信仰、思想、学识、人格去示范并影响教育对象注1。  相似文献   

14.
传统是一个熟知而非真知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历时性、广泛性、民族性是传统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实质是文化。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合理选择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注意家庭、社区教育的补充传承,同时在传承的内容和方式上应实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实现要求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本研究开拓性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在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文化组织、中小学校三者之间建立教育平台,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共同体,在融合中、交流中实现共同体个体的传承功能,提高文化传承实效,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教师的“一言堂”角色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基础教育教学在教师单方面授予知识的教学模式影响中,逐步暴露出学习被动、教学模式单一、应试教育为主等教学弊病。而针对呆板的教学模式制定出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却在近年来逐步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有鉴于此,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及优越性进行初步探析,以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优秀传统文化比比皆是,其中既有思想观念,也有语言习惯,还有文化传统等等。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同样可能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准确提炼具有教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从常规教学与实践操作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组织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优秀传统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出发,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文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良好道德情操、积极思想观念的教化启发作用。中国自古至今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在"发展教育,优先德育"的教育发展理念中,蒙学教育对当代社会德育的借鉴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理论来源。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蒙学教育所体现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思想,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去伪存真,阐述了蒙学教育中优秀的德育理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因素有力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与一味强调主流文化、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传统教育不同,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重视各族群或各群体亚文化的价值,以尊重、宽容、平等与公正代替偏见、压制、歧视与排斥。相应地,教师文化面临着转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